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金玲, 尹海伟, 仇是, 朱捷, 陈佳宇, 费凡, 孔繁花. 雨洪管理措施的水环境效应差异——基于Meta的中国案例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71-782. |
[2] |
宁怡楠, 杨晓楠, 孙文义, 穆兴民, 高鹏, 赵广举, 宋小燕.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 256-269. |
[3] |
王赛男, 李建鸿, 蒲俊兵, 霍伟杰, 张陶, 黄思宇, 袁道先.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年际变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59-770. |
[4] |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松花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2): 304-314. |
[5] |
魏焕奇, 何洪林, 刘敏, 张黎, 于贵瑞, 闵程程, 王辉民, 刘影. 基于遥感的千烟洲人工林蒸散及其组分模拟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5): 778-789. |
[6] |
周园园,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5): 856-865. |
[7] |
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探讨及其未来趋势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9): 1566-1574. |
[8] |
涂新军, 陈晓宏. 基于变点识别的区域河川径流量特征值变异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1): 1930-1937. |
[9] |
张勃, 王海青, 张华.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莺落峡月径流模拟预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2): 2169-2177. |
[10] |
宋小燕, 穆兴民, 高鹏, 王双银, 王飞. 松花江哈尔滨站近100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10): 1803-1809. |
[11] |
戴仕宝, 杨世伦.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4): 501-506. |
[12] |
魏晓华, 李文华, 周国逸, 刘世荣, 孙阁.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5): 761-770. |
[13] |
尤卫红, 何大明, 索渺清. 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3): 361-369. |
[14] |
李林, 王振宇, 秦宁生, 马玉才. 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6): 694-700. |
[15] |
李文华, 何永涛, 杨丽韫. 森林对径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5): 398-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