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基于沈阳市典型农户的实证研究
吕晓(1984- ),男,山东聊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E-mail: lvxiao@mail.neu.edu.cn |
收稿日期: 2024-05-30
修回日期: 2024-11-05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2-2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114475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2414-002)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tsqn202306183)
The impact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ypical farmers in Shenyang
Received date: 2024-05-30
Revised date: 2024-11-05
Online published: 2025-02-21
共同富裕目标下探究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对于更好地发挥农地流转的积极共富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向共同富裕目标、立足农户主位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沈阳市329户典型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综合指数法等测度农户的生计韧性指数,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定量检验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并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定性分析农地流转影响农户生计韧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沈阳市农户整体的生计韧性水平偏低,尤其在缓冲能力和自组织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对比来看,流转户的生计韧性指数高于未流转户,且在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均具有优势。在采取PSM降低样本的自选择偏误后,估计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能够有效提升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2)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生计韧性总体沿着“冲击扰动—缓冲恢复—路径异化”的机制路径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未来应面向共同富裕目标继续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引导和鼓励农户有序进行农地流转,同时还要加强农地流转的风险防控机制,防止农户陷入生计停滞或衰退的境地。
吕晓 , 张启岚 , 张学波 , 张景奇 .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基于沈阳市典型农户的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 40(3) : 636 -651 . DOI: 10.31497/zrzyxb.20250305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to better exert the positive co-enrichment effect of farmland transfe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29 typical farmers in Shenyang,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farmers' dominant positio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is used to measure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dex, and then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PSM)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test the effect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Then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 is applied to qualitatively analyze the impact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verall livelihood resilience level of farmers in Shenyang is not high, especially in the buffer capacity and self-organization capacity. In comparison, the livelihood resilience index of transfer farm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transfer farmers, and has advantages in three dimensions of livelihood resilience. By using PSM to reduce sample self-selection bia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armland transf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2) Under the impact of farmland transfer, the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generally develops and changes along the mechanism path of "shock disturbance-buffer recovery-path alienation", which further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armland transfer system for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guide and encourage farmers to orderly transfer farmland, and strengthen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farmland transfer to prevent farmers from falling into the situation of livelihood stagnation or decline.
表1 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ousehold livelihood resilience |
维度 | 指标层 | 权重 | 指标描述与赋值说明 |
---|---|---|---|
缓冲能力 | 自然资本 | 0.11 | 家庭实际耕地经营面积/亩 |
人力资本 | 0.05 | 18~65周岁健康劳动力数量/人 | |
金融资本 | 0.11 | 家庭年总收入/元 | |
物质资本 | 0.10 | 家庭拥有的主要耐用品总价值/元 | |
社会资本 | 0.06 | 同村的亲戚数量/户 | |
自组织能力 | 社会联结 | 0.04 | 与亲戚朋友联系的密切程度,五点量表获取 |
邻里信任 | 0.03 | 对邻里的信任程度,五点量表获取 | |
村委任职 | 0.14 | 家庭成员中村两委成员的人数/人 | |
社区活动 | 0.06 | 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繁程度,五点量表获取 | |
融资机会 | 0.04 | 家庭缺乏资金时的融资途径/种 | |
