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源, 张小林, 李红波, 胡晓亮, 王亚华.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村域尺度多功能性评价——以苏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674-687. |
[2]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3] |
吴立钰, 张璇, 李冲, 郝芳华.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44-1756. |
[4]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5] |
张冉, 王义民, 畅建霞, 黎云云. 基于水资源分区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74-287. |
[6] |
田义超, 王世杰, 白晓永,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黄鹄, 梁铭忠, 周国清, 劳燕玲. 桐梓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701-2716. |
[7] |
魏子谦, 徐增让, 毛世平. 西藏自治区生态空间的分类与范围及人类活动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0): 2163-2174. |
[8] |
袁瑞强, 张文新, 王鹏, 王仕琴. 引黄调水对汾河受水区水环境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8): 1416-1426. |
[9] |
林娴, 陈晓宏, 何艳虎, 李深林, 郑炎辉.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武江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影响的定量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828-839. |
[10] |
黄斌斌, 郝成元, 李若男, 郑华.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改变的贡献率及其量化方法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899-910. |
[11] |
沈镭, 张红丽, 钟帅, 胡纾寒.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5): 721-734. |
[12] |
郭兵, 孔维华, 姜琳. 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脆弱性动态监测及驱动因子定量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412-424. |
[13] |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425-438. |
[14] |
段利民, 童新, 吕扬, 闫雪, 刘廷玺, WangXi-xi. 固沙植被黄柳、小叶锦鸡儿蒸腾耗水尺度提升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 52-62. |
[15] |
张珺, 任鸿瑞.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7): 1125-1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