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霍治国, 郑江平, 徐祥德, 等. 华北春旱年型对冬小麦影响的模拟试验[J]. 资源科学, 2000, 22(2): 72-76. [2] 彭世彰, 胡玲, 张利昕. 国内外灌溉预报研究现状与动态分析[J]. 灌溉排水学报, 2004, 23(4): 6-10. [3] 于英武, 张锋, 袁伯溪, 等. 灌溉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7): 54-56. [4] 张和喜, 杨静, 方小宇, 等. 黔中地区玉米需水量的计算与灌溉预报[J]. 节水灌溉, 2008(5): 22-24. [5] 康西言, 李春强. 河北省冬小麦灌溉预报系统[J]. 农业网络信息, 2009(12): 32-34. [6] 杨杰, 黄鹏, 魏邦龙. 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灌溉预报模型的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42(4): 118-122. [7] 蔡甲冰, 刘钰, 雷廷武, 等. 精量灌溉决策定量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J]. 水科学进展, 2004, 15(4): 531-537. [8] 高国治, 胡玲, 彭世彰. 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模型研究[J]. 节水灌溉, 2005(3): 8-10. [9] 孙丽, 王飞, 吴全. 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在中国冬小麦区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1): 243-249. [10] 吴大千, 王仁卿, 高甡, 等. 黄河三角洲农业用地动态变化模拟与情景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4): 285-290. [11] 冯锐, 余凌翔, 张玉书, 等. 基于GIS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J]. 干旱环境监测, 2006, 20(2): 83-86. [12] 饶碧玉, 张凌, 陈丽红. GIS技术在高原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节水灌溉, 2006(6): 48-50. [13] 黄跃进, 杨军. 基于GIS技术的节水灌溉区划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9(12): 10-12. [14] 刘钰, 汪林, 倪广恒, 等. 中国主要作物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2): 6-12. [15] 方文松, 刘荣花, 朱子玺, 等. 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因素与不同年型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11): 2177-2182. [16] 谢春燕, 倪九派, 魏朝富. 节水灌溉方式下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5): 143-147. [17] 吕厚荃, 钱拴, 杨霏云, 等. 华北地区玉米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6): 722-728. [18] 杨聪, 于静洁, 宋献方, 等. 华北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 71-80. [19] 刘勇洪, 叶彩华, 王克武, 等. 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地区土壤墒情预报技术[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9): 155-160. [20] 刘洪禄, 李建明. 北京市农村用水分析与预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1): 16-19. [21] 乔光建. 北方干旱地区土壤墒情预测模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 7(1): 39-42. [22] 韩素芹, 刘淑梅. EOS/MODIS卫星资料在监测冬小麦面积中的应用[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4, 11(2): 26-28. [23] 景毅刚. 利用EOS/MODIS信息提取陕西冬小麦种植面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2): 95-98. [24] 邹金秋, 陈佑启, Satoshi Uchida, 等. 利用Terra/MODIS数据提取冬小麦面积及精度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11): 195-199. [25] 刘振华, 赵英时, 宋小宁. MODIS卫星数据地表反照率反演的简化模式[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4, 19(6): 508-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