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资源资产价值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马国斌(2000-),男,广西梧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资产核算与评价研究。E-mail: mgbdsdf@email.nnnu.edu.cn |
收稿日期: 2024-05-27
修回日期: 2024-09-2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4-16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61047)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桂科ZY23055016)
The trade-off/synergy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ssets: A case study of Guangxi, Southwestern China
Received date: 2024-05-27
Revised date: 2024-09-25
Online published: 2025-04-16
马国斌 , 吴彬 , 王鹏程 , 陆汝成 , 蒋恺 . 耕地资源资产价值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 40(5) : 1344 -1362 . DOI: 10.31497/zrzyxb.202505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for ensuring farmers' livelihoods, supporting natural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integr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The study employs grids as accounting units for these resources, elucidating the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trade-off/synergy mechanisms. It further clarifies the accounting result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s in Guangxi. The research utilizes methods such as spatial overlay, Spearman correlation, and the PPF model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terrelationships, and optimal combinations under the trade-off/synergy relationship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ot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Guangxi is estimated at 12837.519 billion.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values, ecological value (62.76%) exceeds both social value (32.98%) and economic value (4.26%), with all demonstrating pronou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entral part. (2) The value of thes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s primarily stems from a strong trade-off and low synergy relationship concentrated in Guangxi's central region, while areas exhibiting high synergy and weak trade-off constitute 18.45% and 9.43%, respectively. (3) In most c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 tends to be synergistically enhancing, even overloaded, with a similar trend observed between economy-ecology and society-ecology trade-offs. Consequently, it is advisable to advocate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articulation of the value inherent i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s by introducing tailored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value synergy. Such an approach can offer novel perspectives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both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 asset value accounting.
表1 数据来源汇总Table 1 Data source summary |
数据名称 | 数据内容及测定 | 数据来源 | 精度/m |
---|---|---|---|
土地利用、 气象数据 | 土地利用现状栅格数据(耕地数量及分布)、年平均气温、降水和蒸散量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 | 30 |
地形数据 | DEM数据、地貌类型、地形部位 |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geodata.cn) | 30 |
农业基础 数据 | 农业从业人口、人口资源承载力、灌溉排水条件、土壤有机质、pH值、全量氮磷钾的市场价格 | 2022年《广西统计年鉴》、各地市《统计年鉴》及政府部门公告、地方乡镇日志、问卷调研 | — |
社会经济 数据 | 两性人口、农村居民收入及耕地收入情况、平均月保险费、劳动人员培训费、就业培训时间及人均医、路、文、教财政支出 | 2022年《广西统计年鉴》、各地市《统计年鉴》及政府部门公告、地方乡镇日志、问卷调研 | — |
生态碳数据 | 土壤年固碳水平、固碳交易价格、 植被净生产力、氧气销售价格 | MODIS(https://lpdaac.usgs.gov/) | 30 |
其他补充 数据 | ① 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支出 ② 耕地地力破坏整治费 ③ 耕地占用税 ④ 耕地保护费 ⑤ 农民最低生活水平 | ①② 参考政府访谈所得土壤治理修复费用及《污染整治费收费办法》,③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④ 参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各地最新标准,⑤ 参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结合问卷调研情况,对五项费用作平均处理后设定唯一值 | 规范政 策结合 问卷调 查结果 |
土壤属性 | 有机质:容量法 | 参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对表层土壤(0~20 cm)进行布点采集土壤样品,按“S”或“X”型采集3~5个分样点样品并进行混合后装入干净结实的棉布土壤样品袋即可。同时参考广西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广西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 | 实地 采样 |
pH:pH计电极法 | |||
全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 |||
全磷: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 |||
全钾:NAOH熔融—火焰分光光度法 | |||
土壤质地 | 在采样土壤肥力指标时,对土壤质地进行记录 | ||
耕作层厚度 | 对表层土壤挖掘时,测定地表到下伏层土壤的距离 |
