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视角下传统村落“网红”变“长红”的影响因素与路径——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
邓婧(1987- ),女,重庆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非遗与旅游。E-mail: dengj731532@163.com |
收稿日期: 2024-07-29
修回日期: 2024-10-28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18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179)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2年度项目(FJ2022XZB069)
Pathways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nsition from "internet-famous" to "long-term popularity" in the flow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Xunpu village, Quanzhou
Received date: 2024-07-29
Revised date: 2024-10-28
Online published: 2025-03-28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并催生各类“网红”旅游地。传统村落“爆红”既是数智技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流量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逻辑。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扎根理论和fsQCA方法,揭示传统村落“网红”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保持“长红”的路径。研究表明:(1)蟳埔村借助网络流量成为“网红”村落,其生命周期曲线因时间压缩发生变形,呈现出挤压式S形态。(2)蟳埔村“爆红”是符号价值、虚实文化、空间重构、优化管理、流量传播五个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村落存量资源与生产要素流动化的结果。(3)蟳埔村“长红”的路径主要有“符号价值—流量传播自驱型”“符号价值—优化管理助推型”和“空间重构—优化管理驱动型”三条,在虚实文化与流量传播的协同下,符号价值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邓婧 , 林明水 , 简劲松 , 朱鹤 , 林娟 , 甘萌雨 . 流量经济视角下传统村落“网红”变“长红”的影响因素与路径——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 40(4) : 1107 -1123 . DOI: 10.31497/zrzyxb.20250414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dat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penetrating all area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giving rise to various "Internet-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The "explosion of popular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not only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promoted by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ng logic of the traffic economy in the New Era. Taking Xunpu village in Quanzhou city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TALC) theory, grounded theory and the fsQCA method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hind traditional villages becoming "Internet-famous" and to explore pathways for sustaining "long-term popularit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Xunpu village has become an Internet-famous village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traffic, and its life cycle curve has deformed due to time compression, showing an extruded S shape. (2) The "explosion of popularity" of Xunpu village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ive factors: symbolic value, virtual and real cultur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ptimized management, and traffic dissemination, which jointly promote the mobility of village stock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3) The three main paths for Xunpu village to achieve long-term success are "symbolic value-driven type by traffic dissemination", "symbolist value-optimized management boosted type" and "spatial reconstruction-optimized management driven type". 