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生态产品的内涵、属性与应用框架
张瑶瑶(1989- ),女,浙江台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E-mail: zhangyaoyao@zufe.edu.cn |
收稿日期: 2023-09-25
修回日期: 2024-04-24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7-1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310)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24C25008)
浙江省地质专项资金项目(〔省资〕2023015)
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ZJGCJ202304)
Connotation, attributes and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geo-ecosystem products
Received date: 2023-09-25
Revised date: 2024-04-24
Online published: 2024-07-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的地质资源概念难以全面反映其地位、功能、价值,而地质生态产品提供了地球系统科学支撑生态文明语境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基于生态地质系统理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级联模型,首次提出“地质生态产品”概念。从地质—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切入,明晰地质—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构建价值实现级联模型,厘清地质生态产品的形成逻辑及概念内涵、属性类型;最终面向价值实现,提出地质生态产品的应用框架,形成了“地质环境资源—人类福祉”的价值转化链条。研究表明:地质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立足“地质—生态系统”整体观,有助于拓展生态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保护修复等探索地学特色路径。
张瑶瑶 , 龚冬琴 , 陈焕元 , 冯益潘 , 鲍海君 , 吴绍华 . 地质生态产品的内涵、属性与应用框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4 , 39(7) : 1664 -1681 . DOI: 10.31497/zrzyxb.20240710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geological resource concept cannot fully reflect its role, function, and value, while geo-ecosystem produc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ser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ge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value realization cascade model of ecosystem products, this article firs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eo-ecosystem produ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edback mechanism, this article clarifies geo-ecosystem services. Furthermore, a value realization cascad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llustrate forming logic of geo-ecosystem product, as well as its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Finally, for the purpose of value realization, an application framework for geo-ecosystem products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chain from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o human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geo-ecosystem product and its value realization, which are based upon geo-ecosystem holistic view, should contribute to depth and breadth of ecosystem products, and explore a geological pa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mon prosperity,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表1 地质生态产品目录清单Table 1 Catalog of geo-ecosystem products |
一级目录 | 二级目录 | 三级目录 | 四级目录 | 指标说明 | ||||
---|---|---|---|---|---|---|---|---|
地质 供给 产品 | 特色 农产品 | 富硒农产品 | 成品粮及制品、茶叶及茶制品、蔬菜及 制品、水果、食用菌、坚果及制品、蛋等 |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清洁特色土地中生产出的农产品 | ||||
富锌农产品 | ||||||||
其他特色农产品 | ||||||||
天然 矿泉水 | 饮用天然矿泉水 |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含有一定量矿物质的适合饮用的水 | ||||||
理疗天然矿泉水 | 碳酸水、硫化氢水、硅酸水、硼酸水、溴 水、碘水、铁水、砷水、氨水、温矿水等 |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适合水疗、保健、养生的矿泉水 | ||||||
地热能源 | 浅层地温能 | 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壳热能资源 | ||||||
地质 调节 服务 产品 | 水源涵养 | 地下水源涵养服务 | 地—生系统通过水土—岩石层拦截滞蓄降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等,增加地下水资源量的功能 | |||||
土壤保持 | 土壤保持服务 | 地—生系统通过水土—岩石层的结构保护土壤,降低雨水侵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的功能 | ||||||
