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钊, 刘永婷, 秦金芳, 刘斌, 王盼盼, 刘世杰, 徐致云. 长三角游乐型主题公园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欢乐谷、常州恐龙园、芜湖方特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22-736. |
[2] |
李鑫, 马晓冬, KhuongManh-ha, 祝金燕. 城乡融合导向下乡村发展动力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926-1939. |
[3] |
耿甜伟, 陈海, 张行, 史琴琴, 刘迪. 基于GWR的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7): 1714-1727. |
[4] |
黄端, 闫慧敏, 池泓, 耿晓蒙, 邵奇慧.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845-856. |
[5] |
王珂依, 刘园, 刘布春, 邱美娟, 杨晓娟, 张玥滢, 吴昕悦, 肖楠舒, 庞静漪. 1958—2015年长江中下游寒潮时空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12): 3029-3038. |
[6] |
肖黎明, 张仙鹏. 强可持续理念下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312-324. |
[7] |
陈桃, 包安明, 郭浩, 郑国雄, 袁野, 于涛. 中亚跨境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阿姆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2): 2643-2657. |
[8] |
高原, 刘普幸, 姚玉龙, 雍国正, 王允. 基于遥感的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319-1331. |
[9] |
王伟, 王成金. 环渤海地区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演变和动力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1): 1916-1929. |
[10] |
郑荣宝, 董玉祥, 陈梅英. 基于GECM与CA+ANN模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模拟[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3): 497-509. |
[11] |
周平, 陈宗瑜. 云南高原紫外辐射强度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87-493. |
[12] |
李小雁, 许何也, 马育军, 王建华, 孙永亮.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2): 285-296. |
[13] |
刘晓冉, 李国平, 范广洲, 程炳岩, 李洪权. 我国西南地区1960~2000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5): 783-792. |
[14] |
周峰, 濮励杰, 彭补拙.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绩效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3): 392-400,501. |
[15] |
韦素琼, 陈健飞. 基于闽台对比的福建耕地变化趋势演绎[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 206-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