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culture and traffic dissemination, symbolic value plays a core leading role. The flow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tourism productivit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can further expand the sample range to cover more types of Internet-famous villages, to enhanc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lifecycle model of Internet-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in-depth exploration is needed on the path and impact mechanism of transforming the information flow of Internet-famous villages into tourist flow, as well as determining the conversion ra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Key words: Internet-famous village; Xunpu village; Zanhuawei; long-term popularity; TALC; fsQCA
表1 访谈对象信息表Table 1 Interviewee information |
编号 | 性别 | 年龄/岁 | 利益主体类型 | 职业 |
---|---|---|---|---|
Z01 | 男 | 35 | 政府工作人员 | 东海街道工作人员 |
Z02 | 女 | 40 | 政府工作人员 | 丰泽区文旅局工作人员 |
Z03 | 男 | 50 | 政府工作人员 | 蟳埔社区党支部书记 |
Z04 | 男 | 47 | 政府工作人员 | 民俗文化馆馆长 |
D01 | 男 | 43 | 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家族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D02 | 女 | 38 | 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晴天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D03 | 男 | 52 | 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蟳埔女服饰头饰体验店老板 |
D04 | 女 | 32 | 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好枝簪花围体验店老板 |
C01 | 女 | 63 | 村民 | 退休 |
C02 | 男 | 56 | 村民 | 自由职业者 |
C03 | 女 | 29 | 村民 | 事业单位 |
C04 | 男 | 41 | 村民 | 簪花围店揽客工作 |
S01 | 男 | 48 | 摄影师 | 驻店摄影师 |
S02 | 男 | 31 | 摄影师 | 驻店摄影师 |
S03 | 女 | 24 | 摄影师 | 自由摄影师 |
S04 | 男 | 26 | 摄影师 | 自由摄影师 |
Y01 | 女 | 35 | 游客(福建省内) | 家庭主妇 |
Y02 | 女 | 26 | 游客(福建省内) | 网红 |
Y03 | 女 | 20 | 游客(福建省内) | 大学生 |
Y04 | 女 | 38 | 游客(福建省内) | 教育机构经理 |
Y05 | 女 | 25 | 游客(福建省外) | 公务员 |
Y06 | 女 | 28 | 游客(福建省外) | 旅游博主 |
Y07 | 女 | 61 | 游客(福建省外) | 退休 |
Y08 | 女 | 32 | 游客(福建省外) | 公司职员 |
表2 蟳埔村旅游开发大事记Table 2 Tourism development events in Xunpu village |
时间/年 | 重大事件 | 游客量/万人次 | 网络关注度/万次 |
---|---|---|---|
2007 | 纳入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 1 | |
2008 | 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 2 | |
2014 | 蟳埔村被规划为“城中村”改造及环境整理的旧社区之一 | 4 | |
2015 | 蟳埔村旅游文化及古村保护开发项目成为丰泽区重点筹备项目之一 | 10 | |
2018 | 首届“海丝·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 组织全国近千名摄影家到蟳埔村,旨在打造“蟳埔女”摄影全国知名品牌 | 20 | |
2019 | 举办首届蟳埔女盘头大赛 | 35 | 0.037 |