表2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公式Table 2 List of economic value accounting formula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名称 | 公式 | 公式释义 | 序号 |
---|---|---|---|
迈阿密 模型 | 迈阿密模型可通过年均气温与年均降雨量所得的实际蒸散量估算区域作物的产量潜力。式中:Yt是由年均气温计算的生产潜力(t/km2);Yp是由年均降水量计算的生产潜力(t/km2);t是年气温(℃);p是年降水量(mm) | (1) | |
隶属度 模型 | LQI=Fi×Ci | 隶属度模型是根据隶属度函数及其拐点值,按照集成条件函数所得隶属度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式中:LQI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Fi为第i个指标的隶属度;C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 (2) |
经济价值 | VF为耕地经济价值(元/hm2);ACC为农产品生产价格(元);ACP为农产品销售价格(元);r为土地收益还原率(%),本文取5% | (3) |
表3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核算公式Table 3 List of social value accounting formula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一级类 | 二级类 | 公式 | 公式释义 | 序号 |
---|---|---|---|---|
社会稳 定价值 | 粮食安 全稳定VS1 | T为占用耕地补偿费(元/亩,1亩≈667 m2);Cs为单位面积耕地年度保护费(元/亩);A为网格单元耕地面积(m2) | (4) | |
城乡收 入差距 稳定VS2 | Ic,t为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元);Ir,t为t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元);Pr为农业从业人口数(人);k为修正指数(k=Ii/Io);Ii为农村人均耕地年净收入(元/人/亩);Io为农村人均年净收入(元/人) | (5) | ||
公共安 全稳定VS3 | Ss为人均公共安全稳定的保障支出(元/人) | (6) | ||
社会保 障价值 | 养老 保障VS4 | Yxm指x年龄男性保险费所缴金额(元);Yxw指x年龄女性保险费所缴金额(元);m为男性人口占比;w为女性人口占比;Mi为农民最低生活水平(元);Mo为平均月保险费(元/月);Ax为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 (7) | |
就业 保障VS5 | Px为单位耕地面积的人口资源承载力;f为劳动人员年均培训费(元/年);n为人均就业培训时间(小时/人)。其中,人口资源承载力是通过人口承载力模型加以测算 | (8) | ||
社会服务价值 | 医、路、文、教 各项服务 价值VS6 | Sm为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元/人);Se为人均教育发展财政支出(元/人);St为人均道路运输财政支出(元/人);Sc为人均文化振兴财政支出(元/人) | (9) | |
社会 价值 | — | (10) |
表4 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公式Table 4 List of ecological value accounting formula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一级类 | 二级类 | 公式 | 公式释义 | 序号 |
---|---|---|---|---|
固碳释氧 价值 | 固碳功能 价值量VE1 | 碳税法Rc为二氧化碳含碳率(%),取值27.27%;B为耕地年净产能(t/hm2,与耕地产能相同CPP×LQI);Fc为单位耕地面积的土壤年固碳水平(t/hm2);Cc为固碳交易价格(t CO2e,用碳交易市场碳汇价格计算) | (11) | |
土壤释氧 价值量VE2 | 采用生产成本法核算,Co为氧气销售价格(元/L) | (12) | ||
水源涵养 价值 | 水源涵养VE3 | 根据广西水库工程的蓄水成本核算耕地资源水源涵养价值,采用水量平衡模型同步计算,式中:P为年总降雨量(mm);ET为蒸散量(mm/天);Pw为水库库容造价(元/m3),结合问卷访谈结果以及广西实际设定为0.67元/m3;Ai为区域耕地面积(hm2) | (13) | |
土壤保持 价值 | 土壤保持VE4 | Qsm为土壤保持量(t/hm2);Qei为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机质M四种土壤肥力指标,Pei为TN、TP、TK、M的价格(元) | (14) | |
生态修复 维系治理 耗费 | 环境污染治理耗费VE5 | Ce为单位面积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支出 (元/hm2) | (15) | |
土质损毁治理耗费VE6 | Cd为单位面积耕地地力破坏整治费(元/hm2) | (16) | ||
生态价值 | — | (17) |
表5 耕地资源资产价值等别划分Table 5 Classifica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values |
价值类型 | 高(编号:3) | 中(编号:2) | 低(编号:1) |
---|---|---|---|
经济价值 | 0.66~1.00 | 0.33~0.66 | 0~0.33 |
社会价值 | 0.23~1.00 | 0.15~0.23 | 0.02~0.15 |
生态价值 | 0.62~1.00 | 0.36~0.62 | 0~0.36 |
表6 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权衡协同划分标准及统计Table 6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stat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 value trade-off synergy |
价值关系 | 关系等别 | 价值等别组合 | 代码组合 |
---|---|---|---|
权衡 | 强权衡 | 1高2低 | 311、113、131 |
1高1中1低 | 123、321、213、312、132、231 | ||
1高2中 | 322、232、223 | ||
弱权衡 | 2高1低 | 331、313、133 | |
协同 | 高协同 | 3高 | 333 |
2高1中 | 332、323、233 | ||
3中 | 222 | ||
低协同 | 3低 | 111 | |
2中1低 | 221、212、122 | ||
1中2低 | 211、121、112 |
表7 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权衡/协同关系统计结果Table 7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rade-off/synergy relationship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sset value (%) |
价值关系 | 面积占比 | 关系等别 | 面积占比 | 价值等别组合 | 面积占比 |
---|---|---|---|---|---|
权衡 | 53.74 | 强权衡 | 44.31 | 1高2低 | 9.34 |
1高1中1低 | 22.32 | ||||
1高2中 | 12.65 | ||||
弱权衡 | 9.43 | 2高1低 | 9.43 | ||
协同 | 46.27 | 高协同 | 18.45 | 3高 | 2.92 |
2高1中 | 10.56 | ||||
3中 | 4.97 | ||||
低协同 | 27.82 | 3低 | 3.25 | ||
2中1低 | 12.71 | ||||
1中2低 | 11.86 |
表8 耕地资源各项价值斯皮尔曼相关系数Table 8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
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 总价值 | 经济价值 | 社会价值 | 生态价值 |
---|---|---|---|---|
总价值 | 1.000 | — | — | — |
经济价值 | 0.372 | 1.000 | — | — |
社会价值 | 0.217 | 0.319** | 1.000 | — |
生态价值 | 0.503 | -0.411** | -0.208* | 1.000 |
注:*和**分别表示在显著水平0.05和0.01下(双尾)相关性显著。 |
[1] |
钟骁勇, 李洪义. 耕地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研究综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 33(9): 41-47.
