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俊峰, 韩昌来. 太湖地区的圩及其对洪涝的影响[J]. 湖泊科学, 1999, 11(2): 105-109.
[2] 高俊峰, 毛锐. 太湖平原圩区分类及圩区洪涝分析——以湖西区为例[J]. 湖泊科学, 1993, 5(4): 307-315.
[3] Daily G C. Nature's Servi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 12-13.
[4] 欧阳志云, 王如松, 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 635-640.
[5] Study of Crit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Man's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M].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70.
[6] Costanza R, Arge R, Rudolf de 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7]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 19 (5): 607-613.
[8] 欧阳志云, 赵同谦, 赵景柱, 等. 海南岛生态系统生态调节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 (8): 1395-1402.
[9]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
[10] 赵同谦, 欧阳志云, 贾良清, 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 2004, 24(6): 1101-1110.
[11] 谢高地, 张钇锂, 鲁春霞, 等. 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1): 47-53.
[12] 谢高地, 鲁春霞, 肖玉, 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山地学报, 2003, 21(1): 50-55.
[13] 段锦, 康慕谊, 江源. 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1): 90-103.
[14] 赖敏, 吴绍洪, 戴尔阜, 等.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 38-50.
[15] 许妍, 高俊峰, 黄佳聪.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6): 646-652.
[16] 杨丽韫, 李文华, 彭奎, 等. 太湖流域城镇绿地系统水生态服务功能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2): 217-222.
[17] 杨怀宇, 杨正勇. 池塘养殖(青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7): 1176-1185.
[18] 欧阳志云, 郑华. 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9, 29(11): 6183-6188.
[19] 白杨, 郑华, 庄长伟, 等. 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调控[J]. 生态学报, 2013, 33(3): 711-717.
[20] 郑华, 李屹峰, 欧阳志云, 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管理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3): 702-710.
[21] 赵英时, 等.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173-183.
[22] 李文华.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3] 王绍强, 朱松丽, 周成虎. 中国土壤土层厚度的空间变异性特征[J]. 地理研究, 2001, 20(2): 161-169.
[24] 吴华山, 陈效民, 叶民标, 等. 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水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1): 181-187.
[25] 张彪, 王斌, 杨丽韫, 等. 太湖流域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估[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26] 姜翠玲, 范晓秋, 章亦兵. 非点源污染物在沟渠湿地中的累积和植物吸收净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7): 1351-1354.
[27] 白晓华. 太湖山地强降雨事件中不同水体的氮磷负荷分析[J].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4): 71-74.
[28] 王小治, 尹微琴, 单玉华, 等. 太湖地区湿沉降中氮磷输入量——以常熟生态站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 (10): 2487-2492.
[29] 米文秀, 谢冰. 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削减效果研究[J]. 上海化工, 2007, 32(10): 2-4.
[30] 杨海清, 吕淑华, 李秀艳, 等. 城市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 41-47.
[31] 王金磊, 濮励杰, 金平华, 等. 137Cs 法应用于流域土壤侵蚀初步研究——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39(6): 788-796.
[32]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6-124.
[33] 刘珍环, 王仰麟, 彭建, 等.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1, 66(7): 961-971.
[34] 陈利顶, 孙然好, 刘海莲.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33(4): 1042-1050.
[35] 李屹峰, 罗跃初, 刘纲, 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密云水库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 2013, 33(3): 726-736.
[36] 白杨.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土地利用管理调控——以浙江省万全镇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6): 1641-1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