地质固碳 | 土壤固碳服务 | 地—生系统将大气中的CO2转移固定到土壤、岩石中的功能 | ||||||
岩溶固碳服务 | ||||||||
地质 文化 服务 产品 | 地质休闲 旅游 | 地质遗迹 保护区 | (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化石集中产地、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等 | 地质遗迹保护区为人类提供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康养等服务,使其获得审美享受、身心恢复等非物质惠益 | ||||
地质文化 村(镇) | 地质文化村、地质文化镇 | 地质文化村(镇)为人类提供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农作体验、生态康养等服务,使其获得审美享受、身心恢复等非物质惠益 | ||||||
“地质+”休闲 旅游景点 | “地质+生态旅游”景点 | 依托地质遗迹资源,融合特色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体验,如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等地貌景观遗迹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及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47] | ||||||
“地质+生态农业”景点 | 依托优质的富硒、富锌等特色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为游客提供特色农副产品与农业生产体验,如富硒农业园区、火山农业产业区 | |||||||
“地质+生态康养”景点 | 依托温泉(矿泉)、火山、盐湖等特色地质环境资源及衍生的地质健康文化,开发食、药、用、住特色产品,为游客提供理疗、康养服务,如温泉度假景区、盐矿疗养景区、火山康养园区 | |||||||
“地质+自然教育”景点 | 依托地质遗迹、地质文化资源,融合特色生物资源、地方历史文化等,开展科普、研学、劳动实践等自然教育活动,如地质博物馆、矿业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地质灾害遗址博物馆、火山博物馆、以地质遗迹为主体的文物保护单位、地质研学基地 | |||||||
“地质+体育运动”景点 | 依托地质地貌资源,发展运动休闲、体育竞技等体验项目,如高山台地赛车场、深溪峡谷漂流景区、矿山高尔夫球场、矿坑运动俱乐部 | |||||||
“地质+文化创意”景点 | 依托矿业、宝石、化石、地质工程等地质特色产业及地质文化资源,融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地质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地质类文创产品、地质文化体验活动,如矿坑酒店、矿坑餐厅、矿坑剧场、矿洞探险、勘探体验、化石猎人体验、矿石(宝石)加工、矿石集市 | |||||||
地质景 观增值 | 地质景观增值 | 地质景观增值 | 地质景观为人类提供美学享受,从而提高周边土地、房产价值,产生销售溢价的功能 |
一级目录 | 二级目录 | 功能量指标 | 功能量 核算方法 | 价值量评估方法 | 价值实现途径 | |
---|---|---|---|---|---|---|
地质供 给产品 | 特色农产品 | 特色农产品产量 | 统计调查 | 市场价值法(溢价) | 市场交易 | |
天然矿泉水 | 天然矿泉水获取量 | 统计调查 | 市场价值法(溢价) | 市场交易 | ||
地热能源 | 浅层地温能获取量 | 统计调查 | 市场价值法 | 市场交易 | ||
地质调节 服务产品 | 水源涵养 | 水源涵养量 | 水量平衡法 | 替代成本法 | 政府补偿+市场交易 | |
土壤保持 | 土壤保持量 | 修正通用土壤 流失方程 | 替代成本法 | 政府补偿+市场交易 | ||
地质固碳 | 固定二氧化碳量 | 固碳机理模型 | 市场价值法 | 市场交易 | ||
地质文化 服务产品 | 地质休闲旅游 | 游客总人次 | 统计调查 | 条件价值法 | 地质遗迹保护区 | 市场交易+政府补偿 |
旅行费用法、条件 价值法、疾病成本 法、费用支出法 | 地质文化村(镇) | 市场交易+政府补偿 | ||||
“地质+”休闲旅游景点 | 市场交易 | |||||
地质景观增值 | 受益土地与房产 面积 | 统计调查 | 享乐价值法 | 市场交易 |
[1] |
袁国礼, 侯红星, 刘建宇, 等. 服务生态文明的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浅析. 西北地质, 2023, 56(3): 30-38.
[
|
[2] |
姜杉钰, 王峰. 我国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形势与需求分析. 国土资源情报, 2021, (2): 52-56.
[
|
[3] |
黎清华, 张彦鹏, 齐信, 等.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 华南地质, 2022, 38(2): 209-225.
[
|
[4] |
施俊法. 21世纪前20年世界地质工作重大事件、重大成果与未来30年中国地质工作发展的思考. 地质通报, 2020, 39(12): 2044-2057.
[
|
[5] |
贾磊, 刘洪, 欧阳渊, 等. 基于地质建造的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表基质填图单元划分方案: 以珠江新会—台山山区为例. 西北地质, 2022, 55(4): 140-157.
[
|
[6] |
肖春蕾, 聂洪峰, 刘建宇, 等. 生态—地质作用模式: 诠释表生地质过程与生态特征的耦合. 中国地质调查, 2021, 8(6): 9-24.
[
|
[7] |
彭建兵, 兰恒星. 略论生态地质学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2, 44(6): 877-893.
[
|
[8] |
|
[9] |
王保忠, 陈琳. 地球系统科学支撑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国土资源情报, 2021, (8): 44-49.
[
|
[10] |
张兴, 姚震. 新时代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 33(1): 62-69.
[
|
[11] |
季凯文, 罗璐薏. 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时空特征及演进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城市, 2021, (7): 65-79.
[
|
[12] |
龙精华, 张卫, 付艳华, 等. 鹤岗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学报, 2021, 41(5): 1728-1737.
[
|
[13] |
顿耀龙, 王军, 白中科, 等. 基于灰色模型预测的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矿区为例. 资源科学, 2015, 37(3): 494-502.
[
|
[14] |
张丽佳. 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与思考. 地下水, 2021, 43(6): 224-225.
