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才钰, 许有鹏, 刘鹏飞, 王强, 王杰. 东部湿润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的土壤水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90-500. |
[2] |
张文强, 孙从建, 李新功. 晋西南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48-1758. |
[3] |
黄先飞, 周运超, 张珍明. 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后寨河喀斯特小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56-1067. |
[4] |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3): 425-438. |
[5] |
张珍明, 周运超, 黄先飞, 田潇.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313-324. |
[6] |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1982—2015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084-2097. |
[7] |
朱林富, 谢世友, 杨华, 马明国. 基于MODIS EVI的重庆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形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2): 2023-2033. |
[8] |
王美慧, 周脚根, 韩增, 孟岑, 杨文, 焦军霞, 程牧春, 李裕元, 吴金水. 亚热带典型小流域磷收支及流失特征对比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2): 321-330. |
[9] |
张灿, 徐涵秋, 张好, 唐菲, 林中立.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6): 917-927. |
[10] |
卜崇峰, 张朋, 叶菁, 孟杰.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小流域苔藓结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3): 490-499. |
[11] |
包刚, 包玉海, 覃志豪, 周义, 黄明祥, 张宏斌. 高光谱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7): 1243-1254. |
[12] |
杨峰, 李建龙, 钱育蓉, 杨齐, 金国平. 天山北坡典型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模型构建与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8): 1340-1348. |
[13] |
张彦军, 郭胜利, 南雅芳, 李泽.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碳氮比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7): 1214-1223. |
[14] |
邹俊亮, 郭胜利, 李泽, 张芳, 张彦军, 周小刚, 南雅芳.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3): 430-439. |
[15] |
周蓓蓓, 姜艳丽, 邵明安, 温明霞. 模拟降雨条件下料浆石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6): 1075-1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