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ourismfic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Received date: 2024-10-04
Revised date: 2025-02-11
Online published: 2025-03-28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4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the Wuling Mountainou area, the dual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mediation model and moderation model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ourismfic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oth the levels of the tourismfic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showed an upward tre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fic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as relatively stable. (2) Tourismfication had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industry" elements integr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ownership under the dual urban-rural land system, there w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land" elements integratio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people" elements integration. (3)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important paths through which tourismfication affects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arketization could positive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fic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hil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presented a negative regulatory effect. (4) The impact of tourismfication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howed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the one hand, districts, cities and counties where high-speed railways had been opened, former national key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ies and national all-for-one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s all exhibited relatively strong positive impa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itive impact effected in the sub-areas of Chongqing, Hubei and Guizhou weakened successively, and the sub-area of Hunan showed an in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TAN Jia-xin , WANG Kai .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ourismfic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5 , 40(4) : 1048 -1067 . DOI: 10.31497/zrzyxb.20250411
表1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Table 1 The index of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
系统层 | 指标层 | 计算方式 | 单位 | 权重 |
---|---|---|---|---|
人 | 城镇化率(+) | 非农人口/总人口 | % | 0.029 |
人口迁徙程度(+) | (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镇户籍人口 | — | 0.067 | |
城乡人口密度比值(-) | 城镇人口密度/农村人口密度 | — | 0.016 | |
教育水平(+) | 每位中小学在校学生数的专任教师数量 | 人 | 0.034 | |
医疗水平(+) | 城乡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 张/千人 | 0.054 | |
社会保障水平(+) | 城乡每千人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 | 张/千人 | 0.072 | |
地 | 城乡交通连通性(+) | 公路通车里程/国土面积 | km/km2 | 0.041 |
城乡空间扩张(+) | 不透水层面积/国土面积 | — | 0.189 | |
城乡植被覆盖差异(-) | |乡村与建成区NDVI之比-1| | — | 0.014 | |
城乡空气质量差异(-) | |乡村地区与建成区PM之比-1| | — | 0.011 | |
城乡气候适宜性差异(-) | 建成区与乡村地区夏季平均温度之差的绝对值 | — | 0.024 | |
业 | 城乡经济活跃度(-) | 城镇夜间灯光总量/农村夜间灯光总量 | — | 0.012 |
城乡收入差距(-) |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 | — | 0.124 | |
城乡储蓄能力(+) |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万元/人 | 0.088 | |
农业现代化水平(+) | 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 | 万千瓦/km2 | 0.225 |
表2 旅游化水平指标体系Table 2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level of tourismfication |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数据来源 | 单位 | 权重 |
---|---|---|---|---|---|
自然 资源 旅游化 | 自然资 源利用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数量(+) | 分别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湿地主管部门官网 | 个 | 0.067 |
文化 资源 旅游化 | 传统文 物保护 |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 | 来自国家文物局公布名录 | 个 | 0.075 |
文化资 源转化 | 博物馆、文化馆数量(+) | 2010—2011年源自各市(州)统计年鉴,2012—2022年由POI数据通过百度附图开放平台获取 | 个 | 0.056 | |
文化资 源地位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 | 来自国家文物局公布名录 | 个 | 0.147 | |
无形文 化表现 | 非物质文化资源数量(+) | 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 | 个 | 0.078 | |
传统生 活习俗 | 传统民俗文化节数量(+) | 来源于地区旅游官网中有关民俗文化节的公布资料,并参考地方县志进行分类归纳 | 个 | 0.049 | |
文化繁 荣情况 | 艺术表演团体数量(+) | 2010—2011年源自各市(州)统计年鉴,2012—2022年由POI数据通过百度附图开放平台获取 | 个 | 0.103 | |
旅游 综合 发展 水平 | 旅游发 展地位 | 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 来自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 % | 0.073 |