[
|
[15] |
高艳妮, 王世曦, 杨春艳, 等. 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模式与路径. 环境科学研究, 2022, 35(12): 2777-2784.
[
|
[16] |
吴绍华, 虞燕娜, 朱江, 等. 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量化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土壤学报, 2015, 52(5): 970-978.
[
|
[17] |
朱永官, 李刚, 张甘霖, 等. 土壤安全: 从地球关键带到生态系统服务. 地理学报, 2015, 70(12): 1859-1869.
[
|
[18] |
石敏俊, 陈岭楠, 王金南.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辨析与核算框架.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7): 1784-1796.
[
|
[19] |
严明书, 黄剑, 何忠庠, 等. 地质背景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以渝北地区为例. 物探与化探. 2018, 42(1): 199-219.
[
|
[20] |
|
[21] |
|
[22] |
杨蓉, 袁振杰, 尹铎, 等. 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内涵与理论框架探索. 地理学报, 2023, 78(11): 2659-2675.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张宇硕, 刘博宇, 毕旭, 等.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5): 1300-1317.
[
|
[29] |
谢贤胜, 陈绍志, 赵荣.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 基于自然资源领域87个典型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10): 2504-2522.
[
|
[30] |
赵吉昌, 黄万堂, 李省晔, 等. 甘肃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质文化村建设探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 35(9): 201-208.
[
|
[31] |
王金南, 王志凯, 刘桂环, 等.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与发展框架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4): 5-13.
[
|
[32] |
王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规律路径与发生条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6): 94-97.
[
|
[33] |
姜翠红, 高宇, 白驹, 等. 生态资产核算的关键问题: 从关键性概念辨析到级联框架的构建. 生态经济, 2022, 38(10): 158-166.
[
|
[34] |
石敏俊.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设计. 环境经济研究, 2021, 6(2): 1-6.
[
|
[35] |
|
[36] |
张林波, 虞慧怡, 郝超志, 等. 生态产品概念再定义及其内涵辨析.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3): 655-660.
[
|
[37] |
陈敬东, 潘燕飞, 刘奕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基于浙江丽水的样本实践与理论创新. 丽水学院学报, 2020, 42(1): 1-9.
[
|
[38] |
欧阳志云, 林亦晴, 宋昌素.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 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6): 80-85.
[
|
[39] |
[
|
[40] |
邹亚锐, 李姜丽, 王镝, 等. 利用丰富地质遗迹资源打造宜昌深时地学旅游的思考.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 31(6): 779-785, 788.
[
|
[41] |
廖茂林, 潘家华, 孙博文. 生态产品的内涵辨析及价值实现路径. 经济体制改革, 2021, (1): 12-18.
[
|
[42] |
刘耕源, 杨青. 生态系统服务的三元价值理论及在大尺度生态补偿上的应用探讨.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1): 29-37.
[
|
[43] |
刘佳. 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评价及分类管理研究.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
|
[44] |
曾鑫, 叶长盛, 杨庆坤, 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质文化村规划编制研究. 地质论评, 2023, 69(3): 1063-1074.
[
|
[45]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统计局.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 2022.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 2022.]
|
[46]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指南, 2020.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AS.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on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1.0 version), 2020.]
|
[47] |
王敏, 孙文燕, 张志光. 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模式初探. 地质论评, 2017, 63(s1): 375-377.
[
|
[48] |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 2020.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for geo-cultural villages (towns) construction (Trial), 2020.]
|
[49] |
高敏雪.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内涵、核算框架与实施条件: 统计视角下的设计与论证. 生态学报, 2020, 40(2): 402-415.
[
|
[50] |
张春慧. 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以漳县贵清山为例. 兰州: 兰州大学, 2008.
[
|
[51] |
|
[52] |
陈东军, 钟林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实现机制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 84-94.
[
|
[53] |
|
[54] |
张颖, 张彩南. 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服务价值评价. 环境保护, 2019, 47(14): 56-60.
[
|
[55] |
朱竑, 陈晓亮, 尹铎.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路径与制度研究. 管理世界, 2023, 39(8): 74-91.
[
|
[56] |
龚日祥, 陈美君. 地质文化村建设二三谈. 浙江国土资源, 2019, (3): 55-56.
[
|
[57] |
张博. 人居环境治理视域下地质文化村建设路径研究. 地质论评, 2023, 69(4): 1415-1422.
[
|
[58] |
侯冰.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生态产品供给探析. 当代经济, 2022, 39(6): 36-4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