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基因链分析——以陵水黎族自治县疍家渔村为例
费雪艳(1999- ),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乡村发展。E-mail: fei1056574628@163.com |
收稿日期: 2023-11-20
修回日期: 2024-02-20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8-16
基金资助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178)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422RC6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054)
Cultural landscapes recognition and landscape genetic information chain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Tanka Fishing village in Lingshui Li autonomous county
Received date: 2023-11-20
Revised date: 2024-02-20
Online published: 2024-08-16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研究是地理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疍家渔村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分析框架,识别与分析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类型及基因信息链。研究表明:(1)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类型丰富,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可分为海上、陆上两部分,体现了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包括传统技艺、音乐、语言等,蕴含了疍民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和丰收的美好愿望。(2)疍家渔村传统技艺、语言、音乐、习俗和节日作为景观基因信息元的延伸,充分反映了以“渔业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海洋“渔文化”景观基因信息元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景观基因已难以全面体现景观基因信息元特征,但仍能从平面结构、局部装饰两方面进行挖掘。(3)疍家渔村古码头、三江庙、陆上传统民居和海上渔排等重要景观基因信息点呈现多样化功能;海上和陆上景观基因信息廊道是连接疍家渔村各景观基因信息点的重要通道,且存在明显的等级性;景观基因信息网络集约化特征明显,海上渔排布局规整、规模庞大,陆上传统建筑零星分布。
费雪艳 , 程叶青 , 孔熙平 , 张金萍 .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基因链分析——以陵水黎族自治县疍家渔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 39(8) : 1760 -1779 . DOI: 10.31497/zrzyxb.20240802
The study of cultural landscape gen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one of the key areas of geograph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ing China's outstanding culture, protecting countrysid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nd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Tanka Fishing village in Lingshui Li autonomous county, 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cultural landscape genetic for the Tanka Fishing village based on the Landscape Gene Theory,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its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chain of cultural landscape gene of the vill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anka Fishing village has abundant cultural landscape genetic types. Material culture landscape ge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sea and land,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s of the Tanka peopl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landscape genes include traditional skills, music, language, etc., which implicate the good wishes for happiness, peace, and harvest of the Tanka people. (2) The intangible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elements such as traditional skills, language, music, customs, and festivals fully reflect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fishery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and distinctive marine "fishing culture" as the core of the Tanka Fishing village. It is difficult for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gene to fully reflect the meta-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ut the gene can still be mined from the plane structure and local decoration. (3) Important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points such as ancient pier, Sanjiang Temple, traditional folk on land and marine fishing rows in Tanka Fishing village showed diversified functions. Sea and land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corridors are important channels connecting landscape gene points in the village, which has an obvious character of hierarch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network are obviously intensive, the layout of fishing rows at sea is regular and large, and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on land are scattered.
