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时空演变及生成机制
颜子明(1993-),男,山东曲阜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水资源与水安全研究。E-mail: yanzm@stu.ecnu.edu.cn |
收稿日期: 2019-12-24
要求修回日期: 2020-03-04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9-28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01003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87)
版权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global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Received date: 2019-12-24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3-04
Online published: 2021-09-28
Copyright
跨境水资源合作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水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166个国家为研究样本,选择1948—2008年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事件为基础数据,提取合作关系并构建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跨境水合作事件及其网络的时空复杂性,阐述了跨境水合作生成机制与合作类型。研究发现:水合作事件数量与频次呈波动增长,阶段特征显著;水合作网络结构的去中心化、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东西方阵营在冷战时代主导了全球水合作,后冷战时代的热点合作广泛产生在非洲、东欧地区和亚洲水塔周边地区;水合作对地理距离表现为高敏感性,同一流域内国家互动频繁,域外大国在不同时期介入热点流域水合作事务;国家行为体、区域合作关系和国际合作体系三个层次综合影响水合作关系的生成,各层次内部有着复杂的多因素互动,强制型、功利型、规范型和意识形态型水合作是四种主要跨境水合作类型。
颜子明 , 杜德斌 , 刘承良 , 邱小鹃 , 黄晓东 . 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时空演变及生成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 36(7) : 1825 -1843 . DOI: 10.31497/zrzyxb.20210714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water rights and interests. Based on historical transboundary water cooperation data from 1948-2008, this paper extracted and analyzed 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166 countries. By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level of analysis methods,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events and networks, as well as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and type of cooperation. We found that: Firstly, the number of events and the frequency of cooperation increased in fluctuation, and there were obvious phase changes. Secondly, the structure of the water cooperation net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centrality, with a trend of decentralization, multi-polar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The Eastern Bloc and the Western Bloc dominated global water cooperation in the Cold War era. Africa,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Asian Water Tower have shown a high demand for water cooper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hirdly, water cooperation is sensitive to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nd countries within the same basin interact frequently. Extraterritorial powers are involved in hotspot water cooperation affairs at different phases. Fourthly, state actors, regional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ystem, represent three levels that comprehensively affect the generation of water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And there are complex multi-factor interactions at each level. Coercive, utilitarian, normative, and ideological water cooperations are the four main types of transboundary water cooperation.
表1 无向加权网络指标及其含义Table 1 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indicators and the meanings |
指标 | 测度方法 | 指标内涵 |
