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 635-640.
[2]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 19(5):607-613.
[3] Costanza R, d' Arge R, Groot R d,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4] Repetto R.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assets [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2, 266: 64-70.
[5]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区位修正方法——以北京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10, 30(13): 3526-3535.
[6] 李文华.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J]. 资源科学, 2006, 28(4): 4.
[7] 于秀波, 夏少霞, 何洪林, 等.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J]. 资源科学, 2010, 32(5): 810-816.
[8] 赵军, 杨凯.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7, 27(1): 346-356.
[9]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Frameworks [M]. Washington D 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5.
[10]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2): 189-196.
[11] 张志强, 徐中民, 王建, 等.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 冰川冻土, 2001, 23(4): 360-367.
[12] 肖玉, 谢高地, 安凯. 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5): 676-680.
[13] 粟晓玲, 康绍忠, 佟玲. 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估算方法与应用——以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 2006, 26(6): 2011-2019.
[14] 陈克龙, 李双成, 周巧富, 等. 近25年来青海湖流域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 资源科学, 2008, 30(2): 274-280.
[15] 张彩霞, 谢高地, 杨勤科, 等.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纸坊沟流域为例[J]. 资源科学, 2008, 30(12): 1910-1915.
[16] 周德成, 罗格平, 许文强, 等. 1960—2008年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2): 399-408.
[17] Tucker C J, Newcomb W W, Dregne H E. AVHRR datasets for determination of desert spatial ext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4, 15(17): 3547-3565.
[18] Sub-Global Assessment Selection 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sub-global component: Purpose, structure and protocols . http://www.millenniumassessment.org,2001.
[19] 朱文泉, 潘耀忠, 张锦水. 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413-424.
[20] 龙慧灵, 李晓兵, 王宏, 等. 内蒙古草原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0, 30(5): 1367-1378.
[21] 刘勇洪, 权维俊, 高燕虎. 华北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研究及其时空格局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4): 564-573.
[22] 宋富强, 康慕谊, 陈雅如, 等.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11): 2311-2318.
[23] 李金昌. 生态价值论[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24] 王浩, 陈敏建, 唐克旺. 水生态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5] 熊怡, 汤奇成, 程天文, 等. 中国的河流[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6] 刘梅珠. 东江上游运输发展的探讨[J]. 珠江水运, 2006(12): 20-22.
[27]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
[28] 任志远, 李晶. 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J]. 地理学报, 2003, 58(4): 505-511.
[29] 赵景柱, 肖寒, 吴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2): 290-292.
[30] 余新晓, 秦永胜, 陈丽华, 等. 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 2002, 22(5): 783-786.
[31] 黄欠如, 贺湘逸, 周慕卿, 等. 红壤丘陵果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初步观察[J]. 江西农业学报, 1998, 10(2): 76-83.
[32] 黄录基, 胡呜高, 张绍贤, 等. 从土壤侵蚀角度讨论华南降水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7(1): 53-60.
[33] 赵同谦, 欧阳志云, 贾良清, 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 2004, 24(6): 1101-1110.
[34] 赵同谦, 欧阳志云, 王效科, 等. 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43-452.
[35] Guo Z, Xiao X, Gan Y, Zheng Y. Ecosystem functions, services and their values-a case study in Xingshan County of Chin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8: 141-154.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09[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37] 欧阳志云, 赵同谦, 赵景柱, 等. 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8): 1395-1402.
[38] 肖寒, 欧阳志云, 赵景柱, 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4): 481-484.
[39] 周伏建, 陈明华, 林福兴, 等. 福建省降雨侵蚀力指标R值[J].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9(1): 13-18.
[40] 潘美慧, 伍永秋, 任斐鹏, 等. 基于USLE的东江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2): 2154-2164.
[41] 刘宝元, 谢云, 张科利.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2] Foster G R, Meyer L D, Onstad C A. A runoff erosivity factor and variable slope length exponents for soil loss estimates [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77, 20(4): 683-687.
[43] 黄金良, 洪华生, 张珞平, 等. 基于GIS和USLE的九龙江流域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5): 75-79.
[44] McCool D K, Brown L C, Foster G R, et al. Revised slope steepness factor for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87, 30: 1387-1396.
[45] Liu B Y, Nearing M A, Risse L M. Slope gradient effects on soil loss for steep slopes [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94, 37: 1835-1840.
[46] 游松财, 李文卿.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1): 62-68.
[47] 许月卿, 邵晓梅. 基于GIS和RUSLE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4): 67-71.
[48] Zhang Y, Liu B Y.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erosion by water [J].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45(10): 1204-1209.
[49] 蔡崇法, 丁树文, 史志华, 等. 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14(2): 19-24.
[50] 穆天龙, 谢婧, 吴健生, 等. 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3): 53-58.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199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2.
[52] 梁丽丽, 陈红跃, 黄丽铭, 等. 东江水源涵养林土壤养分变化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0(1): 113-115.
[53] 薛达元, 包浩生, 李文华.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3): 247-252.
[54] 廖安中, 张淑光, 邓岚, 等. 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评价——以上杨试验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4(3): 78-89.
[55] 王如松, 方精云, 高林, 等. 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56] 莫江明, 张德强, 黄忠良, 等.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 8(3): 198-206.
[57] 张旭东, 薛明华, 许军. 安徽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格局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4(1): 7-11.
[58]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等. 第2代杉木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循环[J]. 林业科学, 2002, 38(2): 2-8.
[59]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消费和价值化[J]. 资源科学, 2008, 30(1):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