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资本驱动下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的空间生产与收缩——基于布尔迪厄理论的管窥
李宜峰(1995- ),男,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城乡治理与空间规划。E-mail: liyifengjl@163.com |
收稿日期: 2020-10-08
要求修回日期: 2021-02-18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2-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171)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6JK1757)
版权
Space production and shrinkage of S village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Xi'an driven by multiple capitals: Based on Bourdieu's theory
Received date: 2020-10-08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1-02-18
Online published: 2021-12-28
Copyright
引入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构建多重资本概念模型;以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为例,对其在不同类型资本综合影响下的空间生产与收缩过程及机制进行质性研究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资本的三级循环推动S村物质空间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商户金融资本的差异造成村内经济阶层分化与空间分异,外来经济资本的进入则易诱致社会风险。(2)新生的业缘关系与亲缘、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网络等结构性社会资本的变化,引致S村社会空间的混杂和地方认同的分化;社会信任等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下降造成村民交往空间的内移,并促成新的空间治理秩序。(3)商户个人品味等身体化文化资本创造出多样化的文化空间,政府赋予村庄的集体称号等制度化文化资本推动形成农家乐专业村品牌。(4)元资本主导下,村内三大旅游项目被拆除,S村由空间持续再生产转向空间收缩。(5)自然垄断地租、小规模集体行动优势、元资本的间接调控与直接影响以及双重锁定效应,共同构成S村空间生产与收缩的机制。
李宜峰 , 芮旸 , 杨坤 , 杨钰华 , 沈文成 . 多重资本驱动下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的空间生产与收缩——基于布尔迪厄理论的管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 36(10) : 2585 -2603 . DOI: 10.31497/zrzyxb.20211010
This paper introduces Bourdieu's capital theory and constructs a multiple capitals conceptual model. Taking S village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Xi'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visual analysis 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pace production and shrinkag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pit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hree circulation of economic capital promotes the commodification of physical space in S village. 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capital owned by merchants leads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conomic clas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village, and the entry of foreign economic capital is likely to induce social risk. (2) The change of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such as the social network interwoven by the new-born business relationship, kinship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leads to the hybridity of social space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identity in S village. The decline of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such as social trust, leads to the interior movement of villagers'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space governance order. (3) 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 such as merchants' personal taste creates diversified cultural space, and institutionalized cultural capital such as collective titles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village brand of agritainment. (4)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ta capital, three major tourism projects in the village were demolished, and S village changed from continuous space reproduction to space shrinkage. (5) Natural monopoly rent, the advantage of small-scale collective action, indirect control and direct influence of meta capital, and dual locking effect constitute the mechanism of space production and shrinkage in S village.
表1 S村主要制度规范Table 1 Main regulation of S village |
制度规范 | 规定内容 |
---|---|
《村规民约》 | ·必须自觉爱护绿化及其他公共设施,不得在门前晾晒衣物及拖把,不得在街道上堆放杂物…… ·各户村民的门楼、房屋正立面、庭院都必须长期保持规定的状态和风格,不得随意改建 ·村民需修建房屋,必须提前三个月前书面上报施工计划申请,经村两委会研究批准后方可动工,否则不予供水、供电…… |
《农家乐管理细则》 | ·村内南北观赏渠两侧、各经营户门口必须保持干净卫生,禁止在观赏渠内洗衣服、涮拖把…… ·各经营户必须按照协会要求,使用原生态实木家具餐桌、餐凳,主动绿化美化庭院……严禁在农家乐内外墙壁上乱贴各种广告,门前牌子不得私自改变 ·各经营户不得在室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必须自觉保持庭院立面及门楼的原有风格 |
表2 S村被授予的各级各类荣誉称号Table 2 Various honorary titles awarded to S village |
评定时间 | 荣誉称号 | 主管单位 |
---|---|---|
2006年 | 西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西安市政府 |
2007年 | 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
2008年 | 国家级农家乐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2009年 | 陕西省农家乐明星村 | 陕西省农业厅 |
2011年 | 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 陕西省旅游局 |
2017年 | 全国文明村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
2018年 | 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18年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评价委员会 |
[1] |
王鹏飞. 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 地理学报, 2013, 68(12):1657-1667.
[
|
[2] |
吴孔森, 芮旸, 陈佳, 等. 旅游驱动下乡村转型发展的微尺度研究: 以西安市上王村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1047-1059.
[
|
[3] |
席建超, 王首琨, 张瑞英. 旅游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优化: 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425-435.
