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4,4(1):139-162.
[2] 任继周.系统耦合在大农业中的战略意义[J].科学:上海,1999,51(6):12-14.
[3] 梁红梅,刘卫东,林育欣,等.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34 (2):230-236.
[4] 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25(11):3003-3009.
[5] 王继军,姜志德,连坡,等.70年来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J].生态学报,2009(9):5130-5137.
[6]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 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I.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MU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8] Kim S H.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telephone offices evaluation with partial data [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1999(26):59-72.
[9] 盛昭翰,朱乔,吴广谋.DEA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 翟文侠,黄贤金.应用DEA分析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198-203.
[11] 谭术魁,张红霞.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53-158.
[12]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242-246.
[13] 刘志伟.湖北省远安县农业生产率分析与实证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4] 李建亮.基于DEA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8.
[15] 张孟林.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16] 武玉英,何喜军.基于DEA方法的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3):117-123.
[17] 张兵,金凤君. 19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5):38-43.
[18] 冉杰,王新宇.基于DEA的西部农业经济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2):102-103.
[19] 秦钟,王建武,章家恩,等.广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DEA分析与有效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6).904-913.
[20] 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研究:上册[M].杨凌:天则出版社,1990.
[21] 李芬.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估.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2] 卢宗凡,梁一民,刘国彬.中国黄土高原生态农业[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3] 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等.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53-861.
[24]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171-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