学习能力 | 信息获取 | 0.05 | 获取信息的渠道数量/种 |
学习意识 | 0.06 | 学习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五点量表获取 | |
文化程度 | 0.05 | 家庭成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
知识分享 | 0.05 | 与邻里交流和分享知识的频率,五点量表获取 | |
生计渠道 | 0.05 | 家庭成员生计活动的类型数量/种 |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Table 2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变量类型 | 变量名称 | 变量含义及说明 | 均值 | 标准差 |
---|---|---|---|---|
被解释变量 | 农户生计韧性 | 农户生计韧性指数 | 0.229 | 0.081 |
核心自变量 | 农地流转 | 是否参与农地流转:参与=1;未参与=0 | 0.477 | 0.500 |
协变量 | 户主年龄 | 户主的实际年龄/岁 | 59.854 | 9.192 |
常住人口 | 家庭中在本村常住的人口数占比/% | 82.226 | 23.669 | |
抚养负担 | 家庭中16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比/% | 28.109 | 36.751 | |
承包地面积 | 农户自家拥有的承包地面积/亩 | 16.834 | 25.229 | |
农地质量 | 耕地的肥沃程度:较差=1;一般=2;较好=3 | 2.526 | 0.524 | |
人均耕地 | 村庄人均耕地面积/亩 | 3.490 | 1.888 | |
村庄地形 | 村庄所处的地形:平原=1,丘陵=2 | 1.191 | 0.394 |
图4 匹配前后的倾向得分核密度Fig. 4 Kernel densit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
表3 平衡性检验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balance test and robustness test |
匹配方法 | Pseudo R2 | LR chi2 | P>chi2 | Mean Bias/% | Med. Bias/% |
---|---|---|---|---|---|
匹配前 | 0.082 | 37.51 | 0.000 | 26.9 | 29.1 |
最近邻匹配 | 0.004 | 1.49 | 0.960 | 4.1 | 2.6 |
半径匹配 | 0.004 | 1.61 | 0.952 | 4.5 | 4.4 |
核匹配 | 0.003 | 1.32 | 0.970 | 3.8 | 3.5 |
表4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韧性影响效应估计Table 4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 of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livelihood resilience |
匹配方法 | 处理组 | 控制组 | ATT |
---|---|---|---|
匹配前 | 0.247 | 0.212 | 0.036*** (0.009) |
最近邻匹配 | 0.249 | 0.222 | 0.027** (0.012) |
半径匹配 | 0.249 | 0.220 | 0.029** (0.011) |
核匹配 | 0.249 | 0.225 | 0.025** (0.009) |
注:**、***分别表示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稳健性标准误。 |
表5 概念化与范畴化结果示例Table 5 Example results of conceptualization and categorization |
主范畴 | 范畴 | 初始概念 | 访谈资料示例 | |
---|---|---|---|---|
冲击扰动 | 生计资本变化 | 自然资本变化 | 分地的时候一个人才3亩半,两个人才7亩,我现在租人家的地种嘛,能租100亩地吧(T3) | |
金融资本重新 配置 | 从旋地、播种到收割这些机器我都有,近几年光配置这些机器得投入60多万(T2) | |||
人力资本重新 配置 | 现在种地主要是我老伴种,我在村里头(在村委会任职,T10) | |||
物质资本变化 | 自己家里从翻地到播种、收割,这些机器全部都配上了(T2) | |||
社会资本变化 | 现在那些没必要联系的我就都不联系了,年纪也大了,就自己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T1) | |||
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 机械化水平提高 | 现在地里也没什么活了,打药种地都机械化都不用人,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等秋收的时候你再去捡捡就完事了(T1) | ||
绿色种植技术 采纳 | 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结老厉害了,现在尝试用有机肥。收完苞米剩下的秸秆全部都还田(T2) | |||
劳动密集型 | 旋地啥的人家都是雇机器,但是现在俺家就这一两亩地,就自个儿种了就得了,俺俩人半天能种完(T1) | |||
粗耕简作 | 我就这一点儿地,直接一袋子尿素全撒里边了,也不管它是多是少了(T5) | |||
生活习惯改变 | 用完的那些农药瓶什么的我都装起来,统一回收,垃圾啥的反正我不往外倒,我能自己管住自己(T1) | |||
工作方式变化 | 以前就是在沈阳到处跑,去劳务市场找活儿干,包了地之后就不出去了(T2) | |||
消费结构变化 | 以前喂牛喂猪自己的苞米就够了,这两年我还得再买别人的呢(T1) | |||
社会网络更新 | 社会网络扩大 | 收购苞米的这些渠道,都是纯自己想办法联系的,直接对大粮库卖,不卖给小商小贩(T10) | ||
社会网络联系增强 | 咱家种地的话也不需要雇别人,就雇亲戚呗,找熟人帮忙(T7) | |||
新的社会网络生成 | 包地以来这几年,周围这些村儿里也开始有人找到我把地包给我(T10) | |||
思想观念冲击 | 突破小农经济观念 | 以前种那点儿地也就够自己用的,现在多种点不寻思能多挣点钱嘛(T13) | ||
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 | 我是第一批做家庭农场的,也是第一批申请下有机标志的,绿色标志今年也快申请下来了(T2) | |||
学习意识 | 我当然愿意学那些(高效施肥)技术,有那些技术产量不也能高么(T6) | |||
冒险精神 | 做这个(家庭农场)投入高啊,风险也大,当时只有11家,其中一家就是我,周围都找不着人来干(T2) | |||
缓冲恢复 | 优化生计资本配置 | 优化劳动力 配置 | 家里那家庭农场,一共三个人,儿子在市里上班儿呢,我俩就都种地(T2) | |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 我女儿女婿都在城里做点小买卖,地也没人种,这样把地包出去还能拿个租金(T15) | |||
提升自身技能 | 主动学习更多技能 | 秋收忙活完了我就去这边的袜子厂里学着包装,计件给钱(T1) | ||
拓宽生计渠道 | 参加多种非农活动 | 除了在这儿(村委)上班,倒腾树苗、卖菜、打工,这些我都干过,一年到头啥都干(T6) | ||
把握政策机遇 | 成立农业合 作社 | 这些收割机啥的都特别贵,俺们三家就成立这个农业合作社,三家一起出钱买(T10) | ||
社会资本嵌入 | 家庭农场+农业企业 | 这个家庭农场是我闺女办的,他们和沈阳的农业企业有合作(T17) | ||
路径异化 | 转型升级 | 收入水平显著提升 | 光靠种地这一项,一年就能收入五六十万,比以前收入确实是高了(T12) | |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感觉现在农村也没啥活儿了,种地都是机器,我感觉现在农村生活比市里的都好过(T4) | |||
适应发展 | 生活状况恢复/改善 | 家里也有种田能手,多种点儿就多赚点呗,这几年苞米价格也还行,比以前生活是好了(T3) | ||
停滞衰退 | 生活压力大 | 像我们基本上就是种点儿地,然后国家再给点儿养老的钱,买上养老保险,然后儿女再给点儿,就这么凑合着活着了(T1) | ||
生计状况较差 | 农业的投入大,效益低,要是弄不好是真赔钱啊,赔了还没人管,我这几年净赔钱了,把老本都赔进去了(T2) |
注:T1, T2, …, Tn为访谈文本的编号。 |
[1] |
苏伟锋, 马晓龙, 贾文通, 等. 共同富裕目标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居民生计类型及特征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2): 474-489.