2022 | 实施蟳埔渔村提升开发工程,启动蟳埔村蚵壳厝、红砖厝的修复、渔人码头的改造提升和社区环境优化 | 100 | 45 |
2023 | 赵丽颖推动蟳埔村“出圈”; 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成立; 2023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在泉州举行 | 350 | 1880 |
2024 | 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成立; 批准蟳埔民俗文化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 首届丰泽区“海丝·蟳埔”国潮非遗节; 第一届“匹克杯”中国蟳埔女服饰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 蟳埔女服饰设计联盟正式成立; 获中国“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 发布《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三辆“蟳埔号”免费巴士开放 | 截至6月底超200万人次 | 截至6月底超6000万次 |
表3 开放式编码Table 3 The open coding |
编号 | 初始范畴 | 初始概念 |
---|---|---|
F1 | 簪花围独特美 | 满头簪花有视觉冲击力;独特感;隆重感;头顶花园;多变性;头包脸显脸小,头脸比例好 |
F2 | 蟳埔女服饰特色 | 色彩艳丽;服装宽松;不同年龄的女性有不同服饰;大裾衫和宽腿裤 |
F3 | 簪花围多搭性 | 簪花围可以搭配很多服装;簪花围适配性很强;簪花围的配色与服装颜色对应;簪花围使用各种材质和插花的形式 |
F4 | 摄影师配合 | 摄影师拍照更美;专业相机拍摄效果更好;摄影师会选景和指导动作;摄影师有后期专业修片 |
F5 | 审美迭代 | 簪花围搭汉服;簪花围搭传统服饰;簪花围搭民族服饰;簪花围搭礼服;簪花围与动漫;不断创造新的簪花围视觉;视觉符号有辨识度 |
F6 | 节点记忆 | 簪花围与蚵壳厝、真武庙、顺济宫、古榕树、红砖翘檐厝;簪花围与劳作,与老阿妈;与渔船,与海岸;簪花围与特定民俗和节庆 |
F7 | 符号祛魅 | 要求簪真花;要求改良渔女服的图案;渔女服配色改良;穿渔女服的游客增加;对拍摄故事线和讲解需求提升 |
F8 | 蟳埔女习俗 | 以花代礼的风俗;头饰文化;耳饰文化;服饰文化;民间及生活习俗 |
F9 | 蟳埔渔村文化 | “妈祖巡香”祭祀仪式;妈祖文化;海洋文化;“半夜出嫁”婚俗;生男孩、造大船和起大厝等过节、喜庆、祭祀习俗 |
F10 | 文化场景 | “做一日蟳埔女”的视觉想象和体验;模仿渔女生计;参与地方文化热点事件;沉浸于节庆仪式中;想象他者生计方式;想象劳动场景 |
F11 | 文化认同 |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认同;对爱美的认同;苦中作乐、自力更生的文化认同;族群文化认同;地方文化认同及精神共鸣 |
F12 | 多主体叙事 | 创造美好体验;摄影师扮演导演和编导;村民和簪花围店家创造拍摄舞台;社交媒体上创作各自的剧本和角色;政府组织专业人士书写蟳埔故事 |
F13 | 情感转移 | 从模仿蟳埔女装扮转向理解海洋生活方式与文化情感;求知、审美到自我实现及追求品质生活;从符号体验转向内心归属感、自我认同与社交互动 |
F14 | 建筑特色 | 蚵壳厝隔热保暖,防虫防水;顺济宫主祭妈祖,内有多种宗教 |
F15 | 古渔村 | 千年渔村;曾以渔业为主;渔人码头成为新风景;港口成为新的打卡点 |
F16 | 环境整治 | 整治丰海路蟳埔段;公厕改建;蟳埔女文化推广中心登记;蟳埔民俗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蟳埔村古民居的维修;蟳埔村民居的外观仿古改造;蟳埔村的道路修整;夜景工程建设;蟳埔特色渔村项目建设 |
F17 | 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环卫设施;停车场和公厕;休闲设施 |
F18 | 打卡点舞台化 | 增加多元打卡点;提供游客拍摄的渔船;提供多样化活动和丰富旅游体验 |
F19 | 信息联通 | 打破数字空间和地理空间边界;将蟳埔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融入新的流动性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维系人与人、人与地方的情感互动、价值认同与地方营销等;共筑网络人文景观;将流量转化为客流 |
F20 | 空间联结 | 通过网络浏览和点赞,实现信息资本累积;将流量转化为新生产力;地方空间通过网红转变为流动空间;流动空间演变为网红空间 |
F21 | 消费成本低 | 40元=簪花+2套服装;摄影师100~300元;化妆50~150元;簪花加换衣服15~20分钟可完成;自我装扮;快速完成 |
F22 | 规范市场价格 | 监管旅游市场价格;节假日涨幅有度;严禁宰客现象 |
F23 | 完善旅游设施 | 电动车村内行驶管理;开设免费旅游巴士;征收毗邻社区的土地,进行扩建;蟳埔民俗文化村提升改造;增加民宿;提供地方特色餐饮 |
F24 | 产品丰富 | 开发海洋旅游项目;创新文创伴手礼;簪花围手作体验;多元化旅游项目 |
F25 | 数据共享 | 了解网络流量算法;正向推动可持续流量;洞悉大数据 |
F26 | 数字监管 | 大数据监管游客量;调控蟳埔村可承载力;监管各类大数据;评估旅游发展趋势;分析游客评价数据 |
F27 | 数智技术赋能 | 数智化文化馆;数字化游客监管系统;评估流量发展趋势 |
F28 | 校园文化传承 | 蟳埔女习俗纳入中小学非遗课堂;作为非遗进校园 |
F29 | 蟳埔阿姨巡演 | 蟳埔女服饰展;节庆日蟳埔女踩街巡游;蟳埔阿姨腰鼓队多地表演与宣传 |
F30 | 多样化活动 | 蟳埔女相关摄影专题展;首届文化创意产业节;蟳埔女动漫形象原创设计大赛;首届“海丝·蟳埔”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启;丰泽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首届蟳埔女盘头大赛等 |
