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8年, 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9-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刘爱民, 封志明, 李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农业仍然属于资源高耗低效型农业,而农业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为此必须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从中观区域尺度上研究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及不同利用模式间的转换,通过案例分析认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处于不断演替过程中,其演替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演替过程中,物化资源投入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与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相适应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体系也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 论文
    逄焕成, 陈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淮平原一麦三玉米、一麦二玉米和一麦一玉米三种多熟模式的产量、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年亩产均超过吨粮,说明在集约栽培条件下黄淮平原亩产吨粮的现实性。三种模式产量梯度差异表明,在水肥供应基本充足的情况下,通过集约多熟种植并配合以合理调控技术是在高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麦三玉米最高产量达2201t/hm2(亩产1467kg),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接近与突破亩产吨半粮的有效种植模式之一。全年玉米总穗数增加是增产的关键。一麦三玉米模式通过接茬移栽等综合措施的有效配合,能维持较高的同化功能,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上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但部分产投经济指标有下降的趋势。从综合考虑公顷产量与公顷纯收入及物质费用、用工等因素上综合评判,一麦三玉米模式总体上表现优势。
  • 论文
    杨建设, 信乃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以定西为代表的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定界及其发展现状和作用,阐述了集水补灌等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同类地区农业高效发展提供调控依据。
  • 论文
    倪晋仁, 殷康前, 赵智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论了各个分类等级上分类因子的定量描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湿地分类的通用性和定量性。这一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用数学模型对湿地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①。
  • 论文
    彭新育, 王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灌溉系统点影子价格的概念,引出一条空间配置水资源的途径,并尝试讨论我国水资源空间配置的若干问题。结论为:①以点影子价格为农业水资源的定价依据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励对灌溉系统的投入;②根据点影子价格定价农业水资源有助于构成完整的水市场;③该定价体系可能与平等原则相违,但可以调整以达到平等目标。
  • 论文
    于东升, 史学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改进的彭曼公式估算出的年干燥度,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有关土壤水分状况的定量诊断指标,对我国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估算,初步将我国划分为3个土壤水分区,6个土壤水分亚区,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定量评价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论文
    冯广龙, 刘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5~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联合站布置了冬小麦水分试验,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考察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阶段根系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给出并验证了可用于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的定量模型。根据以下两点分析了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特征:①将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时间视为吸水峰到达某一深度时间;②吸水峰下达到某一土层后,土壤含水量即随生育进程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愈接近地表的土层,根系分布量愈大,根系日增长率在抽穗期最大,至扬花期根量及根深达最大值,根系吸水范围和深度基本取决于营养阶段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返青时,根系已下扎到1m,根系生长峰与吸水峰基本同步下移,根系下扎到某一土层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土壤有效含水量只剩40%~20%时为止。根系下扎虽深达180cm,而且下层根系吸水功能较强,有效水量较大,但终因根系分布量太少,致使作物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只达120cm,吸收的水量大多来自0~60cm土层。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亦是制约根系吸水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物利用土壤水分初期,根系吸水速率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根系吸水速率随之降低。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比例在08以上,根系吸水速率大致以线性关系大
  • 论文
    郭中伟, 李典谟, 于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植被类型、坡度和土壤类型,分析了兴山县集水区内不同植被地块调节水量的能力。并且根据水能学的原理,分析了枯水期和洪峰期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与水流量的关系,建立了水流发电模拟模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兴山县境内生态系统调节香溪河等河流的水量,改善长江全年来水的均匀度,提高葛洲坝水电站发电效率的经济价值。
  • 论文
    聂献忠, 张捷, 吕菽菲, 汤家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论文
    吴宇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介了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概况,分析其存在的资源破坏、视觉污染、水污染、沙质退化、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没有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不力、管理不善和环保投资少。应在查清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总体规划,加强环境景观保护,并且要制定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
  • 论文
    陈文瑞, 朱大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 论文
    邹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沿海企业因成本全面上升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开始向西转移扩张。这对于缺乏投资而改革与发展滞后的内陆地区有促进发展和改革的双重意义。沿海由此为新产业发展让出空间,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中西部则因要素注入而得以加速企业改革和发展,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和角色均应作调整,以方便和鼓励产业向西转移。
  • 论文
    甘纯玑, 彭时尧, 苏金为, 张金彪, 周碧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红曲色素的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报道了作者近年从事红曲色素及其衍生物的系统研究和开发的结果,并对红曲色素系列产品的进一步开发进行了展望。
  • 论文
    张长芹, 冯宝钧, 吕元林, 周兵, 高连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树杜鹃RprotistumvargiganteumForrestetTaggChambeniain和蓝果杜鹃RcyanocarpumF.W.Smith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本文对这两种保护植物从资源调查、原产地的土壤分析、种子繁殖和贮存方式、异地保护和异地栽培条件下幼苗生长等4个方面作了濒危原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树杜鹃应就地和异地保护并用,蓝果杜鹃则应采取就地保护为宜。
  • 论文
    周国模, 金崇华, 章伟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985~1993年在浙江省丽水地区进行了马尾松、湿地松与乔、灌、草、菌立体经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松林立体经营可取得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 论文
    施启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畜禽主基因的概念、利用价值及研究状况,指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要发掘利用特异性状的主基因,并就如何开发利用主基因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