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U J J.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urban sprawl,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2006, 52: 527-547. [2] WALKER R, SOLECKI W. South Florida: The reality of change and the prospects for sustainability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3): 333-337. [3] 谈明洪, 李秀彬, 吕昌河.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J]. 经济地理, 2002, 23(5): 635-639.
[4] 胡德勇, 李京, 陈云浩, 等. 基于多时相Landsat数据的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J]. 国土资源遥感, 2006(4): 46-54.
[5] 吴宏安, 蒋建军, 周杰, 等. 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6, 60 (1): 143-150.
[6] 朴妍, 马克明. 北京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经济驱动: 1978—2002 [J]. 技术经济研究, 2006(7): 34-37.
[7]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2): 1109-1115.
[8] 吕秀丽, 陈兴鹏, 闫晓瑞.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郑州市建成区扩张驱动力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9): 50-52.
[9] 冯晓刚, 李锐, 莫宏伟. 基于RS 和GIS 的城市扩展及驱动力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 25(2): 202-208.
[10] 李明财, 郭军, 熊明明. 基于遥感和GIS的天津建成区扩张特征及驱动力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7): 1521-1528.
[11] 姜晓丽, 张平宇. 大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与动力机制分析 [J]. 人文地理, 2013(4): 77-82.
[12] 李加林, 许继琴, 李伟芳,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7, 62(4): 437-447.
[13] 姜海, 曲福田. 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1): 70-75.
[14] 张利, 雷军, 李雪梅, 等. 1997—2007 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 607-613.
[15] 安乾, 李小建, 吕可文. 中国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空间格局及效率分析(1990—2009)[J]. 经济地理, 2012, 32(6): 37-45.
[16] 肖杨, 毛显强. 城市生态理论及其应用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5): 41-45.
[17] 胡春雷, 肖玲.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23 (2): 13-16.
[18] 朱春全.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 [J]. 生态学报, 1997, 17(3): 324-332.
[19] 李效顺, 曲福田, 陈友偲, 等. 经济发展与城市蔓延的 Logistic 曲线假说及其验证——基于华东地区典型城市的考察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5): 13-22.
[20] 徐维德. 城市发展的“三点”模式及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 [J]. 软科学, 2004, 18(6): 52-54.
[21] 翁翎燕, 濮励杰, 文继群, 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2): 72-75.
[22] 高铁梅. 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3] 鲁春阳, 杨庆媛, 文枫.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协整检验与因果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J]. 地理科学, 2010, 30(4): 551-557.
[24] VEHMAS J, KAIVO-OJA J, LUUKKANEN J. Global trends of link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economic growth [R]. Turku: Finland Futures Research Centre, 2003: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