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静洁, 刘昌明. 森林水文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1989, 8(1): 89-98.
[2] 温远光.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数量分析[J]. 林业科学, 1995, 31(4): 289-298.
[3]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的研究[J]. 资源科学, 2002, 24(6): 68-73.
[4] Costanza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 capital [J]. Nature, 1997, 387: 253-260.
[5] Davie T J A. A numerical model to quantify the growth of a canopy for a forest hydrology model [J]. Applied Geography, 1999, 19(1): 45-67.
[6] Putuhena W M, Cordery I. Estimation of interception capacity of the forest floor [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6, 180(1/4): 283-299.
[7] CHANG Zhi-hua, LU Zhao-hua, GUAN Wen-bin. Water holding effect of subalpine dark coniferous forest soil in Gongga Mountain, China [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 14(3): 205-209.
[8] 刘世荣, 温远光, 王兵, 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规律[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9] 李玉山. 土壤水库的功能和作用[J]. 水土保持通报, 1983(5): 27-30.
[10] 郭凤台. 土壤水库及其调控[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6, 17(2): 72-80.
[11] 史学正, 梁音, 于东升. "土壤水库"的合理调用与防洪减灾[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5(3): 6-10.
[12] 张扬, 赵世伟, 梁向峰, 等. 黄土高原土壤水库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评述[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2): 147-151.
[13]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3): 529-534.
[14] 张三焕, 赵国柱, 田允哲. 长白山珲春林区森林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27(2): 126-134.
[15] 肖寒, 欧阳志云, 赵景柱.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4): 481-484.
[16] 孙仕军, 丁跃元, 曹波, 等. 平原井灌区土壤水库调蓄能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1): 42-47.
[17] 王云琦, 王玉杰. 缙云山典型林分森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8(3): 102-108.
[18] 芮孝芳, 宫兴龙, 张超, 等. 流域潮流分析及计算[J]. 水力发电学报, 2009, 28(6): 146-150.
[19] 郑长统, 梁虹, 舒栋才, 等. 基于GIS和RS的卡斯特流域SCS产流模型应用[J]. 地理研究, 2011, 30(1): 185-194.
[20] 赵人俊, 王佩兰, 胡凤彬. 新安江模型的根据及模型参数与自然条件的关系[J]. 河海大学学报, 1992, 20(1): 52-59.
[21] 黄荣珍, 杨玉盛, 张金池, 等.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3): 1-5.
[22] 蒋文伟, 周国模, 余树全, 等.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4): 73-76.
[23] 陈三雄. 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06.
[24] 金小麒. 水源涵养的计量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 1990, 18(3): 64-72.
[25] 司今, 韩鹏, 赵春龙. 森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方法评述与实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12): 2100-2109. |