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
中文
过刊目录
1995年, 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5-09-25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论文
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孙鸿烈
1995, 10(3): 199-202.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要改善中国目前生态状况的关键在于树立生态道德观念,扭转贫困地区的面貌,寓资源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
Select
论文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欧阳志云, 王如松
1995, 10(3): 203-215.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生态学思想家及区域规划的先驱者的著作及规划实践,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规划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McHang及其同事的杰出工作,使生态规划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可以预见,生态规划将成为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Select
论文
论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刘巽浩
1995, 10(3): 216-224.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讨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实际含义,对发展与环境、现代农业的功与过、替代还是发展、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见解,重点是强调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三者的统一,强调前进而不要后退。文章还探讨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道路,根据中国农业45年成就与不足以及面临的难题,提出21世纪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式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道路的体现。强调集约(高产高效)与持久发展的结合,在农业上要狠下真功夫。
Select
论文
中国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骆世明
1995, 10(3): 225-231.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②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技术;③小流域综合利用技术;④立体种养技术;⑤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⑥再生能源利用技术;⑦农业副产物再利用技术;⑧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保护资源,有效地连接农业的不同组分。文章介绍了中国近10多年来成功应用这些技术的典型例子,并且指出这将有利于中国实践"21世纪议程"和粮农组织的"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宣言"。
Select
论文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其研究的进展
卢新雄
1995, 10(3): 232-238.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在我国已取得迅速发展。近10年来,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成了长期种质库2座,中期种质库10余座:国家种质库长期贮存上百种作物24万余份种质,隶属29科,164属,470多个种(亚种);在93个国家种质圃中,保存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2万余份种质。在种质保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Select
论文
西藏农业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廖俊国
1995, 10(3): 239-245.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与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从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进行初步评估,进而探讨其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Select
论文
论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国勤, 张桃林
1995, 10(3): 246-251.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论述持续农业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函和意义的前提下,分析了江西目前存在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江西农业持续发展的6条对策和措施,对江西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南方有关省市具参考价值。
Select
论文
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陈家琦
1995, 10(3): 252-258.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必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而对于生命支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水资源实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保证。全球水文循环使世界各地的环境连成一个整体,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必须从总体出发综合开发和管理水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并服从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全面需要,不能只就水论水。本文就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规划思想及其原则,阐述一些基本观点,并指出促其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共识的必要性。
Select
论文
黄海渔业:从单种和多种资源管理走向生态系统水平的管理
丘建文, 吴宝铃
1995, 10(3): 259-266.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回顾了黄海渔业管理的历史,并与国际上的渔业管理发展情况作了比较,指出大海洋生态系作为渔业管理从单种和多种资源管理走向整体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向联合国开发署(UNDP)和世界银行(WorldBank)提交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监测和保护计划"的有关内容,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适应性管理策略。该策略分为:①根据现有资料,找出要解决的问题;②选取适当的空域;③找出具体的研究内容;④根据研究所得成果得出适应的管理策略;⑤通过跨国合作使策略得以实施;⑥实施结果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评价。
Select
论文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史培军
1995, 10(3): 267-278.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国家减灾委减灾办所收集到的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国家基金委"中国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危险性程度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减灾建设。结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减轻自然灾害给予高度重视,把减灾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Select
论文
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赵献英
1995, 10(3): 279-285.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当前世界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新思想、新观点,结合国际自然资源保护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通过①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②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影响自然保护区发展的主要问题;③促进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几点认识等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较为实际可行的科学依据。
Select
论文
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薛达元, 蒋明康
1995, 10(3): 286-292.
https://doi.org/10.11849/zrzyxb.1995.0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途径。至1993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61.8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概述了自然保护区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驯化物种、野生亲缘种及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分布及管理;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