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超然, 陈先明. 长江上游流域水电开发在我国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J].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5):1-4, 34.
[2] 秦小华, 李志威, 王亮. 我国水电的碳减排累积效应与未来预期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 140-143.
[3] 小巴桑, 戴林军. 浅析西藏水电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J]. 水利经济, 2011, 29(4): 25-27, 54.
[4] 刘瑞丰, 陈天恩, 张浩, 等. 青藏联网后电力交易有关问题探讨 [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1, 27(12): 53-56.
[5] 韩冬, 方红卫, 严秉忠, 等. 2013年中国水电发展现状 [J]. 水力发电学报, 2014, 33(5): 1-5.
[6] 李飏. “西电东送”环境减排效应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9): 36-41.
[7] LU C X, MA C, ZHANG Y S, et 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associated reduction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 4(4): 369-373. [8] 吴炳方, 陈永柏, 曾源, 等. 三峡水库发电和航运的碳减排效果评价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3): 257-261.
[9] 西藏年鉴编辑委员会. 西藏年鉴2009 [M]. 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 10-13.
[10] 中国电力年鉴编辑委员会. 2013中国电力年鉴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619.
[11] 鑫明. 从2020年开始我国水电建设将转战西藏 [N]. 中国电力报, 2006-11-11.
[12] 陈爱东, 姚凌云, 唐静.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西藏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探讨 [J]. 生态经济, 2013(7): 128-132.
[13] 尼玛旦增, 普片, 德吉卓嘎. 西藏水能资源开发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西藏科技, 2012(2): 32-35.
[14] 梁亚娟, 樊京春.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效益分析 [J]. 可再生能源, 2004(1): 23-25.
[15] 吴世勇, 申满斌, 陈求稳. 清洁发展机制 (CDM) 与我国水电开发 [J]. 水力发电学报, 2008, 27(6): 53-55.
[16] 隋欣, 廖文根. 中国水电温室气体减排作用分析 [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 8(2): 133-137.
[17] 涂华, 刘翠杰. 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 [J]. 煤质技术, 2014(2): 57-60.
[18] 任东明, 张庆分. 我国藏东南水能资源的开发潜力与作用分析 [J]. 中国能源, 2010, 32(12): 10-13, 28.
[19] 杨勇平, 杨志平, 徐钢, 等.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23): 1-11.
[20] 王伟光, 郑国光, 潘家华, 等.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4) 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7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