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中水生态空间及保护线的多维识别技术与应用
周广金(1984- ),男,山东邹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地理。E-mail: 26739053@qq.com |
收稿日期: 2021-10-20
修回日期: 2022-01-24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2-28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XDA20010301)
Multi-dimension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protection line in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Received date: 2021-10-20
Revised date: 2022-01-24
Online published: 2022-12-28
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很多城市的发展,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与承载能力与水生态空间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水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济南市为例界定了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属性,明晰了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的基本概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协同多种涉水规划,集成水生态系统的复杂功能,提出了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划定技术方法,对于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保护线面积为1992.2 km2,水生态保护线面积仅占水生态空间的60.2%,两者的保护范围有明显差异。从不同维度表征了济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空间的分布特点,其中,陆域空间是保障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岸线是水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区域,水文化空间还有很大潜力有待挖掘,济南市在保障水安全和改善水环境等保护目标上面临较大压力。
周广金 , 童亚莉 , 王凌青 , 迟海龙 , 朱昕虹 , 梁涛 . 国土空间规划中水生态空间及保护线的多维识别技术与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 37(12) : 3102 -3117 . DOI: 10.31497/zrzyxb.20221206
The urban development is mainly restricted b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The potential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ter ecological space. Taking Jinan 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clarified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systematism and integrity of water ecosystem; defined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water ecosystem; proposed the technical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based on various water-related plans and integrating complex water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This research can help to protect urban water ecosystem and optimize territorial spatial patter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in Jinan is 3307.5 km2, and the area of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is 1992.2 km2, accounting for only 60.2%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rotection scopes.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ecosystem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territorial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suring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water ecosystem; waterfront is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 of water ecosystem; and there is still great potential for water cultural space to be tapped. Jinan is under great pressure to protect water security and 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表1 数据类型及来源Table 1 Types and sources of data |
数据类型 | 数据名称 | 数据格式 | 数据来源 |
---|---|---|---|
行政区划 | 济南市行政区划 | 矢量 |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地貌数据 | DEM数据 | 30 m×30 m栅格 | 地理空间数据云 |
重要保护区 | 2020年各类保护地、饮用水源地和水系 | 矢量数据 |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气象数据 | 气象站点 | 矢量数据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 |
1980—2015年年均降雨量 | 1 km×1 km栅格 | ||
土地利用 | 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 | 30 m×30 m栅格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 |
相关规划 | 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 报告 |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济南市生态修复专题(2020—2035年) | 报告 | ||
济南市名泉保护规划(2019版) | 报告 | 济南市水务局 | |
济南市防洪除涝规划(2009—2020年) | 报告 | ||
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 报告 | 济南市环保局 | |
