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14, Vol. 29 ›› Issue (8): 1420-1429.doi: 10.11849/zrzyxb.2014.08.014
李建生1,2, 胡芬1,2, 严利平1,2
LI Jian-sheng1,2, HU Fen1,2, YAN Li-ping1,2
摘要: 利用2001—2010 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 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 龄和2.46 龄。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东海银鲳的渐进叉长由360 mm逐渐减小为267.75 mm,而生长参数K则由0.205 增加到0.46,体重拐点年龄由4.1 龄减小到2.21 龄。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东海银鲳极限叉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当前东海银鲳的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96、0.57、1.39,开发率E为0.71,与1997—2000 年相比均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强度捕捞是引起银鲳总死亡率和开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银鲳资源,并从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潜能出发,综合考虑初次性成熟年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渔业生产现状,经计算后得出当前的开捕叉长为164 mm。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