---|---|---|
平均度 | 所有节点拥有联系之和的算数平均值 | 反映国家的平均联系数量 |
平均加权度 | 所有节点的边权之和与节点总数之比 | 反映国家的平均联系强度 |
网络密度 | 网络实际联系与最大可能联系数之比 | 反映国家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
平均路径长度 | 任意两点最短距离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 反映国家间建立联系的难易程度 |
平均聚类系数 | 所有节点实际联系与最大可能联系比值之和的算术平均值 | 反映网络的整体集聚程度 |
相对度数中心度 | 节点 直接相连的点数与最大可能直接相连点数之比 | 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居于网络中心 |
相对中介中心度 | 节点 处于点 和点 之间的最短路径上的概率 | 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其他国家间的交往 |
相对接近中心度 | 节点 与图中所有其他节点间最短路径之和的倒数与其他节点数之积 | 国家在多大程度上不受其他国家控制 |
表2 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网络整体属性统计特征量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overall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of the transboundary water cooperation network |
统计特征 | 网络指标 | 1948—1991年 | 1992—2008年 |
---|---|---|---|
网络规模 | 节点 | 140 | 152 |
联系 | 728 | 961 | |
网络联系强度 | 平均度 | 10.4 | 12.645 |
平均加权度 | 93.714 | 164.855 | |
网络稠密程度 | 网络密度 | 0.075 | 0.084 |
网络通达性 | 平均路径长度 | 2.634 | 2.974 |
平均聚类系数 | 0.626 | 0.694 |
表3 全球跨境水资源合作网络中的国家中心地位变化Table 3 States' position change in the transboundary water cooperation network |
位次 | 1948—1991年 | 1992—2008年 | |||||||||||
---|---|---|---|---|---|---|---|---|---|---|---|---|---|
国家 | 相对度数 中心度 | 国家 | 相对中介 中心度 | 国家 | 相对接近 中心度 | 国家 | 相对度数 中心度 | 国家 | 相对中介 中心度 | 国家 | 相对接近 中心度 | ||
1 | 美国 | 0.374 | 美国 | 0.188 | 美国 | 0.577 | 乌克兰 | 0.245 | 美国 | 0.169 | 俄罗斯 | 0.478 | |
2 | 英国 | 0.317 | 苏联 | 0.141 | 英国 | 0.560 | 德国 | 0.225 | 俄罗斯 | 0.157 | 美国 | 0.475 | |
3 | 西德 | 0.309 | 英国 | 0.138 | 苏联 | 0.556 | 摩尔多瓦 | 0.225 | 埃及 | 0.117 | 埃及 | 0.440 | |
4 | 苏联 | 0.295 | 埃及 | 0.088 | 西德 | 0.552 | 马里 | 0.205 | 日本 | 0.110 | 德国 | 0.436 | |
5 | 法国 | 0.259 | 西德 | 0.081 | 法国 | 0.525 | 俄罗斯 | 0.199 | 德国 | 0.088 | 老挝 | 0.435 | |
6 | 埃及 | 0.252 | 法国 | 0.076 | 埃及 | 0.517 | 美国 | 0.192 | 荷兰 | 0.070 | 泰国 | 0.431 | |
7 | 日本 | 0.230 | 南非 | 0.051 | 日本 | 0.495 | 安哥拉 | 0.185 | 南非 | 0.059 | 日本 | 0.428 | |
8 | 伊朗 | 0.173 | 巴西 | 0.047 | 匈牙利 | 0.486 | 几内亚 | 0.185 | 巴西 | 0.056 | 中国 | 0.428 | |
9 | 奥地利 | 0.173 | 尼日利亚 | 0.046 | 奥地利 | 0.481 | 罗马尼亚 | 0.179 | 中国 | 0.050 | 乌克兰 | 0.427 | |
10 | 土耳其 | 0.158 | 日本 | 0.045 | 捷克斯洛伐克 | 0.481 | 埃及 | 0.179 | 白俄罗斯 | 0.046 | 南非 | 0.424 | |
11 | 捷克斯洛伐克 | 0.158 | 几内亚 | 0.042 | 加拿大 | 0.478 | 赞比亚 | 0.179 | 老挝 | 0.045 | 以色列 | 0.419 | |
12 | 匈牙利 | 0.158 | 加拿大 | 0.040 | 以色列 | 0.478 | 保加利亚 | 0.172 | 乌克兰 | 0.045 | 白俄罗斯 | 0.418 | |
13 | 中国 | 0.151 | 中国 | 0.039 | 伊朗 | 0.476 | 博茨瓦纳 | 0.172 | 叙利亚 | 0.042 | 荷兰 | 0.413 | |
14 | 巴西 | 0.151 | 匈牙利 | 0.032 | 南斯拉夫 | 0.474 | 纳米比亚 | 0.172 | 瑞典 | 0.041 | 叙利亚 | 0.409 | |
15 | 沙特阿拉伯 | 0.151 | 伊朗 | 0.031 | 罗马尼亚 | 0.471 | 坦桑尼亚 | 0.172 | 马里 | 0.038 | 罗马尼亚 | 0.407 | |
16 | 加拿大 | 0.151 | 阿富汗 | 0.029 | 土耳其 | 0.471 | 津巴布韦 | 0.166 | 菲律宾 | 0.031 | 越南 | 0.407 | |
17 | 罗马尼亚 | 0.144 | 秘鲁 | 0.027 | 沙特阿拉伯 | 0.471 | 毛里塔尼亚 | 0.166 | 布基纳法索 | 0.030 | 柬埔寨 | 0.406 | |
18 | 印度 | 0.144 | 罗马尼亚 | 0.027 | 巴西 | 0.470 | 莫桑比克 | 0.166 | 泰国 | 0.030 | 约旦 | 0.405 | |
19 | 南斯拉夫 | 0.137 | 土耳其 | 0.023 | 印度 | 0.468 | 苏丹 | 0.166 | 约旦 | 0.030 | 安哥拉 | 0.404 | |
20 | 伊拉克 | 0.137 | 坦桑尼亚 | 0.022 | 意大利 | 0.465 | 白俄罗斯 | 0.159 | 比利时 | 0.028 | 菲律宾 | 0.403 |
[1] |
|
[2] |
何大明, 苟俊华. 全球变化对跨境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影响.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3):93-96.