统计数据 | 2020年统计年鉴 | 报告 | 济南市统计局 |
表2 水生态空间基本类型、内涵及研究思路Table 2 Basic types, connotation and ideas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
类型 | 子类型 | 内涵 | 研究思路 |
---|---|---|---|
水生态空间 | 水资源供给服务空间 | 主要考虑水源涵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生态过程,保障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 水源涵养空间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和重要区,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水源涵养量,以此评价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23],将累积水源涵养量高的前50%区域确定为极重要区,将累积水源涵养量高的前80%区域确定为重要区;饮用水源地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规划确定的各级保护范围 |
水调节服务 空间 | 主要考虑水文调蓄和水质净化等生态过程,保障水安全和水环境等功能 空间 | 水文调蓄空间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中的现状河流、湖泊、水库、湿地等及水务部门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防洪规划中确定的行洪河道、蓄滞洪区等,这些区域对地表径流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差异,同时发挥调洪性能,保障防洪安全[24,25];水环境功能空间包括现状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及两侧各30~200 m缓冲区(其中,优先保护区内:200 m;生活和工业污染重点管控区内:100 m;一般管控区内:30 m;水源地各级保护区内或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要性等级高:200 m);因为除河湖本身外,两侧缓冲区是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在河流两岸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区可起到分蓄和削减洪水、净化水体等功能 | |
水支持服务 空间 | 主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等生态过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持景观的自然特征,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土壤条件 | 生物多样性功能空间包括各类涉水自然保护地、国家二级以上公益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10 hm2的河流、湖库和湿地,其中,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国家公益林是生态区域极为重要或极为脆弱的区域,对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水产种质保护区是对于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重要水系和湿地水土保持功能空间一般是鸟类或两栖类重要的栖息空间、觅食空间和繁殖空间[26,27];水土保持功能空间包括水土保持极重要区和重要区,通过生态系统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地形特征的差异,评价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相对重要程度[28,29]。将坡度≥25°且植被覆盖度≥80%的森林、灌丛和草地确定为极重要区;此范围外,将坡度≥15°且植被覆盖度≥60%的森林、灌丛和草地确定为重要区 | |
水文化服务 空间 | 主要保障水景观服务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空间等[30,31] | 水文化功能空间通过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湿地公园规划、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等相关规划,将规划确定的生态廊道、涉水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按照相关规划确定的宽度,如规划中无明确要求按照200 m控制[32]) | |
名泉服务空间 | 包括山体保护、地下水补给、渗漏等水生态过程 | 名泉服务空间包括名泉保护规划确定直接补给区、强渗漏区等限制建设区、山体保护区等禁止建设区 |
表3 水生态保护线划定方法Table 3 Delimitation method of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
类型 | 底线约束条件 | 水生态保护线 | ||
---|---|---|---|---|
水供给服务 功能 | 水生态 | 水源涵养空间 | ① 水源涵养极重要区 ② 多重功能复合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生态 用地指林地、草地、水域和湿地,下同) | ① 水源涵养极重要区 ② 水源涵养重要区与水源地保护区的功能复合区及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双重要区,且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生态用地 ③ 水源涵养重要区内的国家二级以上公益林 |
水安全 | 饮用水源地 空间 | ①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② 多重功能复合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①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②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河湖管理线或坡度≥25°区域或国家二级以上公益林 ③ 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水源涵养重要区或水土保持重要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
水调节服务 空间 | 水安全 | 水文调蓄空间 | ① 重要蓄滞洪区 ② 防洪标准50年以上河流和湖库 ③ 水利部门划定的河湖管理线 ④ 河湖重要性等级 | ① 黄河周边蓄滞洪区(非合法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 ② 防洪标准50年以上河流和湖库 ③ 划定的河湖管理线 ④ 河湖重要性等级为高或较高 |
水环境 | 水质净化空间 | ① 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 用地 ② 水质极高敏感区(I类)和高敏感区(Ⅱ类) | ① 水质净化空间范围内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② 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确定的水质目标I类和Ⅱ类的河流、湖库等 | |
