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投资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与形成机制
李涛(1988- ),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与旅游投资。E-mail: nnulitao@163.com |
收稿日期: 2021-05-10
修回日期: 2021-09-09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0-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11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05)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计划(LGN21D010001)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and Shanxi provinces: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vestment
Received date: 2021-05-10
Revised date: 2021-09-09
Online published: 2022-10-28
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乡村旅游投资空间不均衡的外在表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投资不断增长,正加速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在对比认识浙晋乡村旅游发展差异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投资系统作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的深层机理。结果发现:(1)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表征的浙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度差异显著。(2)在乡村旅游投资“自然—产业—社会”环境中,产业基础环境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贡献最突出,是区域差异形成的核心要素,自然生态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环境则发挥积极促进作用。(3)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环境引起区域乡村旅游投资收益预期和回报水平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差异的结果。基于此,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投资IE-maps模式,以期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李涛 , 王钊 , 陶卓民 , 沈仲亮 . 基于产业投资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与形成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 37(8) : 2051 -2064 . DOI: 10.31497/zrzyxb.20220809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 of rural tourism investment (RTI) spatial imbalance.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atically,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developed eastern region and Shanxi province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 as the case study. And it deeply explore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t "natural-industrial-social" environments,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RTI influenc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level and market maturity of rural tourism between Zhejiang and Shanxi,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xcellent rural tourism rout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excellent rural tourism routes are 3.30 and 7.15, respectively, reflec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Zhejiang, while Shanxi is still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 products. (2)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ribution level of "natural-industrial-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RTI. The industrial basic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prominent to regional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rural tourism,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3)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RTI and it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ce of rural tourism investment income and return expect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has been widened, and the choic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and mode, form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E maps model of regional RTI, which can better promot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rural tourism so a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表1 浙晋两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特征对比Table 1 Comparisons on rural tourism routes between Zhejiang and Shanxi |