[
|
[2] |
林万龙, 纪晓凯. 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中国农村经济, 2022, (8): 2-15.
[
|
[3] |
周星. 基于共同富裕逻辑的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改革, 2023, (2): 12-21.
[
|
[4] |
马贤磊, 仇童伟, 钱忠好.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 裁判员抑或运动员? 基于苏、鄂、桂、黑四省(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家, 2016, (11): 83-89.
[
|
[5] |
李江一, 秦范.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管理世界, 2022, 38(2): 84-99, 6.
[
|
[6] |
翟黎明, 夏显力, 吴爱娣. 政府不同介入场景下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基于PSM-DID的计量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2): 2-15.
[
|
[7] |
张建, 杨子, 诸培新, 等. 农地流转与农户生计策略联合决策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2): 21-31.
[
|
[8] |
牛文浩, 申淑虹, 罗岚, 等. 地形差异视角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分解: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1879份农户数据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5): 1262-1282.
[
|
[9] |
张振宇, 范颖, 尤亮. 政府干预、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39(5): 1119-1137.
[
|
[10] |
洪名勇, 何玉凤, 宋恒飞. 中国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关系及空间效应.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2): 3084-3098.
[
|
[11] |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全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 农业技术经济, 2022, (8): 37-49.
[
|
[12] |
周京奎, 王文波, 龚明远, 等. 农地流转、职业分层与减贫效应. 经济研究, 2020, 55(6): 155-171.
[
|
[13] |
郭小琳, 郑淋议, 施冠明, 等. 农地流转、要素配置与农户生产效率变化.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12): 54-63.
[
|
[14] |
匡远配, 张容. 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31(4): 172-180.
[
|
[15] |
|
[16] |
孙彦, 赵雪雁. 陇南山区脱贫户的生计恢复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科学, 2022, 42(12): 2160-2169.
[
|
[17] |
李聪, 高梦, 李树茁, 等. 农户生计恢复力对多维贫困的影响: 来自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证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31(7): 150-160.
[
|
[18] |
胡宪洋, 白凯.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632-1649.
[
|
[19] |
朱迪. 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应用: 以消费模式研究为例. 社会学研究, 2012, 27(4): 146-166, 244-245.
[
|
[20] |
|
[21] |
|
[22] |
卜诗洁, 马金海, 卓玛措, 等. 生计恢复力研究进展与启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1, 37(1): 74-79.
[
|
[23] |
|
[24] |
胡新艳, 洪炜杰, 王梦婷, 等. 中国农村三大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联逻辑: 基于农户多要素联合决策的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11): 61-68.
[
|
[25] |
吴爱娣, 夏显力, 翟黎明, 等. 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转出户非农就业的影响: 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2): 12-18.
[
|
[26] |
郑淋议, 陈紫微.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及其治理优化. 地理研究, 2024, 43(1): 200-213.
[
|
[27] |
李根丽, 杨美春, 刘天军. 农地流转能否提升劳动力市场有效性: 以“三权分置”改革为背景. 经济学家, 2023, (8): 117-128.
[
|
[28] |
罗明忠, 岳凤姣, 邱海兰. 共同富裕背景下劳动力回流对农民福祉的影响: 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经验证据.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26(1): 30-46.
[
|
[29] |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4, (1): 84-93.
[
|
[30] |
范燕丽, 丛树海. 财政转移支付与农户生计韧性: “驱动”还是“制约”. 中国农村经济, 2024, (1): 125-148.
[
|
[31] |
赵雪雁.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以甘南高原为例. 地理研究, 2011, 30(4): 687-698.
[
|
[32] |
杜巍, 牛静坤, 车蕾.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 生计恢复力与土地政策的双重影响.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3): 66-77, 157.
[
|
[33] |
樊鹏飞, 张兰, 苏敏, 等. 农地流转目标考核对村庄农地流转的影响: 兼论村庄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中国农村观察, 2022, (3): 112-127.
[
|
[34] |
谭淑豪, 王硕, 叶卓卉, 等. 土地流转会加剧耕地“非粮化”吗?基于经营规模的异质性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11): 2841-2855.
[
|
[35] |
朋文欢, 李寒凝, 傅琳琳, 等.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12): 58-68.
[
|
[36] |
范培华, 高丽, 侯明君. 扎根理论在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中的运用现状与展望. 管理学报, 2017, 14(9): 1274-1282.
[
|
[37] |
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著. 朱光明译. 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169-172.
[
|
[38] |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9, (4): 58-63, 73.
[
|
[39] |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等.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 以陇南山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82-99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