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马学广, 蒋策
    2023, 38(11): 2687-2703.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区域化嬗变重构推动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持续重塑,而海外战略支点以其突出的地缘影响对国家的海外战略部署起到显著支撑作用。基于地缘政治理论、新国家空间理论和区位理论,构建中国海外战略支点空间选择的逻辑框架与模型,并明晰具体行动路径。研究发现:(1)地缘政治、国家选择和区位资源分别主导高、中、低尺度海外战略支点空间选择逻辑;(2)各尺度海外战略支点的空间选择逻辑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嵌套,从而塑造了空间选择的逻辑框架;(3)根据海外战略支点空间选择模型,在具体实践中应参考“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的行动路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战略支点研究框架,为提升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彭飞, 王浩然, 刘春涛
    2023, 38(11): 2704-2721.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争夺空间逐步由“领地化”海洋向公海领域拓展,公海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威胁,公海保护区的划定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人海互动关系,对BBNJ协定下的公海保护区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具有地理特色的公海保护区解析思路与方法。首先,解构公海保护区人海关系为本底层与运行层,分别探讨本底层中人类领域化行为、海洋本体属性以及运行层中人海互动过程的三大环节、四大系统,引出人海互动核心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其次,对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展开系统解析,并提出公海保护区海洋地缘环境系统演变机制;最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中国下一步介入公海保护区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马腾, 李一杰, 杜德斌, 胡志丁
    2023, 38(11): 2722-2740.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海周边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间的贸易数据,基于地缘经济联系紧密度模型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模型,分析2003—2021年国家与产业尺度下地缘经济关系,讨论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缘经济联系紧密度上,国家尺度呈上升趋势,核心区域由南向北转移;产业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行业的增速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呈现南北东相互制衡的三核心局面。(2)产业竞合关系上,国家尺度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国别差异明显;行业内竞合关系稳定,但行业间差距扩大;海洋产业国别差异显著,整体竞争大于合作。(3)空间因素、自然禀赋因素、文化因素和制度环境在不同的尺度与行业对地缘经济联系紧密度和产业竞合关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谢永顺, 何廷堃, 易文, 彭鑫, 刘欢
    2023, 38(11): 2741-2756.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贸易统计数据粒度粗、无法精准解析战略物资海运格局及风险的瓶颈,本文基于AIS大数据和贸易数据的细粒度耦合,刻画了中国铁矿石海运输入高分辨率空间特征;结合多源异构数据,利用空间多标准分析量化了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输入格局在始发和终到两端均高度集聚,澳大利亚和巴西是一主一次的双寡头供应国,并主要流入环渤海地区港口群。(2)输入风险呈显著空间分异,且主导因素不同,故而对风险的判断应兼蓄多重外部因素与自身暴露程度。(3)基于高分辨率的通道细分纠正了既有认知的错判,并通过通道层级的风险水平映射,平衡了科学研究的精确性与分析决策的直观性。研究结果可为全球范围内战略物资海运格局的细粒度解析及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董梦如, 郭建科, 郑苗壮, 韩增林, 王家启, 刘书舟
    2023, 38(11): 2757-2772.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公海渔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各海洋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运用FAO渔业数据和GFW渔船监测数据,选取太平洋西北渔区和太平洋中西渔区的公海海域(61区、71区)为研究案例,并尝试运用三维空间概念模型,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个维度评估和比较两渔区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潜在战略价值。结果表明:(1)两渔区渔获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71区的渔获量高于61区,但中国的渔获量占比却在持续下降,中国在公海的渔业捕捞强度有待提升。(2)中国在61区和71区的渔业资源战略价值分别处于中值区和低值区,且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然价值和需求程度变化幅度较小,可获得性变化与战略价值趋同。(3)两渔区自然价值均值均处于中值区,需求程度均值均处于低值区,可获得性分别处于中值区(61区)、较低值区(71区),可见公海渔业资源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但中国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高。三个维度整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耦合协调的稳定性较差。(4)影响战略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海洋地缘环境、全球地缘经济发展、渔业资源结构和海洋发展能力与规划。

  • “海洋地缘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专栏
    孙兆旭, 赵领娣
    2023, 38(11): 2773-2791.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6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规制是实现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以ERE属性特殊的中国53个海岸带城市为研究对象,系统测算2003—2020年ERE耦合协调度,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海岸带城市ERE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2003—2020年ERE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区域非均衡状态减弱;(2)命令型环境规制对ERE耦合协调度存在倒“U”型影响,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其存在“U”型影响,多数城市处于命令型环境规制促进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抑制阶段;(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工具对ERE耦合协调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升级在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市场型环境规制影响中存在遮掩效应。

  • 其他研究论文
  • 其他研究论文
    单卫东, 黄贤金, 曹小曙, 曾广鸿, 黄晓燕, 毛熙彦, 贾铠阳
    2023, 38(11): 2792-2805.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7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亟需开展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研究,落实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的实施要求,探索构建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是通过统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以处理有限的国土空间供给与多样的国家发展需求矛盾的过程。(2)当前中国面临国土空间供给不足和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人地失调问题,难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土空间基础保障,亟需构建以自然分异为基础,以功能分区为导向,以空间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营造为手段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功能组织模式。(3)构建了以“功能区划—地域分工—地域协同—空间营造—规划实施”为主线的国土空间功能组织创新路径,以期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土空间风险,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 其他研究论文
    杨足膺, 赵媛, 姜国刚, 潘家清, 周昊
    2023, 38(11): 2806-2822.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8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石油空间流动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对国家(地区)层面的贸易网络和供应链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缺乏对不同行为体之间的石油权力博弈过程及其战略耦合关系的系统分析。因此,运用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分析1999年和2021年两个时点下的金陵石化原油和成品油生产网络特征及其战略耦合变动。研究发现:(1)金陵石化原油生产网络由国内原油为主转变为进口中东原油为主,主要通过长期协议现货原油贸易;(2)金陵石化成品油生产网络的经销对象呈“多元化”趋势,且政府对其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3)金陵石化原油生产网络的战略耦合,由内部耦合为主转变为交互耦合为主;(4)金陵石化成品油生产网络的战略耦合,一直以内部耦合为主,但其内部耦合的主导地位弱化。

