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分析——基于典型试点区域的多案例分析
林国栋(1994- ),男,辽宁岫岩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E-mail: 1054370341@qq.com |
收稿日期: 2023-05-22
修回日期: 2023-07-21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13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26)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2lslybkt-026)
Practical logic and key mechanism analysis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Multi-case analysis based on typical pilot areas
Received date: 2023-05-22
Revised date: 2023-07-21
Online published: 2023-10-13
黑土地保护对于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四个典型试点区域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结果表明:(1)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经历内外部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后做出的“自保”举措,参与主体在黑土地保护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行为改变,与保护动机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黑土地保护呈现地理区位、主体能动、防范—应对和成果指向的实践逻辑。(3)数字化赋能能力和防范—应对能力是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核心能力。(4)黑土地保护的关键机制在于构建黑土地保护动态能力。建议从加快新基建建设供给、补齐数字人才短板和构建数字化黑土地治理等数字赋能驱动的黑土地数字化动态能力、依靠制度化和权责化引致的防范—应对能力这两方面推动黑土地保护。
林国栋 , 吕晓 , 彭文龙 , 马王荣 . 黑土地保护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分析——基于典型试点区域的多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 38(10) : 2523 -2535 . DOI: 10.31497/zrzyxb.20231007
The protection of black soi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 practical logic and key mechanisms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 in four typical pilot areas are explored using multiple cas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duc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Black soil protection work is a "self-protection" measure made after experienc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reat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Its participating entities adopt different behavioral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presen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stage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 which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motivation. (2) The protection of black soil presents a practical logic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bject initiative, prevention response, and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3) The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prevention response capabilities are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 work. (4) The key mechanism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 is to build a dynamic capacity for black soil protection.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black soil protection from two aspects: accelerating the supply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mplementing the short board of digital talents, building digital black soil governance and other digital empowerment driven digital dynamic capacity of black soil, and relying on the prevention response capacity caused by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表1 4个典型案例区的黑土地保护SPCP对比分析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lack soil protection SPCP in four typical case areas |
维度 | 吉林梨树县 | 黑龙江龙江县 | 黑龙江建三江垦区 | 内蒙古阿荣旗 | |
---|---|---|---|---|---|
基本性状(S) | 半湿润区、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 平原旱地、坡耕地和风沙干旱类型区 | 以低湿沼泽地类型区为主 | 高寒旱作区、低洼易涝区和丘陵旱作区 | |
旱田 | 旱田 | 水田 | 旱田 | ||
土层变薄、物理性状衰退和有机质下降等问题 | 黑土层原位退化、迁移退化和原生障碍等问题 | 黑土层浅薄、壤理化性质不良、土壤易旱易涝等问题 | 水土流失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和局部盐渍化等问题 | ||
参与主体(P) | 人类参与者:政府、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法院和示范户等 | 人类参与者:政府、专家、科研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等 | 人类参与者:政府、专家、龙头科研企业、法院和农户等 | 人类参与者:政府、龙头企业、科技示 范园区、合作社和 农户等 | |
非人类参与者:黑土地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等 | 非人类参与者:精准植保作业平台等 | 非人类参与者: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物联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 | 非人类参与者: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等 | ||
行为侧重(C) | 制度化、数字化和权责化 | 数字化和权责化 | 数字化和权责化 | 制度化和权责化 | |
成果表现(P) |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万亩 | 285 | 195.4 | 500以上 | 169 |
地力等级(提升) | 1个等级 | 0.65个等级 | 0.35等级 | 0.53等级 | |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15~20 | 12.05 | 5左右 | 4.2以上 | |
耕作层平均厚度(提高)/cm | 30.7 | 32~35 | 25以上 | 30以上 | |
较传统种植增产/% | 5~10 | 10~20 | 12以上 | 20~30 |
注:上表数据均来自各试点区域政府网站、机械化信息网、统计局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官方网站和调研统计所得。 |
[1] |
邓祥征, 梁立, 廖晓勇, 等. 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生产压力变化与保护策略.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9): 2209-2217.
[
|
[2] |
王雪梅, 刘永鸣. 黑土地保护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动力机制分析. 农业经济, 2022, (8): 92-94.
[
|
[3] |
韩晓增, 邹文秀, 杨帆. 东北黑土地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10): 1194-1202.
[
|
[4] |
李政宏, 吕晓, 杨伊涵, 等. 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演进过程与特征的量化考察. 土壤通报, 2022, 53(4): 998-1008.
[
|
[5] |
林国栋, 吕晓, 牛善栋. “政策路径—政策工具—政策评价”框架下的中国黑土地保护政策文本分析. 资源科学, 2023, 45(5): 900-912.
[
|
[6] |
宋显伟, 张保才, 白洋, 等. 生物技术助力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应用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12): 1488-1496.
[
|
[7] |
宋冬林, 谢文帅.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基于梨树模式.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1, 12(1): 47-62.
[
|
[8] |
王超, 王守臣. 黑土地保护法治化研究: 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实践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10): 38-45.
[
|
[9] |
牛善栋, 吕晓, 谷国政. 感知利益对农户黑土地保护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梨树模式”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9): 44-53.
[
|
[10] |
廖晓勇, 姚启星, 万小铭, 等. 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地理学报, 2022, 77(7): 1634-1649.
[
|
[11] |
苏浩, 吴次芳. 基于“三生”功能的黑土区耕地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9): 77-85.
[
|
[12] |
王志刚.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护利用黑土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36(10): 1127-1132.
[
|
[13] |
戴劲, 彭文英, 连莉, 等. 基于DEA的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嫩江县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6): 38-43.
[
|
[14] |
孟凡杰, 于晓芳, 高聚林, 等.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破路径.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2): 135-142.
[
|
[15] |
费红梅, 孙铭韩, 王立. 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 价值感知抑或政策驱动?.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9): 2218-2230.
[
|
[16] |
李玉恒, 黄惠倩, 郭桐冰, 等. 多重压力胁迫下东北黑土区耕地韧性研究及其启示: 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5): 71-79.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李利群. 健康传播运动中的健康风险信息理论研究. 现代传播, 2005, 27(3): 117-118.
[
|
[23] |
齐云飞, 李齐栋, 赵宇翔,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风险意识对公众健康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64(15): 165-176.
[
|
[24] |
张思阳, 罗宇, 谢先雄, 等. 基于TPB-PMT理论的农户休耕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5): 61-68.
[
|
[25] |
李小丽, 邢玉升. 黑土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 学习与探索, 2018, (2): 129-133.
[
|
[26] |
刘亚男, 吴克宁, 李晓亮, 等. 基于黑土地保护目标的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 地理科学, 2022, 42(8): 1348-1359.
[
|
[27] |
韩杨.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改革, 2022, (1): 43-56.
[
|
[28] |
徐旭初, 葛平, 吴彬. 农业产业数字化的实践逻辑及其关键机制: 基于四省四县的多案例分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3, 22(2): 133-141.
[
|
[29] |
隋虹均, 宋戈, 刘馨蕊. 遗传和变异视角下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质量退化时空分异: 以富锦市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10): 53-62.
[
|
[30] |
宋戈, 张红梅.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轮作休耕的空间重构.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9): 2231-2246.
[
|
[31] |
徐英德, 裴久渤, 李双异, 等. 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 土壤通报, 2023, 54(2): 495-504.
[
|
[32] |
冷向明, 顾爽. “公益创投”何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的案例研究. 行政论坛, 2022, 29(5): 76-85.
[
|
[33] |
尹祥, 袁伟. 我国立法保护东北黑土地. 生态经济, 2022, 38(9): 9-1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