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17, Vol. 32 ›› Issue (3): 494-506.doi: 10.11849/zrzyxb.20160379
周晓宇1, 赵春雨1*, *, 崔妍1, 刘鸣彦1, 敖雪1, 易雪1, 侯依玲1, 张新宜2
ZHOU Xiao-yu1, ZHAO Chun-yu1, CUI Yan1, LIU Ming-yan1, AO Xue1, YI Xue1, HOU Yi-ling1, ZHANG Xin-yi2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4年日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3 a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分别为9月28日和5月5日,平均无霜期为145 d。东北地区162个站中,155个站初霜日推后,160个站终霜日提前,158个站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显著推后1.55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 4.08 d/10 a,霜的变化反映了气候变暖的特征(0.3 ℃/10 a)。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高度的抬升,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东北地区霜的变化受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分别在1986、1989、1986年发生了突变,各省霜的突变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突变后,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多年平均等值线均向北推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