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正云, 胡艳.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02-721. |
[2]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廖柳文, 郭华, 韩燕.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52-770. |
[3] |
田成诗, 陈雨. 中国省际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基于衍生指标与TOPSIS法的运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95-410. |
[4] |
陈凡, 郭剑, 栗欣如, 李建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513-524. |
[5] |
汪芳, 苗长虹, 刘峰贵, 陈兴鹏, 米文宝, 海春兴, 段德罡, 王金平, 张占仓, 王成新.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1-26. |
[6] |
王帅, 赵荣钦, 杨青林, 肖连刚, 杨文娟, 余娇, 朱瑞明, 揣小伟, 焦士兴. 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092-2104. |
[7] |
何培培, 张俊飚, 何可, 陈柱康. 农业生产何以存在低碳效率幻觉?——来自1997—2016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05-2217. |
[8] |
李海涛, 李明阳. 基于能值的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18-2228. |
[9] |
苏鹤放, 曹根榕, 顾朝林, 金家梁, 张晓明, 易好磊, 郑毅, 傅强. 市县“双评价”中优势农业空间划定研究:理论、方法和案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839-1852. |
[10] |
李航飞, 韦素琼, 魏少彬. 农户视角下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扩散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兰花种植业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686-1698. |
[11] |
刘玉洁, 代粮, 张婕, 封志明, 潘韬, 葛全胜. 资源承载力监测——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699-1713. |
[12] |
毕明丽, 谢高地, 姚翠友. 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改进及国际比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017-1029. |
[13] |
孙才志, 张灿灿, 郜晓雯. 中国“四化”建设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767-778. |
[14] |
黄黄, 时宇, 冉珊珊, 苏海蓉, 刘金娥.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869-883. |
[15] |
李东轩, 刘平养. 三权分置改革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认知及其行为响应——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950-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