区域 | 线路平均长度/km | 最小长度/km | 最大长度/km | 沿线景点平均数量/个 | 人均景点拥有量/(个/万人) | 景点空间密度/(个/万km2) |
---|---|---|---|---|---|---|
浙江省 | 24.51 | 0.42 | 97.91 | 5.89 | 0.157 | 55.82 |
山西省 | 65.22 | 12.58 | 136.99 | 3.96 | 0.106 | 14.04 |
注:人均景点拥有量及景点空间密度分别以浙晋两省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数除以2017年末城镇人口数(浙3745万人、晋2070万人)和国土面积(浙10.55万km2、晋15.67万km2)得到。 |
表2 浙晋乡村旅游景点分类体系与主要业态数量特征Table 2 Comparisons on rural tourism between Zhejiang and Shanxi |
乡村旅游景点主导类型 | 主要业态 | 代表性体验产品 | 案例地业态占比/% | |
---|---|---|---|---|
浙江省 | 山西省 | |||
观光度假类 (浙:22.81%) (晋:19.55%) | 生态休闲公园 | 森林公园 | 2.16 | 0.52 |
农业观光园 | 花卉基地 | 5.06 | 4.69 | |
观光度假区 | 会议度假 | 3.80 | 1.30 | |
自然风景区 | 国家A级旅游景区 | 4.69 | 7.55 | |
旅游综合体 | 旅游小镇 | 1.94 | 0.52 | |
休闲体验类 (浙:39.82%) (晋:44.09%) | 生态采摘园 | 果蔬采摘园 | 10.88 | 28.39 |
休闲(开心)农场/休闲牧场 | 家庭农场、亲子互动 | 2.68 | 2.61 | |
农家乐/渔家乐 | 农家特色餐饮 | 11.55 | 22.66 | |
乡村营地/运动公园 | 自驾车、帐篷营地、山地自行车、彩虹跑、拓展训练、赛马 | 6.63 | 0.78 | |
乡村庄园 | 葡萄酒庄 | 0.59 | 1.56 | |
乡村民宿/洋家乐 | 特色民宿 | 12.14 | 2.09 | |
康养休闲 | 温泉养生 | 1.79 | 1.04 | |
休闲节庆 | 音乐节、摄影大赛、风车节、灯光节、油纸伞节 | 6.71 | 2.61 | |
乡村文化类 (浙:14.74%) (晋:9.55%) | 民俗文化展示 | 灶画、地方戏剧 | 3.43 | 4.16 |
乡村博物馆/艺术村 | 文化博物馆 | 2.31 | 0.78 | |
文化创意体验 | 创意工坊 | 1.49 | 0.26 | |
文化遗产旅游 | 文化遗址、遗址公园 | 4.25 | 2.34 | |
旅游特色小镇(文化主题) | 丝绸小镇 | 1.94 | 0.53 | |
科技教育类 (浙:2.28%) (晋:12.72%) | 植物科普/自然教育 | 竹子专业博物馆、生态科普馆 | 3.13 | 0.78 |
高科技农园 | 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农业 | 2.10 | 7.29 | |
特色村镇类 (浙:20.35%) (晋:14.09%) | 美丽乡村 |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5.89 | 3.64 |
古村/古镇旅游 | 中国传统村落 | 4.85 | 3.91 | |
业态类型占比的标准差 | 3.30 | 7.15 |
表3 乡村旅游投资的环境要素体系与变量解释Table 3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RTI and its explanation |
要素层 | 指标层 | 表征变量/单位 | 数据来源 | 变量解释 |
---|---|---|---|---|
A自然生态环境 | A1气候舒适度 | A11乡村旅游适游期/天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舒适的气候环境是乡村出游的基本条件,也决定了乡村旅游经营与RTI的意愿 |
A2生态游憩环境 | A21空气质量(空气治理投入占环保投入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良好的生态游憩环境是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和目的地吸引RTI的关键力量。空气质量、绿色环境和水体景观是乡村游憩最重要,也是乡村旅游者最关注的自然生态要素,影响着乡村旅游的投资选择和区域差异 | |
A22河湖水域占区域陆地面积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
A23自然保护区占区域陆地面积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
A3环境保育水平 | A31地区环保投入占GDP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环境保育水平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乡村地域的环保投入和垃圾处理为RTI营造良好吸引环境 | |
A32乡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统计数据 | |||
B产业经济环境 | B1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 B11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 | 统计数据 | 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是旅游投资扎根乡村地域的土壤。旅游产业增加值和接待人次综合体现了当地休闲产业的市场规模,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当地休闲产业的整体效率,而优质旅游资源数量则是当地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体现。这均影响了区域RTI状况 |
B12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 统计数据 | |||
B13旅游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统计数据 | |||
B14 3A级及以上优质旅游资源数量/家 | 统计数据 | |||
B2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潜力 | B21城镇化率/% | 统计数据 | 市场需求是乡村旅游目的地能够吸引RTI的核心要素。区域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等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影响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及对RTI的吸引力。自驾游已经成为乡村出游的主要方式,私家车作为乡村自驾游的基本载体,其保有量一定程度影响当地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及RTI状况 | |
B22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统计数据 | |||
B23地区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
B24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民用载客汽车/辆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
