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祥征, 杨开忠, 单菁菁, 董锁成, 张文鸽, 郭荣星, 谈明洪, 赵鹏军, 李宇, 苗长虹, 崔耀平. 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273-289. |
[2] |
丁超, 胡永江, 王振华, 赵娜, 董文秀, 王黎明. 虚拟水社会循环视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56-371. |
[3] |
孙从建, 贾焰文, 李新功, 张永清, 孙九林. 吕梁山连片贫困区南部水资源实物量表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 372-383. |
[4] |
马涛, 王昊, 谭乃榕, 朱江, 张凡凡. 流域主体功能优化与黄河水资源再分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40-255. |
[5] |
赵玉峰, 罗专溪, 于亚军, 陈迎辉, 张树刚, 张清华. 京津冀西北典型区域地下水位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01-1313. |
[6] |
韩雁, 贾绍凤, 鲁春霞, 吕爱锋.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时空匹配特征——以张家口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392-1401. |
[7] |
孙才志, 张灿灿, 郜晓雯. 中国“四化”建设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767-778. |
[8] |
李巍, 杨承兴, 王录仓, 冯斌, 权金宗. 魅力国土空间:重塑区域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3): 501-512. |
[9] |
岳文泽, 吴桐, 王田雨, 夏皓轩.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挑战与应对[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0): 2299-2310. |
[10] |
王军, 应凌霄, 钟莉娜.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 26-36. |
[11] |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8): 1759-1770. |
[12] |
杨梦杰, 杨凯, 李根, 牛小丹. 博弈视角下跨界河流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以太湖流域太浦河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32-1244. |
[13] |
杨洋, 梅洁, 何春阳, 黄聪. 基于弱HSDI与强HSDI的区域可持续性评价——以中国环渤海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285-1295. |
[14] |
杨艳昭, 封志明, 孙通, 汤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146-1156. |
[15] |
任俊霖, 彭梓倩, 孙博文, 李浩. 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50-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