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 来源/ 代表研究 | 年份 | 评价维度 | 指标 数量/个 | 评价 尺度 | 是否 目标 导向 | 是否体现区域差异 | 是否考虑尺度关联 | 特点 |
---|---|---|---|---|---|---|---|---|---|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a | 2016 | 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 | 56 | 省级、市(县)级 | 否 | 是 | 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内市(县)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应与国家保持一致,具体指标的选择、权数以及目标值的确定适当调整,体现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和差异化评价要求 |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a | 2016 |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结果 | 23 | 省级 | 是 | 是 | 否 | 侧重于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根据各地区约束性目标完成情况,对有关地区进行扣分或降档处理 |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 | 方创琳等[ | 2019 |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和谐、体制完善、文化传承 | 31 | 市级 | 否 | 是 | 否 |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省市的自然条件、主体功能、地域文化、发展基础和地方政策异质性 |
高峰等[ | 2019 | 水清、地绿、天蓝、人和 | 43 | 市级 | 是 | 是 | 否 | 以地球大数据、网络数据及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为支撑 |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b | 2020 | 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 | 22 | 省级 | 是 | 是 | 否 | 分阶段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预期目标,并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禀赋等因素,在目标确定和分解上体现地区差异 | |
基于SDGs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朱婧等[ | 2018 | 民生改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质量 | 53 | 国家 | 是 | 否 | 否 | 结合SDGs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国家层面的可持续目标实现进程评估 |
Wang等[ | 2020 | 对应SDGs 17项目标 | 52/ 119 | 国家/ 省级 | 是 | 是 | 否 | 与海洋相关的目标SDG 14仅针对11个沿海省份进行了评估;对于SDGs中未给出目标值或最佳阈值只有定性说明的指标,选取表现最好/最差的省份评估值设定上/下限 | |
邵超峰等[ | 2021 | 对应SDGs 17项目标 | 142 | 国家、 城市 | 是 | 否 | 是 | 构建中国本土化指标体系,并对接城市尺度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衔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立的目标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