[
|
[3] |
刘艳丽, 赵志轩, 孙周亮, 等. 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研究: 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地理科学, 2019, 39(3):387-393.
[
|
[4] |
|
[5] |
沈镭, 张红丽, 钟帅, 等.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721-734.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朱新光, 张文潮, 张文强. 中国—东盟水资源安全合作. 国际论坛, 2010, 12(6):30-35, 78.
[
|
[27] |
张励, 卢光盛. “水外交”视角下的中国和下湄公河国家跨界水资源合作. 东南亚研究, 2015,(11):42-50.
[
|
[28] |
李昕蕾, 华冉. 国际流域水安全复合体中的安全秩序建构: 基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冲突—合作事件的分析. 社会科学, 2019,(13):17-35.
[
|
[29] |
任俊霖, 彭梓倩, 孙博文, 等.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250-260.
[
|
[30] |
邓铭江. 哈萨克斯坦跨界河流国际合作问题. 干旱区地理, 2012, 35(3):365-376.
[
|
[31] |
杨珍华, 李奔. 中印跨境水资源合作障碍与前景.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 35(2):249-254.
[
|
[32] |
胡文俊, 简迎辉, 杨建, 等. 国际河流管理合作模式的分类及演进规律探讨.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2):2034-2043.
[
|
[33] |
李昕蕾. 冲突抑或合作: 跨国河流水治理的路径和机制. 外交评论: 外交学院学报, 2016, 33(1):126-152.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刘军. 整体网分析: UCINET软件实用指南(第二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16-22.
[
|
[39] |
焦敬娟, 王姣娥, 金凤君, 等. 高速铁路对城市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 基于铁路客运班列分析. 地理学报, 2016, 71(2):265-280.
[
|
[40] |
|
[41] |
金肯尼思·N·华尔兹凤君. 人、国家与战争: 一种理论分析.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20.
[
|
[42] |
尚劝余. 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 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 国际论坛, 2011, 13(4):50-53,80-81.
[
|
[43] |
刘德斌. 国际关系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42-503.
[
|
[44] |
王平. 日本ODA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前瞻. 日本学刊, 2008,(13):40-51, 158.
[
|
[45] |
贺平. 从“合作”到“事业”: 日本在东南亚的水务战略. 现代日本经济, 2015,(15):19-28.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 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48-149.
[
|
[52] |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和平地理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13.
[
|
[53] |
贺平. 区域性公共产品、功能性合作与日本的东亚外交. 外交评论: 外交学院学报, 2012, 29(6):99-112.
[
|
[54] |
新华网.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长会联合新闻公报. http://www.xinhuanet.com/, 2015-11-12.
[XinhuaNet. Joint press communique of the first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http://www.xinhuanet.com/, 2015-11-12. ]
|
[55] |
刘宁, 庞进武, 于兴军, 等. 多瑙河利用保护与国际合作.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1.
[
|
[56] |
彼斯瓦斯. 拉丁美洲流域管理: 亚马孙河流域、普拉塔河流域、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1.
[
|
[57] |
肯尼思·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53-54.
[
|
[58] |
李少军.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118-121.
[
|
[59] |
北大法宝. 关于尼日尔河委员会和尼日尔河航行和运输的协定. http://www. pkulaw.cn/, 2019-12-01.
[PKULaw. Concerning the River Niger Commission and the navigation and transport on the River Niger. http://www. pkulaw.cn/, 2019-12-01. ]
|
[60] |
|
[61] |
|
[62] |
北大法宝. 以色列和约旦王国和平条约(水条款部分). http://www.pkulaw.cn/,2019-12-01.
[PKULaw. Israel-Jordan peace treaty. http://www.pkulaw.cn/,2019-12-0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