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英浩, 陈江龙, 高金龙, 蒋伟萱. 经济转型视角下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6): 1157-1170. |
[2] |
杨梦婵, 叶有华, 张原, 陈龙, 张燚. 深圳市综合水质指数研究及其在水资源资产评估上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7): 1129-1138. |
[3] |
彭秋志, 唐铃, 陈杰, 吴亚玲, 陈相泽.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12): 2200-2212. |
[4] |
魏娜, 仇亚琴, 甘泓, 卢琼, 刘佳嘉, 甘永德, 王春燕, 刘妞. WWF水风险评估工具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3): 502-512. |
[5] |
叶浩, 庄大昌, 杨蕾.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 1664-1674. |
[6] |
杨子生, 赵乔贵.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云南省坝区县、半山半坝县和山区县的划分[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4): 564-574. |
[7] |
路振华, 张军连, 李宪文, 汪秀莲, 白晓飞, 张嘉. 基于城市土地产业属性的面积分摊计算方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3): 517-528. |
[8] |
何为, 修春亮. 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287-1296. |
[9] |
何为, 修春亮. 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8): 1287-1296. |
[10] |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基于DEM的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以青海湖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5): 871-880. |
[11] |
彭文甫, 周介铭,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以成都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0): 1738-1749. |
[12] |
陈朝, 吕昌河. 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2): 2018-2029. |
[13] |
李佩武, 李贵才, 陈莉, 袁雪竹, 徐凤. 深圳市植被径流调节及其生态效益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7): 1223-1233. |
[14] |
李文楷, 李天宏, 钱征寒.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40-446. |
[15] |
刘耀彬. 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综合响应程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22-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