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凯, 侯鹰, Hans Skov-Petersen, Peter S. Andersen. 景观规划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基于“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研究范式[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435-448. |
[2] |
彭建, 吕丹娜, 董建权, 刘焱序, 刘前媛, 李冰. 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3-13. |
[3] |
吴健生, 王仰麟, 张小飞, 彭建, 刘焱序. 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14-25. |
[4] |
曹茜, 于德永, 孙云, 郝蕊芳, 刘宇鹏, 刘阳.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定量关系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5): 880-890. |
[5] |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基于景观格局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风险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3): 410-419. |
[6] |
杨峰, 钱育蓉, 李建龙, 杨齐, 杨智明. 天山北坡典型荒漠草地退化特征及其成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306-1314. |
[7] |
杨峰, 钱育蓉, 李建龙, 杨齐, 杨智明. 天山北坡典型荒漠草地退化特征及其成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306-1314. |
[8] |
高永年, 高俊峰, 许 妍.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7): 1088-1096. |
[9] |
郭宏斌, 黄义雄, 叶功富, 李翠萍, 陈利. 厦门城市生态功能网络评价及其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 71-79. |
[10] |
刘红玉, 李兆富. 基于景观斑块谱特征分析的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影响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602-611. |
[11] |
王翠晓, 刘红玉. 水利工程对别拉洪河流域湿地景观结构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718-828. |
[12] |
刘红玉, 李兆富, 李晓民. 湿地景观破碎化对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影响——以三江平原东北部区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5): 817-823. |
[13] |
曹宇, 陈辉, 欧阳华, 肖笃宁. 基于多项植被指数的景观生态类型遥感解译与分类——以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3): 481-488,501. |
[14] |
于兴修, 杨桂山, 李恒鹏.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1): 13-19. |
[15] |
摆万奇, 张镱锂, 包维楷. 大渡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1): 7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