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自然保护地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
    孙佼佼, 郭英之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4): 983-994. doi: 10.31497/zrzyxb.20230410

    自然保护地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ES)是保护与提升资源价值,造福国民的有效工具。数字化发展是其实现多维功能拓展的时代需求,亟待学术探索。基于提出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D-CES)概念,以中国五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网络空间为案例地,以数字田野调查和多阶段访谈与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扎根理论质性探索与量化分析,建构了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量表,并检验了其对潜在游客出游行为意愿的效应。结果表明:(1)确立国家公园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五大主题类属和18个概念类属;(2)研究编制、探索并验证了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度量表,确定了5个维度(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社交价值、精神价值、娱乐价值)和16个题项; (3)通过效标效度检验,发现了不同维度对潜在游客出游行为意愿的影响;(4)研究为国家公园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的建设提供了参考策略。

  • 自然保护地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
    牛莉芹, 王紫彦, 王垚垚, 王峥, 程占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4): 995-1009. doi: 10.31497/zrzyxb.20230411

    以历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地,多角度构建了游径附近森林群落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研究了旅游干扰下不同森林群落的类型特征,尤其是识别了其临界类型;基于除趋势对应分析法,提取了每个样地的综合生态信息,构建和测算了其生态距离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后,分析了森林群落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指标与各地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历山自然保护区游径附近森林群落可分为7个类型:无一年生植物—多幼苗—多地上芽组、无一年生植物—幼苗最多—无地上芽组、无一年生植物—无地上芽—地下芽最多组、少一年生植物—无地上芽—无地下芽组、一年生植物最多—幼苗居中—多地上芽组、多一年生植物—少幼苗—无灌木组、少一年生植物—幼苗最少—灌木较低组。(2)森林群落生态环境承载力测算结果显示:有33个样地处于生态环境承载力“未超载”状态,有7个样地处于“超载”状态,超载率为17.07%。(3)局部来看,评价森林群落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大部分指标(灌木盖度、乔木景观重要值、灌木景观重要值、高位芽重要值比值、地面芽重要值比值以及幼苗量)与坡度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系,与其他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然而,总体来看,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各地理因子之间却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森林群落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大部分指标(乔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乔木景观重要值和草本景观重要值)显著相关,与生活型比例中的少部分指标(地上芽重要值比值和一年生重要值比值)显著相关。

  • 自然保护地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
    何云梦, 徐菲菲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4): 1010-1024. doi: 10.31497/zrzyxb.20230412
    PDF全文 (1148) HTML (650)   可视化   收藏

    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是践行生态文明、推进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情绪评价理论为基础,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样本收集地,借助线上+线下调研数据构建二阶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自然保护地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环境价值、环境信念、道德规范和道德情绪是自然保护地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2)环境价值是基础,通过环境信念、道德规范和道德情绪间接、正向显著影响旅游者亲环境行为;(3)环境信念和道德规范是中介,在环境价值和亲环境行为关系中存在多重链式中介效应;(4)道德情绪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存在正向、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培育策略,助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 自然保护地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
    林敏慧, 余劭祺, 王雅君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4): 1025-1039. doi: 10.31497/zrzyxb.20230413
    PDF全文 (1195) HTML (645)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型自然公园因其稀缺性而常面临拥挤的问题,但是所受到的学术关注不足。以广州市大夫山森林公园为案例地展开问卷调查,构建了“拥挤感知—调适机制—情绪—游客满意度”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1)调适机制可分为不再调适、时间调适、空间调适、活动调适和认知调适,调适机制对拥挤感知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2)情绪在拥挤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进行不同类别活动的游客在调适机制上显现一定差异。本文首次将调适机制作为调节变量,引入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探讨游客拥挤感知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丰富了自然类公园以及拥挤感知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该类型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