水支持服务 空间 | 水生态 | 生物多样性 空间 | ① 省级以上涉水自然保护地 ②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③ 国家一级公益林 ④ 面积≥50 hm2河流、湖库和湿地 | ① 省级以上各类涉水自然保护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国家一级公益林 ② 面积≥50 hm2的河流、湖库和湿地 |
水生态 | 水土保持空间 | ① 水土保持极重要区 ② 多重功能复合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① 水土保持极重要区 ② 水土保持重要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复合功能区或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双重要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生态用地 ③ 水土保持重要区和国家二级以上公益林的复合功能区 | |
水文化服务 空间 | 水文化 | 文化服务空间 | ①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② 生态廊道保护范围 | ① 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② 生态廊道保护范围内且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名泉服务空间 | 水生态 | 名泉服务空间 | ① 禁止建设区且非基本农田 ② 多重功能复合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① 禁止建设区且非基本农田 ② 限制建设区与水源涵养或水土保持或国家二级以上公益林的复合区,且为斑块集中度中等以上的生态用地 |
注:(1)参考双评价技术指南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中的阈值设定,斑块集中度分级如下:好:≥2 km2;较好:1~2 km2;中等:0.5~1 km2;较差:0.25~0.5 km2;差:<0.25 km2。(2)河湖重要性判别方法具体如下,河流重要性判别方法:综合干支流、防洪标准、生态功能、水环境目标等判定,将河流重要性分为重要、较重要、中等重要、一般重要。初始等级为一般重要,① 若河流为干流,则重要性升1级。② 若河流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则重要性升2级;50年一遇升1级。③ 若河流为相关规划中确定的生态廊道或建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则重要性升 1级。④ 连接水源地的河流重要性升1级。⑤ 黄河直接作为最高等级。湖库重要性判别方法:综合面积大小、连通性、水环境目标等综合判定,将湖库重要性分为重要、较重要、中等重要、一般重要。① 面积分级:重要:面积≥1 km2;较重要:0.5 km2≤面积<1 km2;中等重要:0.1 km2≤面积<0.5 km2;一般重要:面积<0.1 km2。② 连通性修正:如湖库与重要和较重要河流直接联通,湖库重要性升1级。③ 水环境目标修正:如湖库与位于水源地保护区、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则湖库重要性升1级。 |
表4 不同维度下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空间分布特征Table 4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
水陆分类 | 水生态空间/km2 | 水生态保护线/km2 | 划入保护线的比例/% |
---|---|---|---|
水域 | 351.3 | 261.3 | 74.4 |
陆域 | 2750.1 | 1711.2 | 62.2 |
滨岸带 | 206.1 | 19.7 | 9.6 |
合计 | 3307.5 | 1992.2 | 60.2 |
表5 不同保护目标下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空间分布特征Table 5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
保护目标 | 水生态空间/km2 | 水生态保护线/km2 | 划入保护线的比例/% |
---|---|---|---|
水安全 | 1100.1 | 560.5 | 28.1 |
水环境 | 828.0 | 326.0 | 16.4 |
水生态 | 2384.4 | 1789.8 | 89.8 |
水文化 | 196.9 | 194.4 | 9.8 |
相互重叠区 | 1201.9 | 878.5 | 73.1 |
合计 | 3307.5 | 1992.2 | 60.2 |
表6 不同服务功能维度下水生态空间和水生态保护线空间分布特征Table 6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nd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
服务功能 | 水生态空间/km2 | 水生态保护线/km2 | 划入保护线的比例/% |
---|---|---|---|
水供给服务功能 | 1851.5 | 1268.0 | 68.5 |
水调节服务功能 | 828.1 | 352.7 | 42.6 |
水支持服务功能 | 1314.9 | 1269.3 | 96.5 |
水文化服务功能 | 196.9 | 194.4 | 98.7 |
名泉服务功能 | 850.0 | 322.5 | 37.9 |
相互重叠区 | 1733.9 | 1414.7 | 81.6 |
合计 | 3307.5 | 1992.2 | 60.2 |
表7 水生态保护线内景观结构Table 7 Landscape structure of water ecological protection line |
生态系统类型 | 土地利用类型 | 斑块数量/个 | 面积/km2 | 占保护线总面积的比例/% |
---|---|---|---|---|
农田生态系统 | 耕地 | 90877 | 38.4 | 1.9 |
园地 | 49716 | 202.1 | 10.1 | |
森林生态系统 | 林地 | 23755 | 1260.9 | 63.3 |
草地生态系统 | 草地 | 9107 | 188.0 | 9.4 |
水域生态系统 | 水域 | 4725 | 261.3 | 13.1 |
湿地 | 192 | 2.8 | 0.1 | |
城镇生态系统 | 建设用地 | 17641 | 15.3 | 0.8 |
其他 | 未利用地 | 5045 | 23.5 | 1.2 |
[1] |
王浩, 胡鹏. 水循环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键问题. 水利学报, 2020, 51(9): 1009-1014.
[
|
[2] |
邓伟, 严登华, 何岩, 等. 流域水生态空间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04, 15(3): 341-345.
[
|
[3] |
俞孔坚, 王春连, 李迪华, 等. 水生态空间红线概念、划定方法及实证研究. 生态学报, 2019, 39(16): 5911-5921.
[
|
[4] |
环境保护部.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2017.
[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uidelines for the delineation of the red lin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 group of the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7]48th). 2017.]
|
[5] |
张雪飞, 王传胜, 李萌.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地理研究, 2019, 38(10): 2430-2446.
[
|
[6] |
王晓红, 张梦然, 史晓新, 等. 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中国水利, 2017, (16): 11-15.
