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7年, 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9-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史培军, 王静爱, 谢云, 王平, 周武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幅度一般为3%~5%,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因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一般在5%~10%,个别可达10%左右。
  • 论文
    张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着重从正面探讨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效应。主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增长要素决定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矿业开发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加速了国家“核心-边缘”二元结构的演进进程;矿业开发对多数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资源基础(数量、质量和种类):富则强,贫则弱;矿业开发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贡献往往大于资源开发本身,这对发展中地区加强对外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部要素赋值中,4个正相关变量(能源消费、原材料加工工业固定资产、货运量和每千人医院床位拥有量)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发展的基本过程:即社会生产经济结构的转变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迫于此种压力,矿业开发活动得到大力加强,由此引发的全国统一运输网的建立有力地推动区域发展,所有上述变化最终为区域社会经济进入全面“起飞”提供了更多的机遇①。
  • 论文
    刘爱民, 慈龙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生产系统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多重反馈作用机制,现代荒漠化过程是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本文对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表明:现代荒漠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速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与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结合在一起,实行综合治理,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
  • 论文
    姜加虎, 黄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三峡工程对长江湖口站水位影响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湖口站与鄱阳湖各湖区水位代表站的相关关系,研究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程度有自下游向上游方向逐渐减小的特点;枯水期影响程度大于丰水期。三峡水库丰水期作减泄流量调度,即当减少下泄流量1000~6000m/s时,鄱阳湖水位将下降0.06~0.82m;枯水期作增泄流量调度,即当增加下泄流量1000~6000m/s时,鄱阳湖水位将上升0.04~0.97m。尤其是枯水期的12月至翌年1月,三峡水库若减少下泄流量2000m/s、4000m/s、6000m/s,鄱阳湖将分别有100km、246km和484km的滩地被淹没,缩小湖区珍稀候鸟栖息、觅食等的活动范围,对候鸟越冬产生不利影响。
  • 论文
    杜虎林, 高前兆, 李福兴, 肖洪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河西走廊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土资源平衡状况以及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指出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潜力巨大,只有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农业用水的承载潜力。
  • 论文
    李昌华, 铃木雅一, 刘曙光, 唐茂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水分平衡,我们在江西九连山区进行了3a林外雨量、林内雨量和树干流量的观测,并据此进行了年林冠截留量的估算。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由一次降雨量为0.4~1mm的78.1%逐步降低到一次降雨量为60mm的3.4%~3.6%。一次降雨量大于60mm时,林冠截留率基本稳定在这一百分数。1988、1989和1990年3a的年降水量在1718.5~2116.5mm之间。估算结果表明,年林冠截留量在300~340mm之间,约为年降水量的16%~17.5%。
  • 论文
    林思祖, 林开敏, 吴擢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5a长期定位观察结果,本文应用两模型参数t检验、弹性分析及边际分析法,探讨年时间序列对炼山与对照的杉木人工幼林养分流失的效应。t检验表明,不同处理在年时间序列上的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磷酸盐、钾、有机质流失模型的B、A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表明,年时间对不同处理的上述养分效应呈负效应,在炼山条件下,上述养分流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214%、-1.215%、-1.215%、-1.241%、-1.214%,上述养分流失的边际量分别为-0.394kg、-0.033kg、-0.365kg、-0.023kg、-30.010kg、-59.421kg。在不炼山处理下,上述养分流失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842%、-0.851%、-0.844%、-0.854%、-0.845%、-0.841%,上述养分流失边际量分别为-0.159kg、-0.010kg、-0.085kg、-0.006kg、-12.024kg、-17.767kg。
  • 论文
    王明珠, 姚贤良, 张佳宝, 解美珍, 谢为民, 贺湘逸, 琚忠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伏秋旱的成因、特征和抗旱措施。结果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及红壤调控、供水力弱、有效水少,供需矛盾突出是伏秋旱的主因。其特征是频率和强度加大、干热同步、表土干旱。关键对策是建立开源节流为主体、降耗增效为两翼的抗旱技术体系。
  • 论文
    彭乃志, 傅抱璞, 包浩生, 李军, 赵新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通过对AEZ等模型中的若干参数进行修正,计算了春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y(Q,T)和气候生产潜力y(Q,T,W)以及需水量Em和缺水量El。结果表明:y(Q,T)为6.85~8.06t/hm,y(Q,T,W)为2.22~5.32t/hm;Em为340~450mm,El为70~300mm,尤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缺水现象十分严重;上述结果经检验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地要发展集水灌溉使天然降水资源化、扩大基本农田面积和以肥促水提高水分利用系数等持续发展措施。
  • 论文
    赖世登, 丁贤忠, 牛喜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具有北方半干旱山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隋家窝铺小流域为例,在简要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椐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退化小流域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方向、途径及措施。通过5a的实践,在生态经济沟、防护林体系、人工草地、抗旱农田和高产栽培示范区等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 论文
    王建林, 蔡晓布, 董国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种植业对藏东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该区发展烟草种植的可行性、必要性、重要性、发展规模和战略对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旨在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以促进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 论文
    刘红, 袁兴中, 陈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调查研究了吉林省蚂蚁资源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采获蚂蚁18种,隶属于10属、2亚科。计个体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有4种。对主要蚂蚁种类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蚂蚁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吉林省蚂蚁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措施。
  • 论文
    刘建栋, 傅抱璞, 金之庆, 卢其尧, 林振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ARIDCROP模型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Yq分布图,继而研究了水分保持最适状况时的光温生产力Yw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Q(Q=(Yw-Yq)/Yq)分布图。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变幅在3750~9750kg/hm之间,总的趋势北低南高,黑龙港地区出现了一个3750kg/hm的低值区。水分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当水分完全适宜时,南部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生产力仅可提高5%~10%,而黄淮海北部地区气候生产力则可提高75%~100%。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记录与生产力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用ARIDCROP模型对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研究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引黄灌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论文
    谢英荷, 洪坚平, 金志南, 林大仪, 赵景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重建矿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围绕矿区退化土地的复垦种植问题,从适生物种筛选、种植方式选择以及对退化土地培肥熟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试验结果和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把绿肥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作为矿区各类型退化土地复垦的先锋植物,是快速培肥熟化、恢复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