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3-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孟昭翰, 徐焕, 杜慧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取322个气象台站(自记158个,非自记174个)10年(1971—1980)风速资料统计计算了3.5—20.4m/s有效风速出现的小时数,年(月)风能和风能密度,风速、风能变化规律;绘制了年有效风能和有效风速频率分布图,进而按风能资源分布规律做出风能区划及风能的高度变化。其次,结合实际风能资料,阐明风能与风力机输出能量转换关系,从而测算出该地区农田灌溉和风力发电的风能资源利用转换值。最后,根据当地实际风能资源、环境、地形及地下水位高低,为选择合理的设计风速或引进适合当地的风力机以及解决当地部分能源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对该区发展风力机的前景提出了看法。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论文
    姚建衢, 姜德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对地处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北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产系统结构功能、要素相关等问题,并利用主分量空间聚类划分地域系统类型。
  • 论文
    沈思渊, 席承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淮北涡河流域的特点,本文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建立光合作用、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对自然生产潜力影响的动态分室模型,再用阶乘模型将它们综合为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模型,并将模型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情况对比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综合反映了该区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模型分析出影响本区农业自然生产力的当前限制因子是土壤养分,长远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水分,为分阶段区域治理提供了依据。在土壤完全改良后,淮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可跃上年平均亩产900kg的新水平。
  • 论文
    窦鸿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论述了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滩地的发育程度及其差异的原因;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并列表说明了滩地的水情特点及植被概况。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对三湖滩地资源开发与整治的对策。
  • 论文
    姚治君, 廖俊国, 陈传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流失做为破坏生态环境、阻碍工农业生产、限制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1985年云南玉龙雪山东南坡水土流失定点观测的实测数据为依据,着重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与其主要影响因子一降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研究,阐述了不同降雨特征值对流失土量的影响,提出了雨强递减系数这一新的降雨影响因子。
  • 论文
    张希然, 罗旋, 陈研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树林和酸性潮滩土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生态系统。我国现有红树林面积35万亩,种类组成有21科38种,一般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红树林死亡后所遗留的根系和枝叶经分解可导致土壤酸化。酸性潮滩土主要性质:1.质地粘重以中壤土至轻粘土为主;2.土壤含盐量在0.3—4.2%之间,SO42-含量0.6—18.4meq/100g±;3.有机质含量0.4—11.8%,C/N比较宽(11.3—44.5),磷素养分较低,阳离子代换量9.1—17.6meq,100g±;4.pH变幅大,自3.0至6.9。酸性潮滩土主要开发模式是种水稻,其次是海水养殖。利用上的障碍性因素较突出,建议加强红树林管理:1.划定采伐区;2.建立保护区;3.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观察研究。
  • 论文
    马树庆, 梁洪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人参高产栽培的气候指标,确立了鉴定长白山区人参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隶属函数和描述人参综合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人参适宜栽培海拔高度的地域变化。采用地理细网格场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人参栽培气候适宜性的地域性差异。结果表明,长白山区人参栽培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有很大差异。
  • 论文
    王菱, 倪建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黄土高原208个气象台(站)的历年旬降水量与计算的旬潜在蒸发量之比(R/PE),经过10旬滑动平均计算,确定了湿润期(G)及变差系数(C)、播种雨开始期(S)及其标准差(δ)和干旱指数(A),同时还计算了湿润期内出现的干旬(D)、湿旬(W)及其标准差(β、α)。湿润期及其变量的研究,对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
    吴连海, 韩湘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综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作物生产力的概念重新进行了阐述,提出作物生产力包括多层次的含义、各层次生产力代表不同的生产水平且限制因子不同,并对各层次生产力进行了定义。从大气-作物-土壤系统出发,探讨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各环境因子、能量投入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动态模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dBASEⅢ和BASIC语言,建立起了冬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力形成的动态模拟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叶面积变化及土壤水分平衡进行计算,并可计算各层次的生产力。
  • 论文
    史先虎, 黄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浙北地区深水岸线资源特点和国内外经济、贸易、港口、海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浙北地区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迫切性和港口建设目标,认为:①宁波—舟山岸线是我国沿海少有的深水岸线,适宜开发建成为我国沿海大型、深水、综合性中转枢纽港;②乍浦—独山岸线亦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开辟上海港新港区的理想岸线。此外,本文还对具体的开发步骤和合理利用岸线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