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鸣钰, 高西宁, 潘婕, 熊伟, 郭李萍, 林而达, 李阔. 未来升温1.5 ℃与2.0 ℃背景下中国水稻产量可能变化趋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567-581. |
[2] |
丁超, 胡永江, 王振华, 赵娜, 董文秀, 王黎明. 虚拟水社会循环视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56-371. |
[3] |
刘春芳, 王韦婷, 刘立程, 李鹏杰. 西北地区县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以甘肃古浪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177-2190. |
[4] |
赵雪雁, 刘江华, 王蓉, 王晓琪. 基于市域尺度的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 1471-1482. |
[5] |
陶雯, 张旭博, 孙志刚, 李仕冀, 刘晓洁, 张崇玉, 欧阳竹, 成升魁. 华北引黄灌区粮食产量与农业土壤资源质量时空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829-838. |
[6] |
胡慧芝, 刘晓琼, 王建力. 气候变化下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4): 609-620. |
[7] |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采用保护性耕作对减少水稻产量损失的实证分析——基于4省1 080个稻农的调研数据[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6): 1016-1028. |
[8] |
王海候,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季国军, 张永春. 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5): 755-764. |
[9] |
洪思扬, 王红瑞, 来文立, 朱中凡. 我国能源耗水空间特征及其协调发展脱钩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5): 800-813. |
[10] |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四川冬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 127-136. |
[11] |
唐夫凯, 齐丹卉, 卢琦, 杨文斌, 周金星. 中国西北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保护与发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429-1439. |
[12] |
时间, 沈大军. 高耗水工业用水量控制和水价调整政策效果研究:基于水资源动态CGE的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87-1598. |
[13] |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马振峰. 四川单季稻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2): 331-342. |
[14] |
王自奎, 吴普特, 赵西宁, 李正中, 付小军. 作物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机理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6): 1057-1066. |
[15] |
魏星, 王品, 张朝, 陈一, 宋骁, 帅嘉冰, 史培军, 陶福禄. 温度三区间理论评价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470-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