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路径与方法研究
朱江(1975- ),女,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规划。E-mail: 443574383@qq.com |
收稿日期: 2020-09-15
要求修回日期: 2021-04-01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3-28
基金资助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资助(2020B0101130009)
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20B121202019)
版权
Research on the path and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use regulation based on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Received date: 2020-09-15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1-04-01
Online published: 2022-03-28
Copyright
朱江 , 张国杰 , 姚江春 .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自然资源用途管制路径与方法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 37(1) : 59 -69 . DOI: 10.31497/zrzyxb.20220104
Unifying the use regulation is the core objective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remain several problems in current use regul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cluding unclear division of authority, non-uniform dimension of indexes, overlap of regulatory space, lacking of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These problems are necessary to be synthetically researched from logical framework and systematic compositions of use regulation. The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LFA) is a method that starts from problems and converts broad objectives to specific goals and measures. Applying this approach, this paper built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broad objectives-specific goals-problems posing-regulatory measures-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for use regul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Finally, it offered suggestions on specific measures,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表1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各层级管理事权Table 1 Management power for the major natural resources of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in China |
土地资源 | 林地资源 | 湿地资源 | 矿产资源 | 其他资源 | |
---|---|---|---|---|---|
国家级 | 土地管理的宏观决策权属于中央政府,比如总量控制权和征收征用权等 | 负责永久和临时使用 林地的 审核审批 | 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 制定矿产资源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决定矿业权授予方式,直接收取矿产所有权收益,建立信息平台 | 中央与地方 管理事权暂不明晰 |
省级 | 省级权限低于中央,部分征地事项如征用除基本农田外的耕地低于35 hm2;征用其他土地低于70 hm2可由省级政府审批 | 负责部分由国家授权的永久和临时使用林地审核审批 | 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 配合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规划和政策,负责跨市县矿业权审批,构建省级信息平台 | |
市县级 | 土地管理的微观执行权属于地方,主要是市县政府,比如规划计划执行权、土地登记权、存量用地审批权和违法案件查处权等 | 负责临时用林及非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使用林地的审批 |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 负责辖区内各类矿产矿业权登记、审批、发证、监督、管理 |
表2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现状指标体系汇总表Table 2 Summary of current indicators for natural resources' use regulation in China |
自然资源类型 | 管制维度 | ||
---|---|---|---|
数量 | 质量 | 效率 | |
土地资源 |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面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年均补充耕地面积 | 耕地质量等别* | 单位建设用地产值、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
矿产资源 | 开采总量*、设计开采规模、最低开采规模、采矿权投放总量、矿区生态修复面积、矿产总产值、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 绿色矿山建设比例 | — |
森林资源 | 年采伐额*、择伐强度*、皆伐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 | 森林覆盖度、林分郁闭度、天然更新等级、森林病害等级 | 出材率等级、 可及度、造林 存活率 |
草地资源 | 草原类型及面积、草原产草量、草原载畜量*、新增沙化土地绿化面积、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盐渍化)面积 | 综合植被盖度、草原质量等级、草原承包面积、超载率草原面积 | — |
湿地资源 | 湿地面积、(自然/人工)岸线长度、水位、蓄水量、水深;水鸟数量、鱼类数量、两栖类数量、爬行类数量、兽类数量、植物群落(目科属种) | pH值、矿化度(g/L)、透明度、氮磷钾含量、化学需氧量 | — |
水体资源 | 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总量、生态流量(水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水权交易指标 | pH值、化学需量(COD)、溶解氧、氮磷钾含量、氟化物含量 | 节水潜力、用水重复利用率、供水管网漏损率 |
海洋资源 | 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海水水质优良比例 | 海域取得费、海域开发费、海域经营利润 |
注:*为约束性指标,其他为预期性指标,“—”表示无指标。 |
表3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监管机制Table 3 Regulatory mechanism for major natural resources' use regulation in China |
资源类型 | 监管手段 | 监管主体 |
---|---|---|
土地资源 | 耕地督查、违法用地督查、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等 | 原国土资源部门 |
林地资源 |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020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等 | 原林业部门 |
湿地资源 | 湿地保护专项督查 | 原林业部门 |
草地资源 | 草地资源清查 | 原农业部门 |
水资源 |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取水许可自主督查等 | 原水利部门 |
矿产资源 | 矿产卫星图片执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等 | 原地质部门 |
海洋资源 | 海洋专项督查、围填海专项督察(督查、督察核实)等 | 原海洋部门 |
表4 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指标体系Table 4 Indicators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 use regulation |
指标维度 | 指标类别 | 具体指标 |
---|---|---|
数量 | 总量 | 耕地保有量、高标准农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居民生活用水量、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矿产资源开采量、矿产资源储量、矿产潜在资源量;林地保有量、湿地保护面积 |
转用 | 年度占用耕地面积、年度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年度造林、种草面积;森林采伐/退化面积 | |
底线 |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基本草原保护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水源保护区面积 | |
质量 | 质量等别 | 耕地地力等级;林地质量等级;草原质量等级,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面积;海洋水文气象参数;湿地水质达标率;水质质量(pH值、矿化度);矿床工业品位、矿石晶体含量、矿石伴生元素含量 |
效率 | 资源消耗 | 单位GDP耗水量、能耗下降率;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下降率 |
产出强度 |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单位草场载畜量 | |
循环利用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秸秆还田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 | |
价值 | 产品价值 | 林木价值、林地价值、林果价值;矿产品资源价值;农作物产品价值、秸秆可利用资源量和收集成本;饵料价值、提供水量价值 |
生态价值 | 涵养水源价值、防止土壤侵蚀价值、固碳释氧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森林防护价值、物种保育价值;海洋调节服务价值(气候调节价值、废弃物处理价值);生物多样性指数;湿地生态系统共计价值、湿地气候调节价值、湿地生物多样性支持价值;矿产资源环境价值 | |
社会价值 | 矿产劳动价值;森林景观游憩价值;海洋文化服务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科研服务价值、海洋支持服务价值);湿地文化功能价值;气候调节折算电费 |
[1] |
李兆宜, 苏利阳. 绩效导向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9):29-34.
