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ll G. Implication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for tourism and recreation in wetland areas[J]. Climatic Change, 1998, 40: 371-389
[2] 吕宪国, 刘红玉.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 沈琪, 刘珂, 李世玉, 等.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组成及其与水位光照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32(1): 114-122.
[4] 王立龙, 陆林.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6): 1517-1524.
[5] 卢涛, 马克平, 倪红伟, 等. 三江平原不同强度干扰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J]. 生态学报, 2008, 28(5): 1893-1900.
[6] 吴统贵, 吴明, 萧江华.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8): 1284-1289.
[7] 《安徽植物志》编委会. 安徽植物志[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8] 郎惠卿, 赵魁义, 陈克林. 中国湿地植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9]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12(增刊4): 1-39.
[10] 潘云芬, 徐庆, 程元启, 等. 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湿草本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湿地科学, 2008, 6(2): 304-309.
[11] 方精云, 沈泽昊, 唐志尧, 等. "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及若干技术规范[J]. 生物多样性, 2004, 12: 5-9.
[12] 娄彦景, 赵魁义, 马克平. 洪河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J]. 生态学报, 2007, 27(9): 3883-3891.
[13] 孙永涛. 长江口北支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J]. 华东森林经理, 2008, 22(4): 26-30.
[14] 潘云芬, 徐庆, 于英茹. 淡水森林湿地植物恢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6): 29-35.
[15] 张桂萍, 张峰, 茹文明. 旅游干扰对历山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 28(1):407-415.
[16] 潘声旺, 王海洋, 杜国祯, 等. 补偿能力和适口性对放牧群落植物优势度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8): 1682-1687.
[17] 安渊, 李博, 杨持, 等. 不同放牧率对大针茅种群结构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2): 163-169.
[18] 万里强, 李向林, 苏加楷, 等. 不同放牧强度对三峡地区灌丛草地植物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2, 11(2):51-58.
[19] 朱伟, 李国卿, 赵联芳. 长江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特性和植物群落演替研究——以镇江北固山湿地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608-613.
[20] 邢福, 吕宪国, 倪红伟, 等.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群落演替系列β多样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2455-2459.
[21] Whittaker RH, Evolu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J]. Taxon, 1972, 21: 213-251.
[22] 杨殿林, 韩国栋, 胡跃高, 等.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6, 25(12): 1470-1475.
[23] Connell J H. 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 and coral reefs [J]. Science, 1978, 199: 1302-1310.
[24] 文首文, 吴章义. 生态教育对游憩冲击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2): 768-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