F31 | 专业生产内容(PGC) | 赵丽颖在《上城士》杂志拍摄的大片爆火;当地新闻和报刊等多家媒体大力宣传;政府相继邀请更多明星进行积极宣传;国家媒体发文点赞;组织短视频、摄影大赛;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等 |
F32 | 职业生成内容(OGC) | 网红来蹭流量;小明星也来打卡;摄影师宣传;体验店老板发图文推广 |
F33 | 用户产生内容(UGC) | 游客晒美照;游客发簪花视频;游客簪花照发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 |
F34 | 海外传播 | 积极与海外文化展演;将国际活动引入;将蟳埔女照片发到海外社交平台;国际儿童时尚周;多国主流媒体报道;世界旅游小姐大赛 |
F35 | 景点相互引流 | 博物馆等文化相关展馆设点宣传;市内其他旅游景点互相联动宣传和引流;旅游品牌联盟;加强与周边省市、其他国家联动;突破行政界线,形成跨地区、跨境的社会文化交流与互动 |
表4 主轴编码Table 4 The spindle coding |
主范畴 | 副范畴 | 初始范畴 |
---|---|---|
符号价值 | A1符号价值生成 | F1簪花围独特美、F2蟳埔女服饰特色 |
A2符号价值强化 | F3簪花围多搭性、F4摄影师配合 | |
A3符号价值再生产 | F5审美迭代、F6节点记忆、F7符号祛魅 | |
虚实文化 | A4文化资源 | F8蟳埔女习俗、F9蟳埔渔村文化 |
A5文化价值 | F10文化印象、F11文化认同 | |
A6文化流动 | F12多主体叙事、F13情感转移 | |
空间重构 | A7整合生态空间 | F14建筑特色、F15古渔村 |
A8优化生活空间 | F16环境整治、F17基础设施建设、F18打卡点舞台化 | |
A9数智生产空间 | F19信息联通、F20空间联结 | |
优化管理 | A10经济管理 | F21消费成本低、F22规范市场价格 |
A11服务管理 | F23完善旅游设施、F24产品丰富 | |
A12数字管理 | F25数据共享、F26数字监管、F27数智技术赋能 | |
流量传播 | A13传统传播 | F28校园文化传承、F29蟳埔阿姨巡演、F30多样化活动 |
A14数字传播 | F31 PGC、F32 OGC、F33 UGC | |
A15溢出传播 | F34海外传播、F35景点交互引流 |
表5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Table 5 The necessity analysis of individual conditions |
条件 | 完全隶属 | 交叉点 | 完全不隶属 | |||||
---|---|---|---|---|---|---|---|---|
一致性 | 覆盖率 | 一致性 | 覆盖率 | 一致性 | 覆盖率 | |||
符号价值 | 0.82 | 0.65 | 0.89 | 0.66 | 0.66 | 0.69 | ||
~符号价值 | 0.28 | 0.38 | 0.67 | 0.47 | 0.56 | 0.65 | ||
虚实文化 | 0.69 | 0.61 | 0.79 | 0.63 | 0.62 | 0.67 | ||
~虚实文化 | 0.39 | 0.46 | 0.59 | 0.37 | 0.56 | 0.66 | ||
空间重构 | 0.64 | 0.59 | 0.73 | 0.52 | 0.78 | 0.75 | ||
~空间重构 | 0.46 | 0.51 | 0.53 | 0.36 | 0.57 | 0.66 | ||
优化管理 | 0.82 | 0.65 | 0.95 | 0.54 | 0.72 | 0.69 | ||
~优化管理 | 0.28 | 0.38 | 0.46 | 0.42 | 0.58 | 0.65 | ||
流量传播 | 0.71 | 0.61 | 0.75 | 0.51 | 0.64 | 0.67 | ||
~流量传播 | 0.39 | 0.47 | 0.57 | 0.39 | 0.56 | 0.65 |
表6 组态分析Table 6 The configuration analysis |
条件组态 | 组态1 | 组态2 | 组态3 |
---|---|---|---|
符号价值 | ● | $\cdot$ | ● |
虚实文化 | $\cdot$ | $\bigotimes$ | $\cdot$ |
空间重构 | $\cdot$ | ● | $\otimes$ |
优化管理 | ● | ● | |
流量传播 | ● | $\cdot$ | $\cdot$ |
一致率 | 0.7028 | 0.7032 | 0.6963 |
覆盖率 | 0.2713 | 0.5350 | 0.5334 |
净覆盖率 | 0.0146 | 0.0296 | 0.0096 |
总体一致率 | 0.7055 | ||
总体覆盖率 | 0.6529 |
注:●表示核心条件存在;$\cdot$表示辅助条件存在;$\bigotimes$表示核心条件缺失;$\otimes$表示辅助条件缺失;“空格”表示该条件可存在亦可缺席。 |
[1] |
石良平, 王素云, 王晶晶. 从存量到流量的经济学分析: 流量经济理论框架的构建. 学术月刊, 2019, 51(1): 50-58.
[
|
[2] |
王公为, 王一丁, 乌铁红. 景观社会视角下网红村的乡村性生产与重构: 以呼和浩特恼包村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6): 202-208.
[
|
[3] |
邓祯.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中“乡村网红” 的传播实践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4(10): 149-154.
[
|
[4] |
王金伟, 陆林, 王兆峰, 等.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7): 1643-1663.
[
|
[5] |
林明水, 陈玉萍, 李微, 等.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 2022, 12(3): 504-518.
