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煇, 熊伟, 马世铭, 等. 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8.
[2] 王家祥. 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研究文集(第1集)[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2.
[3] 高桥浩一郎, 王长根. 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来推算蒸散发量的公式[J]. 气象科技, 1979, 26(1): 29-32.
[4] 马柱国, 符淙斌.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J]. 气象学报, 2001, 59(6): 737-746.
[5] 马柱国. 我国北方干湿演变规律及其与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5): 1011-1018.
[6] 宋正山, 杨辉, 张庆云. 华北地区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1999, 18(4): 552-565.
[7] 郑广芬, 陈晓光, 赵光平, 等. 宁夏地表湿润状况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规律[J]. 中国沙漠, 2007, 27(2): 326-330.
[8] 陈豫英, 陈楠, 王式功, 等. 50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08, 28(2): 748-754.
[9] Sneyers R.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ries of observation . WMO, Technical Note No. 143. Geneva: World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0.
[10] 叶常青, 甘淑, 王文玲, 等. 元江-红河干流径流时序特性及突变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6): 886-891.
[11] 秦年秀, 姜彤, 许崇育.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589-594.
[12] 向辽元, 陈星, 黎翠红, 等. 近55年中国大陆地区降水突变的区域特征[J]. 暴雨灾害, 2007, 26(2): 149-153.
[13] 张仲平. 毛乌素沙地植被格局变化及水分收支平衡分析——以乌审旗为例[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06.
[14] 张新时,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原则与优化模式[J].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 1-16.
[15] 任健美, 尤莉, 高建峰, 等. 鄂尔多斯高原近40 a气候变化研究[J]. 中国沙漠, 2005, 25(6): 874-879.
[16] 王渺林, 夏成阳, 卢春生, 等. 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J]. 人民长江, 2008, 39(19): 15-220.
[17] 董学军, 张新时. 依据野外实测的蒸腾速率对几种沙地灌木水分平衡的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3): 208-225.
[18] 王庆锁, 董学军. 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6): 531-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