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国返贫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周国华(1965- ),男,湖南娄底人,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地理。E-mail: uuy828@163.com |
收稿日期: 2024-10-28
修回日期: 2025-04-07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9-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24)
Poverty reversion researches i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Received date: 2024-10-28
Revised date: 2025-04-07
Online published: 2025-09-28
2020年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贫困问题并未随之彻底消解,贫困表现形式和治理形势出现新变化,防止规模性返贫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在综合梳理多学科返贫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探究返贫研究脉络和重要议题,并透视其未来研究拓展方向。研究表明:返贫研究发展态势总体上经历了理论引介与成因探析、主题拓展与方法拓新、学理深化与应用导向三个阶段;返贫研究贯穿“前瞻性预防—过程性诊断—系统性治理”全过程,围绕返贫风险测度及预警、返贫诱发因素与过程、防止返贫的地域模式与路径等核心议题积淀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返贫相关研究应面向理论本土化、治理数智化、主题纵深化、视野全球化等进行拓深拓新,以更好地服务于贫困治理实践、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战略。
周国华 , 于雪霞 . 近30年中国返贫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 40(10) : 2866 -2884 . DOI: 10.31497/zrzyxb.20251017
At the end of 2020, the tough battle against poverty achieved a comprehensive victory, bu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resolved. The manifestation and governance situation of poverty have undergone new changes, and preventing large-scale poverty relapse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project for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state governance.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poverty reversion across multiple disciplines, this study employs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trajectory and key issues surrounding the study of poverty reversion, while also offering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expan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cademic research on poverty reversion has evolved through three distinct phases: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causal analysis, thematic expansion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ademic deepening with an application-oriented focus. (2) Research on poverty reversion spans the entire process of "forward-looking prevention-procedural diagnosis-systematic governance". It has accumulated extensiv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focusing on core topics such as the measurement and early-warning of poverty reversion risks, the inducing factors and processes of poverty reversion, and regional models and pathways for preventing the poverty reversion.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outlook, future studies on poverty reversion should engage in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s focusing on theoretical localization, governance digitization, thematic deepening,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poverty governance practices,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ies.
表1 中国返贫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Table 1 Prominent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poverty reversion in China |
关键词 | 出现年份 | 强度 | 开始年份 | 结束年份 | 1994—2024年 |
---|---|---|---|---|---|
返贫 | 1999 | 7.76 | 1999 | 2011 | ![]() |
扶贫开发 | 2003 | 7.80 | 2003 | 2017 | ![]() |
反贫困 | 2004 | 5.76 | 2004 | 2014 | ![]() |
农村 | 2003 | 4.32 | 2003 | 2014 | ![]() |
对策 | 2004 | 3.30 | 2004 | 2014 | ![]() |
贫困 | 2003 | 3.00 | 2003 | 2014 | ![]() |
农村贫困 | 2005 | 2.64 | 2005 | 2017 | ![]() |
精准扶贫 | 2016 | 20.49 | 2016 | 2020 | ![]() |
健康扶贫 | 2016 | 3.62 | 2016 | 2020 | ![]() |
脱贫攻坚 | 2017 | 6.98 | 2018 | 2023 | ![]() |
贫困治理 | 2018 | 5.92 | 2018 | 2023 | ![]() |
深度贫困 | 2019 | 3.38 | 2019 | 2020 | ![]() |
共同富裕 | 2021 | 11.47 | 2021 | 2024 | ![]() |
乡村振兴 | 2019 | 8.18 | 2021 | 2024 | ![]() |
返贫风险 | 2019 | 7.04 | 2021 | 2024 | ![]() |
注:表中红色表示关键词爆发的起止时间;较深的蓝色表示研究热度较低的年份;最浅的蓝色表示对应年份没有出现相关研究。 |
表2 重要议题研究进展与不足Table 2 Research progress and limitations on key topics |
返贫议题 | 研究进展 | 研究不足 |
---|---|---|
返贫风险测度及预警 |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生计—脆弱性”整合框架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测度返贫风险/脆弱性程度;聚焦返贫预警理论机制解析、数理模型构建及技术体系优化等主题,深化了返贫风险评估预警的理论认知和实证基础 | 对于多源大数据和新技术手段赋能返贫预测预警多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实践层面的应用探索尚显不足 |
返贫诱发因素与过程 | 综合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识别返贫风险/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测度其影响效应,并划分返贫类型;从系统性与过程性相融合的视角剖析返贫现象发生的一般性过程机理 | 对不同尺度层级和地域类型的脱贫地、不同类型脱贫户返贫机制的微观探索与案例研究有待深化 |
防止返贫的地域模式与路径 | 基于区域视角、个体和区域整合视角开展返贫风险/脆弱性的系统研判和机理阐释,划分防止返贫的地域类型;从加强返贫风险应急干预、培育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完善返贫治理政策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多维返贫治理路径 | 在构建防止返贫的系统性、适应性地域模式方面,尚需加强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 |
[1] |
严小燕, 祁新华. 贫困动态的测度方法与演化机制. 地理学报, 2021, 76(10): 2425-2438.
