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天伟, 聂磊, 高桂凤. 铁路客运站选址模型 [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 11(5): 83-87.
[2] MOHAJERI N, AMIN G R. Railway station site selection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0, 59(1): 107-114. [3] 金晓斌, 周寅康, 汤小橹, 等. 高速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破坏特征与复垦利用决策研究——以京沪铁路常州段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7): 1070-1078.
[4] 沈春竹, 何立恒, 金晓斌, 等. 高速铁路大型临时设施土地复垦利用研究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3): 125-130.
[5] 王欢, 王平, 谢立祥, 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4): 154-158.
[6] 陈辉, 李双成, 郑度. 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特征及道路修建对其影响 [J]. 山地学报, 2003, 21(5): 559-567.
[7] 贾成前, 杨国栋.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J]. 交通环保, 2000, 21(6): 23-26.
[8] 黄敬军, 陈晓峰, 蒋波. 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J]. 中国矿业, 2009, 18(2): 51-54.
[9] POLL C E, WILLNER W, WRBKA T. Challenging the practice of biodiversity offset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uccess evaluation of a large-scale railway project [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5, 12(1): 1-13. [10] CUI X, WU X, LI H. Research of high-speed railwa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GIS [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2010, 31(2): 60-63. [11] HU J, JIN X B, DING N, et 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land reclamation in temporary construction land of high-speed railway [J].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3, 38(1): 166-167. [12] 徐健. 哈尔滨市废弃铁路用地状况分析及景观设计途径研究 [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0.
[13] WEILACHER U. Syntax of Landscape: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Peter Latz and Partners [M]. Basel, Boston, Berlin: Birkhäuser, 2008: 10. [14] SYMS P. Land, Development & Design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15] 孙媛, 青木信夫, 张天洁. 从废弃高架铁路到创意空中公园——纽约高线的再生1930—2009 [J]. 装饰, 2011(1): 102-104.
[16] 赵小风, 黄贤金, 陈逸, 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11): 1979-1996.
[17] 卢毅, 卢正宇, 王礼志, 等. 公路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中外公路, 2009, 29(5): 287-291.
[18] 铁道部统计中心. 全国铁路统计资料汇编 [M]. 北京: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10.
[19] 耿建华. 浅析铁路闲置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7, 29(4): 15-16.
[20] 李琦, 付贺梅, 文庆, 等. 城市铁路廊道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J]. 世界地理研究, 2006, 15(1): 83-86.
[21] 李志, 周生路, 吴绍华, 等. 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 [J]. 地理学报, 2014, 69(2): 255-267.
[22] 黄璇. 上饶市原浙赣线废弃通道的利用性分析 [J]. 交通与运输, 2014, 43(1): 143-146.
[23] 叶浩, 庄大昌, 杨蕾.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10): 1664-1674.
[24] 唐常春, 孙威.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87-1598.
[25] 汪冬宁, 金晓斌, 王静, 等. 保障性住宅用地选址与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J]. 城市规划, 2012, 36(3): 85-89.
[26] 程效东.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7] 刘永为. 兰州市公路集约用地评价 [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9.
[28] 翟文侠, 黄贤金, 张强, 等.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1): 96-102.
[29] 李伟芳, 吴迅锋, 杨晓平. 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5): 2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