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端, 闫慧敏, 池泓, 耿晓蒙, 邵奇慧.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4): 845-856. |
[2] |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三江源区退化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185-194. |
[3] |
张珍明, 周运超, 黄先飞, 田潇.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2): 313-324. |
[4] |
郑拴丽, 许文强, 杨辽, 高亚琪, 李建军, 王蕾.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与碳储量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9): 1553-1563. |
[5] |
赵忠贺, 徐增让, 成升魁, 鲁春霞, 刘高焕. 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归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5): 755-766. |
[6] |
缪建群, 杨文亭, 杨滨娟, 马艳芹, 黄国勤. 崇义客家梯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17-1831. |
[7] |
朱建佳, 戴尔阜, 郑度, 王晓莉. 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森林碳密度及分配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11): 1871-1880. |
[8] |
林飞燕, 吴宜进, 王绍强, 周蕾, 杨风亭, 石浩, 蔡锦涛. 秸秆还田对江西农田土壤固碳影响的模拟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6): 981-993. |
[9] |
李鑫, 欧阳勋志, 刘琪璟. 江西省2001—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 区域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4): 655-665. |
[10] |
程积民, 程杰, 杨晓梅.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3): 401-411. |
[11] |
柳梅英,包安明,陈 曦,刘海隆,张红利,陈晓娜.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 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6): 926-938. |
[12] |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赖力.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343-1353. |
[13] |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8): 1393-1401. |
[14] |
王树涛, 门明新, 李新旺, 陈影, 李晶, 许皞. 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及影响因子时序特征——以雄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5): 871-880. |
[15] |
许中旗, 李文华, 许晴, 闵庆文, 王英舜, 吴雪宾.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4): 621-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