[
|
[2] |
兰宇, 张鹏. “脱贫不脱政策”何以防止脱贫农户返贫. 中国农村经济, 2024, (5): 167-184.
[
|
[3] |
汪三贵, 周园翔. 构建有效的防规模性返贫的机制和政策. 农业经济问题, 2022, 43(6): 12-22.
[
|
[4] |
严小燕, 祁新华, 潘颖, 等. 贫困退出背景下返贫脆弱性评价: 融合区域与个体的新视角.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2): 440-458.
[
|
[5] |
郭倩, 廖和平, 王子羿, 等. 秦巴山区村域稳定脱贫测度及返贫防控风险识别: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2): 232-244.
[
|
[6] |
张鹏龙, 钟建乐, 胡羽珊.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劳动收入的视角. 管理世界, 2024, 40(3): 127-152.
[
|
[7] |
|
[8] |
|
[9] |
|
[10] |
李晓明.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6(2): 75-78, 84.
[
|
[11] |
|
[12] |
郭志杰, 方兴来, 杨世枚, 等. 对返贫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中国农村经济, 1990, (4): 54-58.
[
|
[13] |
丁军, 陈标平. 构建可持续扶贫模式治理农村返贫顽疾. 社会科学, 2010, (1): 52-57, 188.
[
|
[14] |
吕光明, 崔新新, 孙伯驰.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的着力点: 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研究, 2021, (8): 16-30.
[
|
[15] |
万良杰, 万铭师. 贫困家庭返贫因素测量及风险化解路径. 统计与决策, 2021, 37(6): 10-14.
[
|
[16] |
聂荣, 张志国. 中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动态演化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14(6): 63-69.
[
|
[17] |
杨龙, 汪三贵. 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10): 150-156.
[
|
[18] |
刘倩, 蒋金秀, 杨星, 等. 农户贫困脆弱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秦巴山区的实证分析. 地理研究, 2022, 41(2): 307-324.
[
|
[19] |
[
|
[20] |
张文宏. 后2020我国反贫困政策选择的社会学思考. 社会发展研究, 2020, 7(3): 39-47.
[
|
[21] |
林闽钢. 激活贫困者内生动力: 理论视角和政策选择. 社会保障评论, 2019, 3(1): 119-130.
[
|
[22] |
贾男, 王赫. 脱贫农户返贫风险防范政策研究. 经济研究, 2022, 57(10): 121-137.
[
|
[23] |
萧鸣政, 张睿超. 中国后扶贫时代中的返贫风险控制策略: 基于风险源分析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1, 25(2): 58-65.
[
|
[24] |
郑瑞强, 曹国庆. 脱贫人口返贫: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风险控制.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6, 15(6): 619-624.
[
|
[25] |
杨龙, 谢昌凡, 李萌. 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三区三州”M县的调查. 西北民族研究, 2021, (2): 136-149.
[
|
[26] |
王睿, 骆华松.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基于生境条件差异视角. 求实, 2023, (3): 56-67, 111.
[
|
[27] |
|
[28] |
|
[29] |
|
[30] |
冯楚瑶, 翁时秀. 以实践为导向的旅游地返贫机制分析框架构建. 地理研究, 2023, 42(2): 312-331.
[
|
[31] |
李寻欢, 周扬, 陈玉福. 区域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地理学报, 2020, 75(4): 753-768.