[
|
[2] |
蔡运龙, 霍雅勤.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84-1092.
[
|
[3] |
|
[4] |
何利, 沈镭, 张卫民, 等. 我国自然资源核算的实践进展与理论体系构建.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2968-2979.
[
|
[5] |
|
[6] |
李欣宇, 方斌, 李怡, 等. 中国粮耕价值比与种植结构时空耦合演化及分区调控. 地理学报, 2022, 77(11): 2721-2737.
[
|
[7] |
李景刚, 欧名豪, 张效军, 等. 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及其货币化评价: 以青岛市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1): 1870-1880.
[
|
[8] |
|
[9] |
|
[10] |
李鹏辉, 张茹倩, 徐丽萍.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1): 149-165.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诸培新, 卜婷婷, 吴正廷. 基于耕地综合价值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9): 32-37.
[
|
[16] |
|
[17] |
|
[18] |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等. 长三角重点生态功能县域生态资产损益核算.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8): 1946-1960.
[
|
[19] |
谢高地, 林智钦. 生态系统资产与服务评估核算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24, (s1): 388-393.
[
|
[20] |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中国县域生态资产损益的影响机制及优化提升路径. 地理学报, 2022, 77(5): 1260-1274.
[
|
[21] |
白杨, 李晖, 王晓媛, 等. 云南省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100-1112.
[
|
[22] |
李翠珍, 孔祥斌, 孙宪海.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 地理学报, 2008, 63(3): 321-329.
[
|
[23] |
|
[24] |
林媚珍, 刘汉仪, 周汝波, 等. 多情景模拟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研究. 地理研究, 2021, 40(9): 2657-2669.
[
|
[25] |
康庆, 郭青霞, 丁一, 等. 山西省“三生” 功能协同/权衡关系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5): 1195-1207.
[
|
[26] |
|
[27] |
|
[28] |
张春悦, 白永平, 杨雪荻, 等. 多情景模拟下宁夏平原生态系统服务簇识别研究. 地理研究, 2022, 41(12): 3364-3382.
[
|
[29] |
赵筱青, 石小倩, 李驭豪, 等.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功能分区. 地理学报, 2022, 77(3): 736-756.
[
|
[30] |
朱文娟, 李建兵, 高阳, 等.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耕地价值量核算研究: 以Y市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 31(9): 2086-2095.
[
|
[31] |
赵雪雁, 马平易, 李文青, 等.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 地理学报, 2021, 76(11): 2780-2796.
[
|
[32] |
孔含笑, 沈镭, 钟帅, 等. 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 363-376.
[
|
[33] |
石吉金, 王鹏飞, 李娜, 等.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思路框架.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 2270-2282.
[
|
[34] |
苏浩, 吴次芳. 基于“三生” 功能的黑土区耕地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9): 77-85.
[
|
[35] |
钟骁勇, 李洪义, 郭冬艳. 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探讨: 以江西省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1): 88-96.
[
|
[36] |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之价值标准探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5): 154-160.
[
|
[37] |
范树平, 米逸诗, 余波平, 等. 新时代背景下耕地资源社会价值的内涵嬗变及核算体系探究: 以安徽省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 38(1): 9-21.
[
|
[38] |
张友, 刘玉. 乡村多功能视角下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4): 129-138.
[
|
[39] |
|
[40] |
李倩茹, 贾彦龙, 王慧军, 等. 基于生态功能区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地理学报, 2023, 78(11): 2833-2849.
[
|
[41] |
|
[42] |
|
[43] |
|
[44] |
罗海平, 潘柳欣, 胡学英, 等.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的生态代价评估: 2000—2018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1): 1-7.
[
|
[45] |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地块尺度上西南丘陵山区耕地价值测算研究: 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2): 234-239.
[
|
[46] |
秦静, 吕宾, 王曦, 等.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估算思路探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 35(2): 29-35.
[
|
[47] |
韩晓佳, 王继军, 温昕. 退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尺度效应及分异机制: 以安塞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24, 44(5): 1791-1807.
[
|
[48] |
何刘洁, 郑博福, 万炜, 等.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及其驱动因素. 环境科学, 2024, 45(6): 3318-3328.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