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等. 基于生态-经济重要性的滨湖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 湖泊 科学, 2007, 19(2): 190-196.
[2] 年跃刚, 李英杰, 宋英伟, 等.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6): 40-44.
[3] 秦迪岚, 黄哲, 罗岳平, 等. 洞庭湖区污染控制区划与控制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7): 748-755.
[4] 王丽婧, 席春燕, 郑丙辉. 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分区[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4): 1039-1044.
[5] 孙伟, 陈雯, 陈诚. 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与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7): 819-827.
[6] 罗缙, 逄勇, 林颖, 等.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3(2): 131-135.
[7] 郭青海, 马克明, 张易. 城市土地利用异质性对湖泊水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2): 776-787.
[8] 张淑荣, 陈利顶, 傅伯杰. 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控制区划研究[J]. 地理科学, 2004, 24(2): 232-237.
[9] 黄金良, 洪华生, 张珞平. 基于GIS和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4): 119-124.
[10] 宋国君. 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J]. 环境保护, 2000(6): 11-13.
[11] 林巍, 傅国伟, 刘春华. 基于公理体系的排污总量公平分配模型[J]. 环境科学, 1996, 17(3): 35-37.
[12] 王媛, 牛志广, 王伟. 基尼系数法在水污染物总量区域分配中的应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3): 177-180.
[13]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J]. 生态学报, 2006, 26(5): 1444-1449.
[14] 王媛, 张宏伟, 杨会民, 等. 信息熵在水污染物总量区域公平分配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 2009, 40(9): 1103-1115.
[15] 黄金良, 李青生, 洪华生, 等. 九龙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的初步关联分析[J]. 环境科学, 2011, 32(1): 64-72.
[16] 胡建, 刘茂松, 周文, 等. 太湖流域水质状况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相关性[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6): 1190-1197.
[17] 杨林章, 王德建, 夏立忠.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J]. 中国水利, 2006(20): 29-30.
[18]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4): 480-491.
[19] 赵同谦, 欧阳志云, 贾良青, 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 2004, 24(6): 1101-1110.
[20] 赵同谦, 欧阳志云, 王效科, 等. 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43-452.
[21] 温庆忠, 魏雪峰, 孔德昌, 等. 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2(3): 365-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