[
|
[32] |
潘卓, 廖和平, 刘愿理, 等. 西南山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研究: 以云南省镇沅县为例.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4, 46(3): 2-14.
[
|
[33] |
|
[34] |
|
[35] |
李玉恒, 黄惠倩, 宋传垚. 中国西南贫困地区乡村韧性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人文地理, 2022, 37(5): 97-105.
[
|
[36] |
李含琳. 2000年前后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展望. 开发研究, 1995, (5): 51-54.
[
|
[37] |
董春宇, 栾敬东, 谢彪. 对返贫现象的一个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3): 176-178.
[
|
[38] |
张立冬, 李岳云, 潘辉.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发展: 基于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6): 73-80, 112.
[
|
[39] |
凌国顺. 能力供给与返贫现象探析. 江汉论坛, 2000, (11): 12-15.
[
|
[40] |
张国安.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返贫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以德江县松溪村、滚平村为例. 贵州民族研究, 2000, 21(4): 42-46.
[
|
[41] |
凌国顺, 夏静. 返贫成因和反贫困对策探析. 云南社会科学, 1999, (5): 33-38.
[
|
[42] |
陈全功, 李忠斌.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5): 39-48, 55, 96.
[
|
[43] |
李小云, 许汉泽. 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 62-66, 149-150.
[
|
[44] |
涂圣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目标导向、重点领域与关键举措.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8): 2-12.
[
|
[45] |
贾林瑞, 刘彦随, 刘继来, 等.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致贫原因诊断及其帮扶需求分析. 人文地理, 2018, 33(1): 85-93, 151.
[
|
[46] |
旷永青, 刘文阳. 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的生计脆弱性及其改进: 基于桂林市灌阳县油麻地村的实地调查. 社会科学家, 2019, (8): 149-155.
[
|
[47] |
王含, 程倩春. 心理扶贫: 价值、困境及路径研究. 探索, 2019, (3): 171-181.
[
|
[48] |
谢远涛, 杨娟. 医疗保险全覆盖对抑制因病致贫返贫的政策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4): 141-156.
[
|
[49] |
张伟, 黄颖, 何小伟, 等. 贫困地区农户因灾致贫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精准扶贫.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41(12): 28-40.
[
|
[50] |
龚晓珺. 试析青年农民“因婚返贫”的非正式制度致因及其整体协同治理策略.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3): 71-78.
[
|
[51] |
孙敏, 吴刚. 失地农民返贫现象与破解对策: 基于大连失地农民的调查与分析. 农业经济, 2016, (1): 42-44.
[
|
[52] |
蒋南平, 郑万军. 中国农民工多维返贫测度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6): 58-69.
[
|
[53] |
杨园园, 刘彦随, 张紫雯. 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3): 337-345.
[
|
[54] |
吴仪, 林月, 祁新华. 福建省返贫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产生机制. 福建农业学报, 2019, 34(8): 985-993.
[
|
[55] |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算、结构分解与精准扶贫. 财经研究, 2017, 43(4): 31-40, 81.
[
|
[56] |
曹志杰, 陈绍军. 气候风险视阈下气候贫困的形成机理与演变态势. 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2016, 18(5): 52-59, 91.
[
|
[57] |
郑继承. 中国生态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经济, 2021, 37(8): 193-199.
[
|
[58] |
刘泽, 陈升. 大数据驱动下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2020年后精准扶贫领域的返贫阻断分析.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26(5): 216-229.
[
|
[59] |
周国华, 于雪霞, 贺艳华, 等. 湖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经济地理, 2021, 41(8): 10-18.
[
|
[60] |
周国华, 张汝娇, 贺艳华, 等. 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02-912.
[
|
[61] |
马历, 龙花楼, 刘炳胜. “内生—外源”视角下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 人文地理, 2023, 38(4): 17-25, 44.
[
|
[62] |
吴清, 焦义彬, 冯嘉晓, 等.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监测及防范: 以广东南平村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4, 43(3): 174-179.
[
|
[63] |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等. 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测度及影响机理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8): 1378-1388.
[
|
[64] |
|
[65] |
李雅婧, 祁新华, 林月, 等. 贫困退出背景下六盘山区返贫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14(4): 63-70.