旅游市 场规模 | 旅游人次(+) | 来自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 万人次 | 0.066 | |
旅游市场吸引力 | 旅游人次/总人次(+) | 来自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 % | 0.110 | |
旅游承 载能力 | 旅游人次/国土面积(+) | 来自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 人/km2 | 0.109 | |
旅游对 外关联 | 旅游对外关联度(+) | 来自各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具体计算方式见参考文献 [53] | — | 0.067 |
表3 旅游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Table 3 The impact of tourismfic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
变量 | (1) urd | (2) urd | (3) pep | (4) land | (5) indus |
---|---|---|---|---|---|
tour | 0.594*** | 0.577*** | 0.034 | -0.009* | 0.036** |
(4.42) | (4.14) | (1.09) | (-0.32) | (1.97) | |
控制变量一次项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控制变量二次项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机器学习模型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时间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地区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样本量/个 | 624 | 624 | 624 | 624 | 624 |
注:***、**、*分别表示在1%、5%、10%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值。下同。 |
表4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Table 4 The results of robustness test |
变量 | 调整研究样本 | 更改测量方法 (3) | 缩尾处理 | 工具变量法 (6) | ||
---|---|---|---|---|---|---|
剔除特殊地区 (1) | 剔除特殊年份 (2) | 1% (4) | 5% (5) | |||
tour | 0.903*** | 0.129*** | 0.106*** | 0.635*** | 0.705*** | 0.166** |
(5.75) | (4.02) | (2.36) | (3.78) | (2.67) | (2.29) | |
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机器学习模型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地区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时间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样本量/个 | 520 | 480 | 624 | 612 | 562 | 624 |
表5 旅游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检验Table 5 Test of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ourismfication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
变量 | (1) upgrad | (2) digital | (3) urd | (4) urd | (5) urd | (6) urd |
---|---|---|---|---|---|---|
tour | 0.059** | 0.176*** | 0.089** | 0.365*** | 0.081** | 0.173*** |
(2.05) | (3.56) | (2.75) | (6.13) | (2.40) | (4.96) | |
upgrad | ||||||
digital | ||||||
gov | -0.044** | 0.087*** | ||||
(-2.42) | (3.07) | |||||
tour×gov | -0.898*** | |||||
(-5.40) | ||||||
mark | 0.044** | 0.108*** | ||||
(2.38) | (4.80) | |||||
tour×mark | 0.143* | |||||
(1.79) | ||||||
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机器学习模型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随机森林 |
地区固定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时间固定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样本量/个 | 624 | 432 | 432 | 432 | 432 | 432 |
表6 空间异质性检验Table 6 Spatial heterogeneity test |
变量 | 是否开通高铁 | 行政边界效应 | 原国家级扶贫 重点县 |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
---|---|---|---|---|---|---|---|---|---|---|---|---|---|
未开通 (1) | 已开通 (2) | 湖北 (3) | 湖南 (4) | 重庆 (5) | 贵州 (6) | 是 (7) | 不是 (8) | 是 (9) | 不是 (10) | ||||
tour | 0.033 | 0.866*** | 1.630** | 0.321 | 2.945*** | 1.311** | 1.266*** | 0.330 | 2.337*** | 0.480*** | |||
(1.55) | (6.23) | (2.16) | (1.12) | (3.36) | (2.10) | (4.76) | (0.83) | (3.66) | (2.82) | ||||
控制变量 一次项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
控制变量 二次项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
时间固定 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
地区固定 效应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
样本量/个 | 478 | 146 | 104 | 312 | 78 | 130 | 221 | 403 | 182 | 442 |
[1] |
郑瑜晗, 龙花楼.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测度评价及其时空格局. 地理学报, 2023, 78(8): 1869-1887.
[
|
[2] |
张广海, 王新越. “旅游化”概念的提出及其与“新四化”的关系. 经济管理, 2014, 36(1): 110-121.
[
|
[3] |
王学基. 旅游驱动的“城乡两栖”与城乡共享空间建构. 旅游学刊, 2024, 39(6): 9-11.
[
|
[4] |
谭佳欣, 王凯. 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识别: 以武陵山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4): 768-787.
[
|
[5] |
王凯, 刘美伦, 谭佳欣, 等. 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城乡融合效应. 地理科学进展, 2024, 43(2): 246-261.
[
|
[6] |
宋瑞, 保继刚, 魏小安, 等. 旅游强国建设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学刊, 2024, 39(7): 16-27.
[
|
[7] |
|
[8] |
王凯, 谭佳欣, 甘畅. 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城乡融合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8): 1468-1485.
[
|
[9] |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中国旅游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省际格局及形成机制分析. 旅游科学, 2018, 32(5): 14-29, 80.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郭舒, 李修远. 符号视角下城市街巷地名的空间特征及旅游化利用: 以沈阳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24, 44(6): 232-240.