  • 其他研究论文
    公茂刚, 刘涛
    2023, 38(11): 2823-2840.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09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中国有序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探索。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资料,基于PSM建立面板排序选择模型,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宅基地整理和“三权分置”均能够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宅基地整理主要通过增强外出劳动力人数、以柴草为燃料的农户数量以及弱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边际效应进而作用于农村生态环境;(3)外出劳动力人数和垃圾桶数量增长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而县城距离、是否位于郊区以及垃圾转运车数量增长将会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建议在基层政府组织的引导下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进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其他研究论文
    谭淑豪, 王硕, 叶卓卉, 朱永梅, 倪坤晓
    2023, 38(11): 2841-2855.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0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粮食安全为国之大者。基于经营规模异质性探讨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有助于识别重点监管对象,降低监管成本,更有效地治理农地“非粮化”。采用2017—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评估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并细化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土地流转的农地“非粮化”效应。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地“非粮化”;(2)土地流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非粮化”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10亩以下的农户会“趋粮化”,10~20亩的农户无显著差异,而20亩以上的农户倾向于“非粮化”。据此,为有效防止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约监督和管理成本,提高农地“非粮化”监管效率,提出重点监管2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不过多干预20亩以下的农户,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以解决流转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信息获取成本过高和租金过高等问题。

  • 其他研究论文
    石师, 金晓斌, 王世磊, 刘静萍, 应苏辰, 周寅康
    2023, 38(11): 2856-2871.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1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耕地生态系统受损日趋严重,识别具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耕地并进行差异化管控意义重大。参考欧盟高自然价值农田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高自然价值耕地的内涵,建立涵盖空间组成结构和关键功能的纵向传导识别方法,基于“利用强度—邻域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分类体系,对高自然价值耕地进行空间识别和类型划分,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然价值耕地以保护资源本底为目标,在具备基本生产功能的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研究区共有高自然价值耕地21.04×104 hm2,占耕地总量的11.6%,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以及南部浅丘地区;(3)研究区的高自然价值耕地包括自然演退防治类、综合效益提升类、人为干扰管控类、区域特色挖掘类、立地优化整理类和现状重点保护类。研究结果可为推动耕地多元功能保护,创新耕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 其他研究论文
    任重, 郭焱
    2023, 38(11): 2872-2888.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2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促进农户采纳低碳农业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但目前从环境规制和社会资本视角探讨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山东省569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社会资本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代际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结果发现:(1)环境规制和社会资本均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激励型规制和脱嵌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加显著。(2)社会资本在环境规制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增强性调节作用。(3)约束型规制和激励型规制对老一代影响更大,引导型规制对新一代影响更大。脱嵌型社会资本对新一代影响更大,嵌入型社会资本对中生代影响更大。因此,应强化环境规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大社会资本培育力度,针对农户代际差异实施差异化政策。

  • 其他研究论文
    宋猛, 刘伯恩
    2023, 38(11): 2889-2898.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3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服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配套制度建设,归纳行政委托代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的运行框架、驱动模式及主要特征,并对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中的监管风险、影响因素及规避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分割处置的权利体系、弹性的资产管理模式以及双重属性的委托关系,是政府梯度驱动下委托代理机制运行实践的主要特征;“监管轻视”“违规再委托”“权利残缺”等监管风险表象的起源,主要归因于对代理权来源认知混淆、多层委托、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分离以及多源压力体制等现实因素;可通过探索短链条委托机制等措施,实现委托代理监管风险的管控和规避。

  • 其他研究论文
    徐保昌, 李涵, 郭玉明
    2023, 38(11): 2899-2918.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4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在繁荣经济活动的同时为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以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对外开放效应与互联网建设效应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异质性检验表明,跨境电商综试区对入境旅游发展的促进效应在省会城市更显著,而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发挥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的福利效应、实现新发展阶段入境旅游高效复苏提供了经验依据。

  • 其他研究论文
    万欣, 丁欣宇, 张天天, 李灵芝
    2023, 38(11): 2919-2932. https://doi.org/10.31497/zrzyxb.20231115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舆情大数据探究暴雨灾害的多样化社会影响,为城市水灾害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构建暴雨灾害社会影响分析框架,采集“郑州暴雨”事件中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微博数据,分别运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探究细粒度情感以及人与设施多种响应行为随灾情进展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灾前悲哀和愤怒是主导消极情绪,而灾中恐惧占主导,应及时公开灾情焦点信息,疏导高唤醒消极情绪;公众对设施中断的感知体现了级联失效关系,加强建成区积水点改造和新区交通与排水设施配套设计是关键;灾中公众对各类设施修复感知存在时滞性,应加强重点设施灾前联合防护,避免关键路段积水断行;灾前政府救助准备不足,导致公众负向行为较多,应提升基层重大风险决策与处置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防洪减灾制度及政策优化提供有益参考,有助于提升政府水灾害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