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爱先.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效应与走向[J]. 中国土地, 2005(6): 10-12. [2] 黄贤金. 土地制度的建设与改革[J]. 群言, 2009(5): 13-17. [3] 黄贤金, 陈志刚, 钟太洋, 等. 土地经济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72-99. [4] 曲福田, 冯淑怡, 诸培新, 等. 制度安排、 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J]. 经济学: 季刊, 2004, 4(1): 229-248. [5] 李娟, 吴群, 刘红, 等. 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资源科学, 2007, 29(4): 187-192. [6] 赵柯, 石晓平, 曲福田. 我国土地市场发育程度测算与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 2008, 28(5): 821-825. [7] 王青, 陈志刚, 叶依广, 等. 中国土地市场化进程的时空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 2007, 29(1): 43-47. [8] 王玉堂. 灰色土地市场的博弈分析: 成因、 对策与创新障碍[J]. 管理世界, 1999(2): 159-177. [9] 曲福田, 石晓平. 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制度非均衡解释[J]. 管理世界, 2002(6): 46-53. [10] 王青, 陈志刚, 叶依广, 等. 土地市场发展的经济驱动机制: 理论与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3): 75-80. [11] 李永乐, 吴群. 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11): 43-49. [12] 曲福田, 吴郁玲. 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3): 445-454. [13] 杨庆媛, 王锡桐. 中国西部城市土地市场建设初探[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1): 13-17. [14] 金晓斌, 周寅康, 常春, 等. 基于市场化程度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资源科学, 2011, 33(2): 302-307. [15] 马欣, 陈江龙, 吕赛男.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及深化方向[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12): 10-15. [16] 梁若冰. 财政侵权下的晋升激励、 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J]. 经济学: 季刊, 2009, 9(1): 283-306. [17]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 231-241. [18] 谭丹, 黄贤金, 陈志刚, 等.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城市问题, 2008(1): 14-18. [19] 翟文侠, 黄贤金.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17(2): 8-13. [20] 钟太洋, 黄贤金, 谭梦, 等. 土地督察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5): 38-43. [21] 秦兴龙, 章波, 黄贤金,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19(3): 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