[
|
[4] |
杨忍. 广州市城郊典型乡村空间分化过程及机制. 地理学报, 2019, 74(8):1622-1636.
[
|
[5] |
孟莹, 张冠增. 乡村空间营造的逻辑: 基于文化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的分析. 城市规划, 2018, 42(6):23-29.
[
|
[6] |
鲁宝. 从乡村历史社会学到都市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实践经验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转换. 山东社会科学, 2019, (10):39-47.
[
|
[7] |
王圣云. 空间理论解读: 基于人文地理学的透视. 人文地理, 2011, 26(1):15-18, 139.
[
|
[8] |
王丰龙, 刘云刚. 空间生产再考: 从哈维到福柯. 地理科学, 2013, 33(11):1293-1301.
[
|
[9] |
孙九霞, 周一.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 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地理学报, 2014, 69(10):1575-1589.
[
|
[10] |
周尚意, 许伟麟. 时空压缩下的中国乡村空间生产: 以广州市域乡村投资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647-654.
[
|
[11] |
吴冲, 朱海霞, 彭邦文. 资本循环视角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 以秦始皇陵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5):751-765.
[
|
[12] |
李鹏, 张小敏, 陈慧.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世界遗产地的空间生产: 以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热带地理, 2014, 34(4):429-437.
[
|
[13] |
杨洁莹, 张京祥, 张逸群. 市场资本驱动下的乡村空间生产与治理重构: 对婺源县Y村的实证观察. 人文地理, 2020, 35(3):86-92, 114.
[
|
[14] |
王敏, 王盈盈, 朱竑. 精英吸纳与空间生产研究: 民宿型乡村案例. 旅游学刊, 2019, 34(12):75-85.
[
|
[15] |
亚当·斯密. 国富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259-340.
[
|
[16]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53-323.
[
|
[17]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207-578.
[
|
[18] |
西奥多·舒尔茨. 对人进行投资.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9-73.
[
|
[19] |
|
[20] |
|
[21] |
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布尔迪厄访谈录.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193-201.
[
|
[22] |
宫留记. 资本:社会实践工具: 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0: 102-129, 254-266.
[
|
[23] |
张意. 文化与权力符号: 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27-134.
[
|
[24] |
宫留记. 布迪厄的国家理论: 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策略的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 2008, 24(2):146-150.
[
|
[25] |
刘彦随, 周扬, 李玉恒.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 地理学报, 2019, 74(12):2511-2528.
[
|
[26] |
王磊. 国家策略中的社会资本生长逻辑: 基于环境治理的分析.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4):64-77, 156.
[
|
[27] |
李红波, 胡晓亮, 张小林, 等. 乡村空间辨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591-600.
[
|
[28] |
曾文, 张小林. 社会空间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问题, 2015, (7):26-32.
[
|
[29] |
冯雷. 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127-138.
[
|
[30] |
孙婧雯, 马远军, 王振波, 等. 农旅融合视角下新型乡村社会关系架构及提升路径: 以浙江金华陈界村为例. 地理研究, 2020, 39(3):696-708.
[
|
[31] |
贺雪峰. 论半熟人社会: 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政治学研究, 2000, (3):61-69.
[
|
[32] |
张志亮. 旅游开发背景下大寨的文化资本及其再生产. 旅游学刊, 2009, 24(12):36-41.
[
|
[33] |
王宇彤, 张京祥, 何鹤鸣. 符号介入: 后消费时代的文化空间生产研究: 以故宫紫禁书院为例. 城市发展研究, 2020, 27(5):58-64.
[
|
[34] |
房艳刚, 刘继生.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 地理学报, 2012, 67(10):1399-1410.
[
|
[35] |
周尚意, 张晶. 地方性对地理标识性产品垄断利润形成的影响: 以苏州洞庭碧螺春为例. 地理科学, 2015, 35(11):1357-1363.
[
|
[36] |
|
[37] |
周尚意, 杨鸿雁, 孔翔.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 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地理研究, 2011, 30(9):1566-1576.
[
|
[38] |
|
[39] |
孟捷, 吴丰华. 制度—垄断地租与中国地方政府竞争: 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开放时代, 2020, (2):160-179, 9.
[
|
[40] |
|
[41] |
夏柱智, 贺雪峰. 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2): 117-137, 207-208.
[
|
[42] |
李庭筠, 罗邱戈, 张金萍,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琼北火山地区传统村落新业态发展探讨: 以海口市美孝村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9):2079-2091.
[
|
[43] |
杨忍, 文琦, 王成, 等.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 探索与思考: 乡村地理青年学者笔谈.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890-91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