表1 访谈内容与核心观点Table 1 Main interview and core ideas |
编号 | 访谈对象 | 访谈内容 | 核心观点 |
---|---|---|---|
DJC001~ DJC005 | 疍家渔村工作人员 | 疍家渔村发展历程、文化保护措施 | “以前都住海上的,政府号召才搬到岸上居住”“村里大部分都有渔排,通过网箱养殖大家经济水平上去之后就开始盖房子”“这几年村里的文化活动变多了,疫情的时候停了一段时间,解封了还会继续办”“申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后,海上渔排整体规范很多,这几年也拆了很多违规的、没证的渔排”“规划出来之后少数不符合规定的渔排我们也会去巡查,对违规的地方进行整治” |
DJD001~ DJD005 | 疍民 | 文化景观变化、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感知 | “老一辈喜欢唱疍家调,现在年轻人唱得少,只会说疍家话”“疍家话有点像粤语,还有点像闽南话,外地人不懂的”“现在大家很关注疍家文化,而且来看渔排的游客越来越多”“坐公交船可以去海上餐厅和民宿,现在很有名的”“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小孩多学习了解一下我们的疍家文化,不然等我们这一辈慢慢离开,疍家文化也会被人忘记”“村里以前都是沙路,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建水泥路了” |
DJJ001~ DJJ007 | 个体经营者 | 商铺选址、经营状况 | “这边气候很好,离三亚近,物价比三亚低,来这边玩的游客和过冬的来人很多”“渔排很有特色,游客去猴岛坐缆车的时候往下看,风景很漂亮”“我们这装修的时候也会布置一点文化的元素,放一些鱼、船、海浪这样的装饰”“海上也有餐厅和民宿,竞争很激烈” |
DJS001~ DJS005 | 文化组织等相关人员 | 组织成立初衷、对疍家文化的影响 | “疍家文化的内容很丰富的,我们的生活方式、疍家话、疍家调都是疍家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成立了一些团队去宣传我们的文化,效果还是很好的,很多人特地来看渔排”“现在大家都知道疍家文化好,大家都很重视”“岸上房子很长,里面都是一格一格的房间,外面看到的是主厅”“二楼低,用瓦片隔热”“要有地方专门放神龛拜三江娘娘” |
DJY001~ DJY002 | 游客 | 旅游体验和评价 | “这边的渔排比我们在福建那边看的要大很多,建筑保护得也很好”“来之前在网上做了攻略,知道这儿是传统村落,过来感受一下”“这边民宿很多,价格也不贵,看上去没多大,进去发现里面很深”“在码头坐船去猴岛和渔排” |
表2 疍家渔村文化景观基因类型识别与特征Table 2 Types recog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landscape gene of the Tanka Fishing village |
基因类型 | 因子 | 识别指标 | 基因特征 | |
---|---|---|---|---|
显性基因 | 疍家海上物质文化景观基因 | 平面基因 | 整体布局 | 在南湾猴岛北部沿东西向分布于潟湖周围 |
空间形态 | 条带状组成“A”字形 | |||
街巷格局 | “工”字形主要航道 | |||
平面结构 | 渔排为“田”字形或多网格连排分布 | |||
立面基因 | 屋顶造型 | 双坡顶 | ||
山墙造型 | 悬山 | |||
屋脸形式 | 一层 | |||
局部装饰 | 神龛 | |||
建筑用材 | 木材、钢材、仿木材料、树脂、轻钢材料 | |||
疍家陆上物质文化景观基因 | 平面基因 | 整体布局 | 南部靠海,与南湾猴岛隔海相望 | |
空间形态 | 棋盘状 | |||
街巷格局 | “F”形 | |||
平面结构 | “一”字形长屋形 | |||
立面基因 | 屋顶造型 | 双坡顶 | ||
山墙造型 | 悬山 | |||
屋脸形式 | 两层 | |||
局部装饰 | 神龛 | |||
建筑用材 | 瓦片、木材、砖 | |||
隐性基因 | 疍家非物质 文化基因 | 传统音乐 | 疍家调 | |
传统技艺 | 海运航行、捕捞采珠、织网修船、海洋环境识别、气象识别、鱼类习性辨别 | |||
习俗和节日 | 疍家婚礼、祭海仪式、正月游灯迎妈祖 | |||
传统语言 | 疍家语言 |
表3 景观基因信息点类型与功能Table 3 Types and functions of landscape gene information points |
代表性景观基因点 | 主要功能 | 建筑年代 | 历史背景 |
---|---|---|---|
码头 | 水陆交通重要节点 | 1942年前 | 古码头于1942年修复,1960年和1973年两次扩建;1989年修建旅游码头;2007年修建中心渔港码头 |
三江庙 | 居民祭祀祭拜场所 | 1937年前 | 1937—1945年间,被日军炸毁后重建;1986年东移;1994年和2019年两次扩建 |
陆上传统民居 | 疍民上岸后的住所 | 1975年 | 1958年前居住海上,仅少数疍民岸边搭建“疍家棚”;1958年,政府动员疍民上岸居住;1975年搬迁完成 |
海上渔排 | 具有多种类型特征 | 1984年 | 1984年渔业网箱养殖规模扩张,疍民海陆两栖生活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1212/20121219_212337.html, 2012-12-12.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ing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2012-12-12.]
|
[2] |
魏峰群, 马文硕, 杨蕾洁. 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认知与多维弹性评估模型研究: 基于陕北地区案例实证.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4): 701-715.