[
|
[2]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8.
[Party Documents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XI Jinping's Excerp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ijing: Central Party Literature Press, 2017: 8.]
|
[3] |
岳文泽, 王田雨. 中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性问题思考.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8):8-15.
[
|
[4] |
邹兵. 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基本逻辑与设想. 规划师, 2018, (7):5-10.
[
|
[5] |
张颖. 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体制下海洋立法工作的思考. 中国海洋报, 2019-10-08(3).
[
|
[6] |
林坚, 武婷, 张叶笑, 等. 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0):2200-2208.
[
|
[7] |
张海燕, 樊江文, 黄麟, 等.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案. 资源科学, 2020, 42(10):1870-1882.
[
|
[8] |
余俊, 解小冬. 从美国国家公园制度看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目的定位. 生态经济, 2011, (3):172-175.
[
|
[9] |
马向明, 魏冀明.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思路: 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探讨. 规划师, 2020, (17):26-34.
[
|
[10] |
许联芳, 张建新, 邢旭东, 等. 基于地块图斑单元的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 26(2):15-21.
[
|
[11] |
张玮. 上海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思考. 上海国土资源, 2018, (2):13-15.
[
|
[12] |
邓红蒂, 袁弘, 祁帆. 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践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考. 城市规划学刊, 2020, 255(1):23-30.
[
|
[13] |
朱江, 杨箐丛, 詹浩. 面向全域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规划实践探索: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空间规划为例. 城市建筑, 2018, (6):22-26.
[
|
[14] |
陈长成, 邓木林, 朱江.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分类.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 5(3):9-14.
[
|
[15] |
黄征学, 祁帆. 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2018, 12(9):93-103.
[
|
[16] |
张薇, 伍中信. 环境产权保护审计理论创新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2013, (7):123-128.
[
|
[17] |
刘成武, 杨志荣, 房中权, 等. 自然资源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
|
[18] |
孙慧. 基于科学资源观的高一地理教科书深层次结构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05.
[
|
[19] |
田庆刚. 农户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机理与实证研究. 重庆: 重庆大学, 2016.
[
|
[20] |
谷树忠, 吴太平. 中国新时代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理论构想.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1802-1816.
[
|
[21] |
陈炜. 公共危机传播的媒介景象: 从政治问责性到公众问责性. 上海: 复旦大学, 2008.
[
|
[22] |
曹丽娟. 从务实谈社区矫正立法.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3, (10):160.
[
|
[23] |
蒋三庚. 中央商务区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 (1):83-90.
[
|
[24] |
邓红蒂, 袁弘, 祁帆. 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践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思考. 第16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 上海, 2019.
[
|
[25] |
孟祥舟, 林家彬. 对完善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思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5):70-73.
[
|
[26] |
宜东平. 太原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
|
[27] |
马永欢.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1):60-70.
[
|
[28] |
马永欢, 吴初国, 张迎新, 等. 自然资源管理正确处理五大基本关系. 土地观察, 2019-03-15, https://www.sohu.com/a/301426799_120051560.htm.
[
|
[29] |
谢鹂. 浅析通信项目评估中的逻辑框架法. 江苏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11, (5):114-115.
[
|
[30] |
晁增华. 逻辑框架法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 2011, 36(2):89-94.]
[
|
[31] |
周聪. 热电厂节能减排项目的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18.
[
|
[32] |
李健. 管制俘获理论最新进展评述. 珞珈管理评论, 2011, (2):9-18.
[
|
[33] |
周丽旋, 于锡军, 宋巍巍, 等. 基于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评价的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动态调整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 2018, 10(4):81-87.
[
|
[34] |
燕少霞. 谈逻辑框架法在后评价中的应用: 以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 中国工程咨询, 2018, (6):59-64.
[
|
[35] |
张俊霞, 张浩. 逻辑框架法在GEF海河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水利经济, 2009, 27(3):20-24, 74.
[
|
[36] |
程亮, 孙宁, 宋玲玲, 等.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方法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11):173-176.
[
|
[37] |
龙凤, 高树婷, 葛察忠, 等.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水排污收费政策成功度评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405-408.
[
|
[38] |
腊孟珂, 刘会成, 林立清, 等. 逻辑框架法在环境政策后评估中的应用及实例研究. 江西科学, 2016, 38(6):1001-1009.
[
|
[39] |
谢静琪, 黄俊源. 当前台湾地区都市土地使用管制制度之课题与解决方向之刍议. 中国土地科学, 1996, 6(8):14-1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