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艳红, 张立娟, 朱文博, 张静静, 徐帅博, 朱连奇.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红豆杉地域分布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83-792. |
[2] |
庞艳梅, 陈超, 郭晓艺, 徐富贤. 1961—201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气候年型及其生产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76-489. |
[3] |
周才钰, 许有鹏, 刘鹏飞, 王强, 王杰. 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90-500. |
[4] |
李东昇, 张仁勇, 崔步礼, 赵云朵, 王莹, 姜宝福.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01-512. |
[5]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6] |
李明珍, 李阳兵, 冉彩虹. 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变响应——基于草堂溪流域的样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83-2298. |
[7] |
蒋伟萱, 高金龙, 陈江龙, 张英浩. 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乡村居业协同多尺度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2002-2013. |
[8] |
吴立钰, 张璇, 李冲, 郝芳华.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44-1756. |
[9] |
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杨鸿琨, 何周窈, 周涛. 河北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0-1368. |
[10] |
汪言在, 董一帆, 苏正安. 基于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情景的土壤侵蚀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69-1380. |
[11] |
任正超, 朱华忠, 史华, 柳小妮. 最后间冰期至未来2070s中国潜在自然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484-1498. |
[12] |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基于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以南京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09-1118. |
[13] |
张悦悦, 李翠珍, 周德, 夏浩.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32-1146. |
[14] |
廖伟华, 聂鑫, 蒋卫国. 基于序列模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60-1171. |
[15] |
张宇硕, 吴殿廷, 吕晓.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空间尺度视角的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172-1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