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泽椿, 朱蓉, 何晓凤, 等. 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研究[J]. 气象学报, 2007, 65(5): 708-717. [2] LI Jun-feng, SHI Peng-fei, GAO Hu, et al. 2010 China wind power outlook //Chines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 Greenpeace. October 2010. [3] 朱瑞兆. 近地层风特性与风能利用. 南京: 第三届全国风工程及工业空气动力学学术会议, 1990. [4] 李秀连, 付强, 王科, 等. 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及其预报时效分析[J]. 气象科技, 2010, 38(2): 170-174. [5] 郭卫刚, 徐彦军, 边若鹏. 风切变对飞机平飞特性的影响分析[J]. 飞机设计, 2008, 28(3): 1-3. [6] 黄奕铭, 区志中. 广州新白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J]. 广东气象, 2006(4): 34-37. [7] 冯彦华. 白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时空特点及其大气环流形势分析[J]. 广东气象, 2004(4): 5-6. [8] 张银昌, 黄菲. 一次低空水平风切变的小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 2007, 33(2): 1-14. [9] 杜燕军, 马长春. 风切变指数在风电场风资源评估中的应用[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 26(5): 62-66. [10] 中国气象局. 中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1-50. [11] Smith K, Randall G, Malcolm D, et al. Evaluation of wind shear patterns at midwest wind energy facilities . NREL/CP-500-32492. 200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J]. 可再生能源, 2007, 25(5): 32. [13] 朱瑞兆. 中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及其利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8: 217. [14] 朱瑞兆, 薛桁. 风能的计算和我国风能的分布[J]. 气象, 1981, 7(8): 26-28.[ZHU Rui-zhao, XUE Heng. China’s wind power calculations and its distributions. Meteorological Monthly, 1981, 7(8): 26-28.] [15] 傅抱璞. 南京164米铁塔观测风速廓线的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4): 552-561. [16] 赵鸣, 唐有华, 刘学军. 天津塔层风切变的研究[J]. 气象, 1996, 22(1): 7-12. [17] 国世友, 周振伟, 刘春生. 用风廓线指数律模拟风速随高度变化[J]. 黑龙江气象, 2008, 25: 20-22. [18] 韩素芹, 刘彬贤, 解以扬, 等. 利用 255 m铁塔研究城市化对地面粗糙度的影响[J]. 气象, 2008, 34(1): 54-58. [19] 申华羽, 吴息, 谢今范, 等. 近地层风能参数随高度分布的推算方法研究[J]. 气象, 2009, 35(7): 54-60. [20] 刘敏, 孙杰, 杨宏青, 等. 湖北不同地形条件下风随高度变化研究[J]. 气象, 2010, 36(4): 63-67. [21] 吴丰林, 方创琳. 中国风能资源价值评估与开发阶段划分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412-1421. [22] 程兴宏, 朱蓉, 何晓凤, 等. 基于 GIS 技术的陆上风能资源开发制约因素分析——以甘肃省酒泉风电基地为例[J]. 资源科学, 2010, 32(7): 1272-1279. [23] Frandsen S. Turbulence and turbulence-generated fatigue loading in wind turbine clusters . Risoe-R-1188 (EN). 2005: 128. [24] 杜燕军, 冯长青. 风切变指数在风电场风资源评估中的应用[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 26(5): 62-66. [25] 张玉良, 杨从新, 李仁年, 等. 风速梯度对风力机设计影响的理论分析[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33(3): 55-57. [26]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关于开展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项目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 2008, 166号. [27]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评估报告: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运行评估报告V1.0[M]. 北京, 2009: 1-10. [28] 李雁, 裴翀, 郭亚田, 等. 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J]. 资源科学, 2010, 32(9): 1679-1684. [29] 李宗凯, 潘云仙, 孙润桥. 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5: 82-105.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S]. GB/T 18710—2002. [31] 宫靖远. 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