B3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 B31乡村旅游占旅游产业投资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地区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直接影响了RTI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以当前乡村地域旅游投资占当地旅游产业投资比例、乡村旅游资源丰度、住宿床位数等变量表征当地乡村旅游供给能力,也有效反映出当地所需RTI的潜力水平。同时,乡村居民作为RTI的重要主体,其经济实力的高低决定了当地乡村旅游经营、产品供给的能力。因此,乡村人均存款金额影响了当地居民RTI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 |
B32乡村旅游景区(点)数量/家 | 统计数据 | |||
B33乡村旅游住宿床位数/万张 | 统计数据 | |||
B34乡村地域人均存款金额/万元 | 统计数据 | |||
B4乡村经济市场化程度 | B41民营注册资本占全社会注册资本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市场经济是促进乡村地域旅游产业及其投资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社会资本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是当地经济发展活跃程度的反映,其对区域RTI产生重要影响 | |
C社会文化环境 | C1乡村社会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 | C11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密度/(亿元/万km2)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区域社会发展状况是乡村地域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RTI与当地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密切相关。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乡村居民人均收入等表征乡村地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和乡村地域进出口、等级公路密度等表征乡村地域对外交往程度的指标,均能够影响RTI的区位决策与地区差异 |
C12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 统计数据 | |||
C13乡村地域进出口总额占地区GDP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
C14乡村地域等级公路密度/(km/万km2) | 统计数据 | |||
要素层 | 指标层 | 表征变量/单位 | 数据来源 | 变量解释 |
C社会文化环境 | C2乡村旅游劳动力素质与创业精神 | C21乡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统计数据 | 乡村旅游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部门,乡村居民的服务技能与素养是影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质量、服务水平、经营收益和服务效益的核心要素。因此,乡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服务培训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和吸引RTI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乡村旅游发展与当地社区支持和乡村旅游企业家带动密切相关,两者是保障乡村旅游开发和RTI收益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区域乡村旅游企业家越多,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支持度越高,乡村地域对RTI的吸引力将越大 |
C22年均乡村旅游相关培训次数(无=0.25;1~2=0.5;3~4=0.75;5次以上=1) | 抽样调研数据 | |||
C23是否有乡村旅游企业家(乡村能人/带头人)(无=0.25;1~2=0.5;3~4=0.75;5人以上=1) | 抽样调研数据 | |||
C24社区居民的乡村旅游开发支持度(在0~100之间打分) | 抽样调研数据 | |||
C3乡村旅游政策支持与组织引导 | C31乡村旅游相关鼓励、扶持和促进政策(无=0.25;1~2=0.5;3~4=0.75;5项以上=1) | 抽样调研数据 |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投资离不开相关政策支持和专业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完善的乡村旅游鼓励、扶持和促进政策以及规范化的乡村旅游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等组织机构,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及RTI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区域乡村旅游政策支持与组织引导差异往往导致显著地RTI区域差异 | |
C32乡村旅游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等组织(无=0.25;1~2=0.5;3~4=0.75;5家以上=1) | 抽样调研数据 | |||
C4城乡社会均等化 | C41乡村财政支出占地区财政总支出比例/%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乡村旅游是城镇居民向乡村地域移动的结果。城乡有序互动是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保障。乡村财政支出比例、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通过影响乡村地域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等进一步影响RTI | |
C4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 | 基于统计数据计算 |
注:RTI为乡村旅游投资英文Rural Tourism Investment简写。 |
表4 乡村旅游投资31个环境变量要素因子分析的解释总方差Table 4 Total variance of 31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RTI |
成份 | 初始特征值 | ||
---|---|---|---|
合计 | 方差的% | 累积% | |
1 | 1.976 | 98.812 | 98.812 |
2 | 0.024 | 1.188 | 100.000 |
注: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一般为统计分析的基础方法,因此本文不再赘述其具体运算步骤,如有兴趣请参阅文献 [22]。 |
表5 浙晋两省乡村旅游投资31个环境变量要素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Table 5 Correlation test of 31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RTI in Zhejiang and Shanxi |
浙江省 | 山西省 | ||
---|---|---|---|
浙江省 | Pearson 相关性 | 1 | 0.976**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
N/个 | 31 | 31 | |
山西省 | Pearson 相关性 | 0.976** | 1 |
显著性(双侧) | 0.000 | ||
