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2年, 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2-06-25
      

    学报动态
  • 全选
    |
    学报动态
  • 学报动态
    凡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现阶段和今后较长的时期中,地区自然资源结构仍然是影响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别从时间、空间和结构等三种尺度,分析了自然资源结构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宏观作用。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结构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程度和形式;地区内部区域间自然资源结构的差异性和地区间自然资源结构的互补性对制定地区产业发展总体和区域战略的主要影响;不同自然资源结构形式与产业结构组织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的相互关系。
  • 学报动态
    姚建华, 李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水河流域是中国西南地区建设中的水电基地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本报告在分析流域经济贫困落后、自然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对流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色金属工业综合体、改进农业生产、调整流域城市体系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 学报动态
    张其永, 洪万树, 黄振池, 陈朝章, 林朝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东山岛西埔湾港养生物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资源种类逐年减少,年渔获量急剧下降,渔获个体趋于小型化,资源已明显衰退。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是导致西埔湾总渔获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保护资源和提高渔获量,必须控制捕捞力量,改善港养环境条件,并采取季节性开闸纳苗和放流增殖措施。
  • 学报动态
    侯乐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地域分异,结果表明,全省光、热、水资源的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带性不甚明显,总资源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江西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全省可分为6个农业气候资源地域区、15种地域类型,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型可以划分为3层。
  • 学报动态
    刘允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资源。如何结合流域内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农业需水规律,适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从时间、空间、数量上进行调节性利用,达到河水与降水互补,对于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对黄河流域不同年型和主要作物发育期的降水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建议。
  • 学报动态
    曾辉, 杨树槐, 张振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博州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博州现行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找出以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借助系统动力学(SD)建模手段,构造了博州水资源系统的宏观调控结构分析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后提出以从农业生产中挖潜节水为主攻方向,来解决博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和作为今后制定各种水资源政策的参考。本研究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归结为系统宏观控制问题,并在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 学报动态
    周长进, 杨继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丰顺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是著名的温泉之乡,我国第一座地热试验电站就建于此,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地热发电史上的空白,而且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丰顺县地热资源的情况,开发条件,论述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学报动态
    陆景冈, 贾明安, 吴次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阶地古红土在华南分布很广,是一项重要资源。本文以钱塘江中下游为例,查明:阶地古红土分布决定于局部新构造运动升沉量与构造断块活动;愈到下游,古红土土层愈厚;在每一地段,阶地愈高,红壤化作用愈深,表现在铁的活化度(Feo/Fed)减低,粘粒的 SiO2/Al2O3变小,酸性与粘性增强等。按新构造运动抬升时间与幅度,古红土还可划分为Q2与Q3两类,其上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物的适种性及开发条件都不相同。二者的面积比(Q2/Q3)则与各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 学报动态
    周海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盐池县牧业生产系统的内外关系与存在问题及相应的战略对策;结合对现实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的定性分析,指出合理运行牧业生产系统,是使盐池县草原恢复、生态维持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 学报动态
    范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体农业比平面农业大大扩展了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层次,它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在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困扰下,开发立体农业可以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和时间,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和食物供需矛盾,还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富裕的劳力资源,增加劳动积累。立体农业不仅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改造的有益尝试,而且是中国式的现代集约农业的途径之一。本文正是根据这一独特作用,系统地论述了立体农业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及增产原理,并重点分析了几大类应用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宏观对策。
  • 学报动态
    王勤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达,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于1991年10月14日在北京通过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程纯枢教授为主任的9名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此项研究进行了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