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
    何淼, 宋伟轩, 汪毅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40(1): 147-163. doi: 10.31497/zrzyxb.20250110

    城市更新是中国城市在新时代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显性化议题。伴随文化在延续城市历史、缔造空间价值、提升生活品质和激发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逐渐成为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性动能。在分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要素与城市更新关系演替的基础上,构建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逻辑框架,并以南京老城南为例,探索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实现路径与机制效应。研究发现:(1)发挥历史文化、创意文化、地方文化等文化资源要素在城市更新中的多重作用,通过文化要素注入、空间载体吸附和更新效能释放过程,可以赋予城市更新动能、增进城市更新质效;(2)从南京老城南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总结出历史符号重现、文旅消费驱动、创意产业植入、社区精神根植和文化服务嵌入等城市更新的文化赋能路径;(3)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推动着文化赋能型城市更新,在发挥出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旧城历史文化空间更新与城市当代文化建设成果之间的联系、协调推进精神层面的文化更新、增强地方居民的城市参与权与文化获得感等;(4)中国文化赋能型城市更新区别于西方“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居民文化认同感的提升视作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基于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理念,需要推动文化要素与城市更新的良性双向赋能,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有度、有序、有情、有机更新的谐振式发展。

  • 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
    杜锦, 苗长虹, 许家伟, 喻忠磊, 李丽杰, 张艳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40(1): 164-180. doi: 10.31497/zrzyxb.20250111

    历史街区是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其保护与更新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振兴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文旅融合背景出发,构建了涵盖物质空间更新、文化保护与展示、文旅活化利用的历史街区更新成效评估框架。基于游憩者的主观评价,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开封市三个典型的历史街区进行更新成效评估,并基于“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识别更新的优化路径。结果显示:三个历史街区更新成效均较好、差异较小,双龙巷、马道街、书店街分别为3.801、3.794、3.759;物质空间更新成效双龙巷的得分高于书店街和马道街,文旅活化利用成效书店街和马道街的得分优于双龙巷,文化保护与展示成效得分差异较小。在指标层,各街区街巷风貌和活化认可度普遍评价较好,书店街和马道街的街巷景观、基础设施和街巷维护评价较低,双龙巷的文旅特色、多元活化和基础设施评价较低。三个历史街区均需提升交通可达性;书店街需改善街区环境,强化街区文化展示与文化内涵认知;马道街需增强文化吸引力,提升文化沉浸互动体验;双龙巷需提升文化吸引力和业态多元化。

  • 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
    刘小琼, 何丽娜, 陈恁宇, 陈昆仑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40(1): 181-194. doi: 10.31497/zrzyxb.20250112

    旧工业区转型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展,体育文化等新型方式振兴旧工业区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更新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聚焦德国鲁尔区的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球场项目,通过实地调查、历史回溯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该项目如何以体育文化项目带动周边地区实现旧工业区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多特蒙德通过把握全球化机遇和实施鲁尔区转型计划,成功地由传统重工业城市转型为可持续、智能的科技城市,威斯特法伦球场项目正是顺势而为的一项体育文化主导的旧工业区更新探索实践;(2)球场项目建设过程中,联邦政府和城市政府投入的资本逐渐减少,足球俱乐部的参与也在减弱,社会资本在球场建设和运营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球场扩建显著推动了周边土地利用的转型升级,土地利用由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绿地和住宅用地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用地,通过用地转型升级,周边地区空间功能得以优化;(4)球场建设提升了多特蒙德的全球知名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型,增加了当地就业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从而推动了城市结构更新与现代化转型。通过梳理该项目的发展经验进而总结体育文化项目带动下的旧工业区更新机制,并提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旧工业区更新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