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但长三角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随着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突破区域行政壁垒,合理配置地区资源、深化区域内部交流与合作是打破长三角地区不均衡发展局面、实现区域深度协同发展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国土空间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国土空间高效治理水平、完善长三角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体系是解决区域空间失衡、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抓手,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为此,受《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委托,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策划组织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专辑,专辑的组稿工作得到了国内自然资源、国土规划、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与参与。经过专家评审,本专辑精选了19篇论文,包括专家笔谈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与城市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国土规划与空间治理四个主题栏目。
新发展格局下,全面认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现实问题、厘清区域未来发展的出路是保证长三角社会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开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出路》一文为专家笔谈,12位专家从不同专业角度入手,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问题,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出路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理解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以及科学创新区域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其中,“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栏目共包括三篇文章,重新审视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并进一步拓展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治理的视角与内容。其中,《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内涵、现状及对策》一文提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四更”内涵,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状态,并从空间部署和重点领域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的相关路径建议。《基于“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的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一文通过建构“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框架,采用扎根分析方法对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过程和运行机理进行了梳理与讨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涌现逻辑及其范式探新——兼论长三角一体化的复杂性空间治理》一文通过运用文献调研、逻辑推导、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究了区域一体化空间演化的涌现逻辑及其研究范式,并从治理主体、对象、构型、工具、效能等方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复杂性空间治理策略展开探索。
区域与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长三角区域对内部城市发展具有统领、指导作用,而城市则对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带动、辐射作用。“区域与城市发展”栏目包含六篇文章,聚焦了长三角区域整体和内部城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人才流动的空间特征、驱动因素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分析》一文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制定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长江三角洲创新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的测度与分解》一文基于城市尺度数据、空间计量方法,发现城市创新发展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为识别城市创新发展互动关系提供了新视角。《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及影响因素》一文分析了长三角城乡融合水平的演变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对其他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具备借鉴价值。《数字经济、人才流动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一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构造人才流动不平衡指标探讨区域人才流动的不平衡性对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长三角地区生态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一文发现长三角生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化具有较强变动性、依赖性和整合性,指出加强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提高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及形成机制》指出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二者的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是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栏目共六篇文章,《浙江省都市区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发现浙江省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均衡性特征及障碍因素》一文从均衡态、均衡度、均衡熵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均衡状况,发现创新水平、环境质量、土地集约、现代产业等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普遍存在的障碍因素。《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一文定量评价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尝试为长三角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协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分析》一文发现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长三角城市群水—能源—粮食系统压力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一文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系统压力指数,发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水—能源—粮食”系统压力明显加大,城市空间扩展、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显著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水—能源—粮食”系统压力。《长江三角洲跨界流域生态产品交易机制——以天目湖流域为例》一文提出天目湖流域生态保护市场化与生态产品增值的双向促进道路,选择设计了低端产品退出—高端产品激励的典型交易模式。
优化长三角空间布局规划、提升长三角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对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规划与空间治理”栏目共三篇文章,聚焦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关键性问题。《省际毗邻区协同发展分析与规划应对——以宁滁毗邻核心区为例》发现苏皖浦口—南谯跨界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已发展至较高水平,提出应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内容制定规划响应策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湖共生关系识别与评价——以长三角合肥—巢湖为例》构建城湖共生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合肥—巢湖的城湖共生模式,发现合肥与巢湖已进入城湖互利共生早期阶段,但仍需加强城湖联动、城湖互融,实现合肥与巢湖的高水平共生。《苏北沿海地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盐城和南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发现苏北沿海地区农户耕地资源利用行为意愿主要受到农户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两个因素的直接影响。
总体而言,本专辑的19篇文章呈现了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创新成果,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响应与支持,有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的理论创新与政策制定。可以看到,促进区域深度协同发展、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已成为各界的共识,需要从经济、社会、创新、生态等多个角度入手明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的过程、规律和机制。本专辑的刊出仅仅是一个开始,期待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启发与研究素材的同时,也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更期待能够激励更多的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关注这一领域,为我国区域发展贡献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