[
|
[7] |
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 635-640.
[
|
[8] |
尚文绣, 王忠静, 赵钟楠, 等. 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研究. 水利学报, 2016, 47(7): 934-941.
[
|
[9] |
张建永, 杨晴, 王晓红, 等. 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与划定技术路径. 中国水利, 2017, (16): 6-10.
[
|
[10] |
刘星才, 徐宗学, 张淑荣, 等. 流域环境要素空间尺度特征及其与水生态分区尺度的关系: 以辽河流域为例. 生态学报, 2012, 32(11): 3613-3620.
[
|
[11] |
王斌, 张彪, 王建锋, 等. 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空间差异.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2): 215-221.
[
|
[12] |
文宇立, 谢阳村, 徐敏, 等.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5): 58-64.
[
|
[13] |
杨晴, 张梦然, 赵伟, 等. 水生态空间功能与管控分类. 中国水利, 2017, (12): 3-7, 21.
[
|
[14] |
周侃, 樊杰, 盛科荣. 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 地理研究, 2019, 38(10): 2527-2540.
[
|
[15] |
郝庆, 彭建, 魏冶, 等. “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9): 2219-2247.
[
|
[16] |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沈阳实践与优化探索.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0): 2175-2185.
[
|
[17] |
彭建, 吕丹娜, 董建权, 等. 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3-13.
[
|
[18] |
岳文泽, 吴桐, 王田雨, 等.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 挑战与应对.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299-2310.
[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2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www.mwr.gov.cn/sj/tjgb/szygb/202107/t20210709_1528208.html 2021-07-09.
[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in China (2020). www.mwr.gov.cn/sj/tjgb/szygb/202107/t20210709_1528208.html 2021-07-09.]
|
[20] |
贾绍凤, 张军岩, 张士锋. 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6): 538-545.
[
|
[21] |
赵同谦, 欧阳志云, 王效科, 等, 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43-452.
[
|
[22] |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
[
|
[23] |
李萌, 王传胜, 张雪飞. 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 地理研究, 2019, 38(10): 2447-2457.
[
|
[24] |
吕一河, 胡健, 孙飞翔, 等, 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 和而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 生态学报, 2015, 35(15): 5191-5196.
[
|
[25] |
许乙青, 喻丁一, 冉静. 基于流域协同的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9): 2335-2349.
[
|
[26] |
马孟枭, 张慧, 高吉喜, 等,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对比. 生态学报, 2019, 39(19): 6959-6965.
[
|
[27] |
张全国, 张大勇,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最新的进展与动向. 生物多样性, 2003, 11(5): 351-363.
[
|
[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http://gi.mnr.gov.cn/202001/t20200121_2498502.html 2020-01-19.
[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PRC. Technical guide for assess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suitability of land and space development (Trial). http://gi.mnr.gov.cn/202001/t20200121_2498502.html 2020-01-19.]
|
[29] |
王丽霞, 高吉喜, 申文明, 等.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区识别的水土保持区划分. 环境生态学, 2021, 3(1): 1-9.
[
|
[30] |
孙然好, 孙龙, 苏旭坤, 等.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研究: 传承与创新. 生态学报, 2021, 41(1): 415-421.
[
|
[31] |
何萍, 贾俊艳, 侯利萍, 等. 借鉴国际经验保护滨水生态空间. 环境保护, 2014, 42(11): 64-66.
[
|
[32] |
朱强, 俞孔坚, 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生态学报, 2005, 25(9): 2406-2412.
[
|
[33] |
苏聪文, 邓宗兵, 李莉萍, 等. 中国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收敛性.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5): 1282-1301.
[
|
[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http://hhs.mwr.gov.cn/axgl/201907/P020190705588813140581.pdf 08.
[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RC.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iver and Lake Shorelines (Trial). http://hhs.mwr.gov.cn/axgl/201907/P020190705588813140581.pdf 2019-04-08.]
|
[3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http://gi.mnr.gov.cn/202009/t20200924_2561550.html 2020-09-22.
[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PRC. 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unicipal land and space master planning (Trial). http://gi.mnr.gov.cn/202009/t20200924_2561550.html 2020-09-2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