[
|
[3] |
杨馥端, 窦银娣, 易韵, 等. 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2): 357-374.
[
|
[4] |
刘沛林, 叶芳羽, 刘瑞瑞, 等.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战略路径. 旅游导刊, 2023, 7(3): 1-22.
[
|
[5] |
戈大专, 陆玉麒, 孙攀. 论乡村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 地理学报, 2022, 77(4): 777-794.
[
|
[6] |
胡燕, 陈晟, 曹玮, 等.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1): 10-13.
[
|
[7] |
曾灿, 刘沛林, 左裕林, 等. 聚落“双修”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 以祁东县沙井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8): 2018-2032.
[
|
[8] |
何艳冰, 张彤, 熊冬梅.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评价及差异化振兴路径: 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20, 40(10): 230-239.
[
|
[9] |
李雪, 李伯华, 窦银娣, 等.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人文地理, 2022, 37(2): 13-22, 111.
[
|
[10] |
何艳冰, 乔旭宁, 王同文, 等.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测度及类型划分: 以河南省为例. 旅游科学, 2021, 35(3): 24-41.
[
|
[11] |
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6): 90-96.
[
|
[12] |
曾灿, 刘沛林, 李伯华.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的系统特征、研究趋势与框架.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10): 1926-1939.
[
|
[13] |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 2020, 40(2): 143-153.
[
|
[14] |
|
[15] |
崔海洋, 苟志宏.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贵州民族研究, 2019, 40(12): 66-73.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刘沛林.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3, 24(4): 1-8.
[
|
[30] |
胡最, 唐梁凤, 许江燕.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提取与空间特征研究: 以张谷英村为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4(3): 1-14.
[
|
[31] |
刘沛林.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 2011.
[
|
[32] |
印朗川, 刘沛林, 李伯华, 等. 传统聚落景观形态基因图谱研究: 以湘江流域为例. 地理科学, 2023, 43(6): 1053-1065.
[
|
[33] |
印朗川, 李伯华, 刘沛林,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胞的生物特征研究. 经济地理, 2022, 42(3): 182-189.
[
|
[34] |
刘沛林, 彭科, 杨立国.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遗传信息的储存、表达及其旅游价值: 以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为例. 旅游导刊, 2022, 6(2): 1-25.
[
|
[35] |
|
[36] |
|
[37] |
李伯华, 周璐, 窦银娣, 等. 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风貌演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以湖南怀化皇都村为例. 地理科学, 2022, 42(8): 1433-1445.
[
|
[38] |
李伯华, 李珍, 刘沛林, 等. 湘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变异及其分异规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2): 362-377.
[
|
[39] |
向远林, 曹明明, 秦进, 等. 基于精准修复的陕西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基因变异性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9): 1544-1556.
[
|
[40] |
彭科, 刘沛林, 杨立国, 等. 基于DFRI碱基理论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推演与修复. 地理科学, 2023, 43(6): 981-991.
[
|
[41] |
詹琳, 黄佳, 王春, 等. 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红色旅游资源三维数字化呈现: 以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为例. 旅游学刊, 2022, 37(7): 54-64.
[
|
[42] |
刘沛林, 李雪静, 杨立国, 等. 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式. 经济地理, 2022, 42(9): 193-200, 210.
[
|
[43] |
步宇, 宁波. 关于加强长江渔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31(5): 1325-1334.
