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琦, 杜永怡, 席酉民. 组织冲突研究回顾与展望[J]. 预测, 2004, 23(3): 75-81. [2] 方创琳, 刘海燕.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J]. 地理学报, 2007, 62(8): 67-78. [3] 刘贵利, 严奉天, 许顺才, 等. 城市发展中内外空间冲突与协调的战略选择——以石家庄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06, 25(4): 143-151. [4] 谢正磊, 许学工.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绿色空间和建设用地竞争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6): 227-230. [5] 李铭, 方创琳, 孙心亮, 区域管治研究的国际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7): 109-122. [6] 谢花林.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J]. 生态学报, 2008, 28(10): 408-414. [7] 孙心亮, 方创琳, 干旱区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河西地区城市化过程为例[J]. 干旱区地理, 2006, 29(5): 54-60. [8] 李景刚, 何春阳, 李晓兵. 快速城市化地区自然/半自然景观空间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北京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1): 35-49. [9] 曾辉, 刘国军.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5): 454-457. [10] 贺艳华, 周国华. 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的界定[J]. 热带地理, 2007, 27(6): 521-525. [11] 彭佳捷. 基于生态安全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测度研究.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2] Victor B. Applying ecological risk principles to watershed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2, 29(2): 145-154. [13] Obery A M, Landis W G. A regional multiple stress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 Codorus creek watershed applying the relative risk model [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02, 8(2): 405-428. [14] 黄颖. 基于遥感与景观指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格局分析. 长沙: 中南大学, 2007. [15] 陈利顶, 傅伯杰.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 生态学报, 1996, 16(4): 337-344. [16] Peterseil J, Wrbka T, Plutzar C, et al.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Austri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The SINUS approach [J]. Land Use Policy, 2004, 21: 307-320. [17] 许学工, 林辉平, 付在毅.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 北京大学学报, 2001, 37(1): 113-122. [18] 周国华, 彭佳捷.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足迹测算[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9, 32(3): 97-102. [19] 陈晓芳,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冲突管理的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