[
|
[66] |
梁炜. 基于“冲击—应对—结果”框架的黄河流域因灾返贫脆弱性评估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072.n.20230724.1406.002.html
[
|
[67] |
何植民, 蓝玉娇. 脱贫“脆弱户”的可持续生计: 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农村经济, 2022, (9): 52-58.
[
|
[68] |
左停, 苏武峥, 赵梦媛. 提升抗逆力: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民生计系统“风险—脆弱性”应对策略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2020, (4): 129-136, 178-179.
[
|
[69] |
陈文美, 张昌柱, 李春根. 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测度及预警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生计脆弱性的分析框架.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 (2): 73-82.
[
|
[70] |
左停, 李泽峰. 风险与可持续生计为中心的防返贫监测预警框架. 甘肃社会科学, 2022, (5): 35-46.
[
|
[71] |
范和生. 返贫预警机制构建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8, 9(1): 57-63.
[
|
[72] |
黄国庆, 刘钇, 时朋飞. 民族地区脱贫户返贫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4): 79-88, 181-182.
[
|
[73] |
李贺, 刘叶菲, 王一凡, 等. 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返贫风险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8): 222-231.
[
|
[74] |
何俊, 洪孙焱, 周义方, 等. 基于HMM的多维数据下扶贫对象状态预测. 系统仿真学报, 2022, 34(5): 1118-1126.
[
|
[75] |
张学敏, 史玲燕, 薛艳, 等. 乡村振兴视阈下返贫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统计与决策, 2021, 37(13): 58-62.
[
|
[76] |
孙壮珍, 王婷. 动态贫困视角下大数据驱动防返贫预警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四川省L区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政务, 2021, (12): 110-120.
[
|
[77] |
杨静慧, 张雨龙. 基于块数据赋能的返贫预警机制构建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1, 23(6): 59-68.
[
|
[78] |
王鑫, 王文生, 郭雷风.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防返贫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机理与路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3, (1): 58-70.
[
|
[79] |
王怡, 郭萌. 返贫诱因与阻返机制构建.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3(3): 70-79.
[
|
[80] |
王兆林, 王洁仪. 易地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因素识别及防范策略: 基于武陵山区典型项目区的调查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50(3): 166-179.
[
|
[81] |
孟婷. 返贫识别与成因探究: 基于Triple-Hurdle模型的分析. 南方经济, 2023, (12): 19-36.
[
|
[82] |
刘胜强, 赵雪雁. 生态脆弱区农户返贫脆弱性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以陇南山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24, 44(3): 1009-1023.
[
|
[83] |
刘玲琪. 陕西省返贫人口特征分析与对策思考. 人口学刊, 2003, 25(4): 20-24.
[
|
[84] |
何华征, 盛德荣. 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 现代经济探讨, 2017, (7): 95-102.
[
|
[85] |
贾晋, 刘嘉琪. 防止规模性返贫: 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现机制. 农业经济问题, 2024, 45(3): 128-144.
[
|
[86] |
包国宪, 杨瑚. 我国返贫问题及其预警机制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46(6): 123-130.
[
|
[87] |
杨瑚. 返贫预警机制研究. 兰州: 兰州大学, 2019.
[
|
[88] |
程明, 钱力, 吴波. “后扶贫时代”返贫治理问题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20, 34(3): 81-87.
[
|
[89] |
王富珍, 周国华, 唐承丽, 等.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2): 270-277.
[
|
[90] |
罗玉杰, 李会琴, 侯林春, 等.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构建: 以湖北省恩施州W村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2): 186-193.
[
|
[91] |
赵普, 龙泽美, 王超. 规模性返贫风险因素、类型及其政策启示: 基于西南民族地区的调查. 管理世界, 2022, 38(11): 146-158, 173, 159.
[
|
[92] |
李会琴, 潘婧妍, 张婷, 等. 差异化发展模式下乡村旅游地返贫风险评估及阻断路径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8): 1501-1513.
[
|
[93] |
谭雪兰, 王振凯, 余航菱, 等. 基于农户视角的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研究: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84个出列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2): 396-407.
[
|
[94] |
林万龙. 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构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41(4): 21-2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