[
|
[6] |
戴彦, 李懿, 钟佳丽, 等. 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研究的内容综述与工作前瞻. 现代城市研究, 2024, 39(3): 1-7.
[
|
[7] |
丘金莲, 林明水, 吴诗雨, 等.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4, 40(3): 109-117.
[
|
[8] |
林明水, 胡晓鹏, 杨勇, 等. 流量经济对旅游资源创新性开发的影响: 热反应与冷思考.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9): 2237-2262.
[
|
[9] |
胡晓鹏. 流量经济的理论拓展及其实践启示. 企业经济, 2019, 38(5): 5-12.
[
|
[10] |
杨江华. 从网络走红到网红经济: 生成逻辑与演变过程.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13-27.
[
|
[11] |
解佳. 表征、关系、资本: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乡村网红民宿的生成逻辑. 旅游学刊, 2022, 37(10): 50-64.
[
|
[12] |
严小翔, 李济翔. 网红城市何以长红? 影响城市品牌可持续性的因素: 基于26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城市发展研究, 2024, 31(6): 38-46.
[
|
[13] |
蔡礼彬, 万方亮, 李平. 从“网红” 到“长红”: 旅游公共服务吸引力与供给次序: 基于抖音“淄博烧烤” 话题的用户评论分析. 消费经济, 2024, 40(2): 26-36.
[
|
[14] |
杨勇, 林明水, 王金伟, 等. 实践形式、机制路径与可能的研究突破: “技术革新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者对话录. 旅游论坛, 2023, 16(4): 1-18.
[
|
[15] |
夏杰长, 张雅俊. 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 旅游城市品牌的构建路径. 学习与探索, 2024, (3): 87-94.
[
|
[16] |
李凤亮, 杨辉.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新型旅游业态的新发展.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32(1): 16-23.
[
|
[17] |
张洁, 菅利荣. 新媒体环境下文旅信息传播的演化特征研究.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2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402.N.20240417.1623.002.html.
[
|
[18] |
谢秋逸, 周年兴, 朱净萱. 新媒体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非线性影响: 基于SEIR信息传播模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9): 2090-2101.
[
|
[19] |
张文成. 望江寻朴蚵厝人家:蟳埔女族群认同与地方文化保护研究.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20.
[
|
[20] |
王东林, 朱岚. “做一日蟳埔女”: 短视频打卡如何建构集体想象: 对一个网红话题的田野考察. 传媒观察, 2024, (2): 45-54.
[
|
[21] |
王安琦, 韩磊, 乔花芳, 等. 贫困山区不同生命周期旅游扶贫村居民绩效感知的比较研究: 以恩施州旅游扶贫村为例. 山地学报, 2020, 38(2): 265-275.
[
|
[22] |
祁洪玲, 刘继生, 梅林. 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2018, 38(2): 264-271.
[
|
[23] |
于焱, 董俊杰, 马国庆. “城市流量” 冲击下的博物馆表征及应对策略: 以“淄博烧烤” 流量和淄博市文博场馆为例. 东南文化, 2023, (6): 169-175.
[
|
[24] |
黄榕, 王毅勇, 薛曌娜, 等. 中国湿地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 20(1): 46-51.
[
|
[25] |
吴剑锋, 周义, 庞梦霞. 人气比肩鼓浪屿! 闽南小渔村“一夜花开”.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2-26(005).
[
|
[26] |
刘湖北. 共生与推拉: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现路径: 基于全国46个优秀案例的扎根研究. 地方治理研究, 2024, 26(3): 66-77, 80.
[
|
[27] |
|
[28] |
|
[29] |
简劲松, 林明水, 刘丽华, 等. 沿海地区传统渔村产业转型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 2022, 12(5): 861-873.
[
|
[30] |
陈曦, 白长虹, 陈晔, 等. 数字治理与高质量旅游目的地服务供给: 基于31座中国城市的综合案例研究. 管理世界, 2023, 39(10): 126-150.
[
|
[31] |
杜运周, 贾良定.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 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 管理世界, 2017, 33(6): 155-167.
[
|
[32] |
杨波, 谢乐. 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态势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信息生态的多阶段fsQCA分析. 管理评论, 2022, 34(7): 339-352.
[
|
[33] |
|
[34] |
林娟, 吴彬彬, 邢舒雨. 虚拟旅游景区浏览量的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生态旅游, 2024, 14(1): 167-18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