[
|
[19] |
沈坤荣, 金童谣, 樊士德. 以数字技术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 2024, 12(3): 17-31.
[
|
[20] |
张涛, 李均超. 网络基础设施、包容性绿色增长与地区差距: 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3, 40(4): 113-135.
[
|
[21] |
赵晓峰, 陈雪婧. 外生型县域城镇化: 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实践困境及其发展策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1(3): 64-74.
[
|
[22] |
|
[23] |
|
[24] |
|
[25] |
朱竑, 贾莲莲.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 桂林案例. 经济地理, 2006, 26(1): 151-155.
[
|
[26] |
郑中玉, 李鹏超. 旅游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旅游化: 作为新常态的旅游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 2020, (4): 221-230.
[
|
[27] |
董宝玲, 白凯, 杜涛, 等. 非遗商品的旅游化开发利用指标体系建构与测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1, 49(6): 75-85.
[
|
[28] |
麻学锋, 刘玉林, 谭佳欣. 旅游驱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及发展路径: 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20, 40(12): 2019-2026.
[
|
[29] |
|
[30] |
李伯华, 易韵, 窦银娣, 等. 城乡融合、价值重拾与文化适应: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人文地理, 2023, 38(6): 115-124.
[
|
[31] |
龚亚西, 季翔, 张元. 水网地区城乡居民点旅游交通系统优化研究: 以金湖县为例. 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0, 43(4): 45-52.
[
|
[32] |
|
[33] |
|
[34] |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等. 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融合发展. 调研世界, 2024, (9): 67-77.
[
|
[35] |
金晓斌, 叶超, 岳文泽, 等. 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 挑战与路径.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1): 1-28.
[
|
[36] |
宋波, 刘震. 数字经济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 旅游学刊, 2024, 39(5): 8-11.
[
|
[37] |
杨滔, 李晶, 李梦垚, 等. 苏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数字孪生方法. 城市规划学刊, 2024, (1): 82-90.
[
|
[38] |
生延超, 李倩, 徐珊. 政府推动抑或市场驱动: 中国旅游经济效率提升的动力研究. 旅游学刊, 2022, 37(12): 68-82.
[
|
[39] |
张鹏飞, 郭伟, 虞虎. 从脆弱性到韧性: 旅游业何以转危为机?. 旅游学刊, 2024, 39(12): 45-60.
[
|
[40] |
王松茂, 尹延晓, 徐宣国. 数字经济能促进城乡融合吗: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23, (5): 77-87.
[
|
[41] |
|
[42] |
孙婧雯, 陆玉麒. 城乡融合导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与优化路径.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9): 2201-2216.
[
|
[43] |
|
[44] |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5): 100-120.
[
|
[45] |
崔树强, 周国华, 李晓青, 等. “人—地—业”协调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仿真模拟. 地理科学进展, 2024, 43(7): 1337-1354.
[
|
[46] |
崔树强, 周国华, 吴国华, 等. 空间交互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度评价及其驱动机制. 地理研究, 2023, 42(4): 1029-1049.
[
|
[47] |
陶慧, 张梦真, 刘家明. 共生与融合: 乡村遗产地“人—地—业”协同发展研究: 以听松文化社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4): 582-594.
[
|
[48] |
孙佼佼.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资源研究转型: 新属性、新框架与新方向.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2): 245-258.
[
|
[49] |
洪学婷, 黄震方, 于逢荷, 等. 长三角城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及补偿机制. 经济地理, 2020, 40(9): 222-232.
[
|
[50] |
|
[51] |
程叶青, 胡守庚, 杨忍, 等. 面向乡村振兴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挑战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8): 1735-1759.
[
|
[52] |
程叶青, 王婷, 黄政, 等. 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的乡村转型发展机制与优化路径: 以海南中部山区大边村为例. 经济地理, 2022, 42(4): 34-43.
[
|
[53] |
陆相林, 孙中伟, 马世猛. 京津冀区域城市旅游共生关系分析与协同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 2016, 36(4): 181-187.
[
|
[54] |
杨秋菊, 王文福. 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城乡共同富裕. 中国流通经济, 2024, 38(6): 115-126.
[
|
[55] |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等. 山东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2017, 31(12): 27-34.
[
|
[56] |
李江涛, 熊柴, 蔡继明. 开启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新里程. 管理世界, 2020, 36(6): 93-105, 24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