[
|
[44] |
|
[45] |
李孝娟, 傅文辰, 繆迪优, 等. 陆海统筹指导下的深圳海岸带规划探索. 规划师, 2019, 35(7): 18-24.
[
|
[46] |
陈晓华, 张小林, 马远军.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1(1): 125-129.
[
|
[47] |
|
[48] |
刘沛林, 刘春腊, 邓运员, 等. 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 经济地理, 2009, 29(10): 1731-1736.
[
|
[49] |
肖竞, 张晴晴, 肖天意,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多尺度”识别与“双系统”解译: 以川西羌族聚落研究为例. 小城镇建设, 2021, 39(2): 57-65, 84.
[
|
[50] |
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卢允中, 张岱云, 陈复加, 等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
|
[51] |
约翰斯顿.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蔡运龙, 江涛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
|
[52] |
|
[53] |
刘沛林, 刘颖超, 杨立国, 等.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字化传播及其旅游价值提升: 以张谷英村为例. 经济地理, 2022, 42(12): 232-240.
[
|
[54] |
胡最, 刘沛林, 邓运员,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 地理科学, 2015, 35(12): 1518-1524.
[
|
[55] |
刘沛林. 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
[56] |
申秀英, 刘沛林, 邓运员, 等. 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 地理研究, 2006, 25(3): 485-494.
[
|
[57] |
胡最, 刘沛林, 申秀英,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表达机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6): 96-101.
[
|
[58] |
陈秋渝, 杨俊熙, 罗施贤, 等. 川西林盘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 热带地理, 2019, 39(2): 254-266.
[
|
[59] |
胡最, 刘沛林. 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 人文地理, 2008, 23(6): 13-16.
[
|
[60] |
翟文燕, 张侃侃, 常芳. 基于地域“景观基因”理念下的古城文化空间认知结构: 以西安城市建筑风格为例. 人文地理, 2010, 25(2): 78-80.
[
|
[61] |
胡最, 刘春腊, 邓运员,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2): 1620-1627.
[
|
[62] |
杨晓俊, 方传珊, 王益益.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 以陕西省为例. 地理研究, 2019, 38(6): 1378-1388.
[
|
[63] |
李伯华, 刘敏, 刘沛林, 等. 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 以上甘棠村为例. 人文地理, 2020, 35(4): 40-47.
[
|
[64] |
刘沛林. “景观信息链”理论及其在文化旅游地规划中的运用. 经济地理, 2008, 28(6): 1035-1039.
[
|
[65] |
胡慧, 胡最, 王帆, 等.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链的特征及其识别. 经济地理, 2019, 39(8): 216-223.
[
|
[66] |
邹诚, 玄锦, 杨钧宁, 等. 万里茶道起点下梅古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构建及特征分析. 中国园林, 2023, 39(2): 96-102.
[
|
[67] |
何静. 景观叙事视角下重庆渝中区抗战遗产群落展示策略研究.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23.
[
|
[68] |
冯艳, 张寒雪, 王冬梦, 等.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信阳山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 以新县毛铺村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4): 175-183.
[
|
[69] |
胡最, 刘沛林, 曹帅强.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 地理学报, 2013, 68(2): 219-231.
[
|
[70] |
翟洲燕, 李同昇, 常芳, 等. 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9): 1067-1080.
[
|
[71] |
胡最, 闵庆文, 刘沛林.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探索: 以紫鹊界、上堡和联合梯田系统为例. 经济地理, 2018, 38(2): 180-187.
[
|
[72] |
杨立国, 胡雅丽.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的生产与传承: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为例. 经济地理, 2022, 42(10): 208-215.
[
|
[73] |
胡最, 刘沛林, 邓运员, 等. 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 以香火龙为例. 人文地理, 2015, 30(1): 64-69.
[
|
[74] |
曹帅强, 邓运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挖掘及其意象特征: 以湖南省为例. 经济地理, 2014, 34(11): 185-19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