N/个 | 31 | 31 |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表6 浙晋乡村旅游投资环境要素的贡献差异Table 6 Differences on factors' contribution to rural tourism investment between Zhejiang and Shanxi (%) |
表征变量 | 浙江省 | 山西省 | 区域差异贡献率 | 表征变量 | 浙江省 | 山西省 | 区域差异贡献率 |
---|---|---|---|---|---|---|---|
A11 | 0.23 | 0.44 | 0.29 | B33 | 4.02 | 4.05 | 4.03 |
A21 | 1.01 | 4.42 | 2.02 | B34 | 2.31 | 2.84 | 2.46 |
A22 | 1.07 | 1.62 | 1.23 | B41 | 0.48 | 0.84 | 0.58 |
A23 | 2.47 | 21.61 | 8.11 | C11 | 0.33 | 0.61 | 0.41 |
A31 | 19.35 | 6.23 | 15.49 | C12 | 3.58 | 3.78 | 3.64 |
A32 | 5.10 | 4.63 | 4.96 | C13 | 3.28 | 3.58 | 3.37 |
B11 | 0.36 | 0.66 | 0.45 | C14 | 0.09 | 0.19 | 0.12 |
B12 | 1.74 | 2.33 | 1.91 | C21 | 0.30 | 0.56 | 0.38 |
B13 | 0.02 | 0.03 | 0.02 | C22 | 2.52 | 3.02 | 2.66 |
B14 | 7.47 | 5.53 | 6.90 | C23 | 6.54 | 5.23 | 6.15 |
B21 | 0.18 | 0.35 | 0.23 | C24 | 0.05 | 0.15 | 0.08 |
B22 | 2.60 | 3.09 | 2.75 | C31 | 2.52 | 3.02 | 2.66 |
B23 | 0.04 | 0.11 | 0.06 | C32 | 2.52 | 3.02 | 2.66 |
B24 | 1.45 | 2.04 | 1.62 | C41 | 2.01 | 2.59 | 2.18 |
B31 | 11.84 | 6.35 | 10.22 | C42 | 0.20 | 0.62 | 0.33 |
B32 | 14.32 | 6.48 | 12.01 |
[1] |
胡和平. 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2/08/nw.D110000renmrb_20210208_1-09.htm, 2021-02-08(9).
[
|
[2] |
黄震方, 陆林, 肖飞, 等. “双循环”新格局与旅游高质量发展: 理论思考与创新实践. 中国名城, 2021, 35(2): 7-18.
[
|
[3] |
李涛. 乡村旅游投资的区域差异研究.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
|
[4] |
李小建, 李国平, 曾刚, 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3.
[
|
[5] |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等. 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 经济地理, 2015, 35(9): 182-188.
[
|
[6] |
张广海, 孟禺. 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4): 80-84.
[
|
[7] |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6): 1035-1044.
[
|
[8] |
余汝艺, 梁留科, 苏小燕, 等. 村域尺度旅游效率空间分异及形成机理: 以洛阳市375个旅游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4): 893-905.
[
|
[9] |
雷俐丽. 我国都市农业旅游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面板模型分析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5): 297-302.
[
|
[10] |
李涛, 王明康. 县域乡村旅游投资空间特征与区域差异: 以266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 旅游研究, 2021, 13(3): 47-60.
[
|
[11] |
苏建军, 孙根年. 中国旅游投资规模的动态演进与分布差异. 旅游科学, 2017, 31(1): 28-43.
[
|
[12] |
靳诚, 徐菁. 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6): 92-96.
[
|
[13] |
房艳刚, 刘继生.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 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 地理学报, 2015, 70(2): 257-270.
[
|
[14] |
崔晓明, 陈佳, 杨新军. 乡村旅游影响下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以秦巴山区安康市为例. 山地学报, 2017, 35(1): 85-94.
[
|
[15] |
丁红玲. 区域背景差异下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以北京和桂林为例.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
|
[16] |
张岩. 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
|
[17] |
李莉, 侯国林, 夏四友, 等. 成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683-697.
[
|
[18] |
|
[19] |
史春云. 旅行模式对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 以长三角世博旅游线路为例. 旅游学刊, 2013, 28(6): 102-110.
[
|
[20] |
王伟, 梁留科, 李峰, 等. 短期旅游线路产品中的游旅比研究: 基于河南省内短期线路的统计分析. 经济地理, 2016, 36(2): 189-194.
[
|
[21] |
李涛, 陶卓民, 李在军, 等. 基于GIS 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 经济地理, 2014, 34(11): 179-184.
[
|
[22] |
李涛, 朱鹤, 刘家明, 等. 江苏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 36(3): 86-91.
[
|
[23] |
陈逢文, 张沁怡, 王鲜云. 企业家精神、外资依存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2018, (2):178-179.
[
|
[24] |
周玲强, 周波. 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社区居民旅游支持态度: 基于三个乡村社区样本的实证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8(2): 19-32.
[
|
[25] |
李涛, 刘家明, 朱鹤, 等. 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及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响应. 地理科学, 2019, 39(2): 204-21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